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沒有人天生不會唱歌」。(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5-10-14 23: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沒有人天生不會唱歌」。你離音樂,只隔著一個拯救音痴的歌者2015-10-11 趙娜 黃珊莉 在行沙龍

  她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是個「學院派」。

  相比起歌劇和舞台,她彷彿更加傾心與教別人歌唱……

  在她的眼裡,「音樂里除了音符以外,還有關懷。」

  

  黃珊莉新弦悅藝術合伙人壹心聲樂創辦人

  不僅僅是教唱歌而已

  我是一個音樂教育者。用一般人的話來說,我就是「教唱歌」的。

  曾經我也是個歌者,大多數時間與專業人士打交道,普通人只是聽眾。但自進入業餘聲樂培訓這個行業至今,我已經接觸過幾百多位來自各行業對歌唱感興趣的學員。他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也不乏從來沒開口唱過歌五音不全的「音痴」。

  他們的身份也多種多樣。有普通的上班族,也有空巢老人,甚至抑鬱症患者……

  

  我曾經教過一個抑鬱症的孩子。這個小小年紀的孩子,把自己包裹在自己的世界中,對周遭的事物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符的敵意。

  可我敏銳地發現,他是喜歡音樂的。我給他用鋼琴彈了一首《春之歌》。樂畢,我問他看到了什麼,「是不是有春天裡綠色的葉子?」

  他的表情彷彿一下子打開了,說,「對!還有小白兔!……現在下雨了!它去前面的樹下躲雨了,它一跳一跳地……」

  

  圖片來源:negativespace.co

  在與這些人的交流中,我重新認識了音樂教育這個行業。

  「人們需要唱歌,而沒有人是天生不會唱歌的」

  我接觸過不少的上班族,也曾經做過賓士和西門子公司的企業文化培訓師。對於壓力頗大的城市白領來說,唱歌是一種心理的構建,而越來越多的公司,也開始重視員工心理健康這件事兒了。

  有一個人到中年的公司高管,為了突破所謂的「中年危機」,來跟我學唱歌,至今已經兩年了。他每周都會來進行系統的學習,在我的指導下慢慢摸索、一絲不苟,絲毫沒有老闆的架子。而且,兩年多來,他沒有一次遲到。

  也曾經有一個「膽小」的姑娘來找我,想要學習唱歌。她有多膽小?我學音樂的耳朵比常人敏銳很多,但她當時敲門聲,小到我甚至懷疑是聽錯了。這個學員本身從事的就是需要仔細謹慎的會計工作,平常同事之間的交流也僅限於用QQ談及日常工作。壓抑的工作環境加上自身的性格,她整個人都畏畏縮縮。

  

  他們都需要一個釋放的出口,來宣洩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東西。

  

  圖片來源:libreshot.com

  但很多人都覺得,唱歌彷彿是「天賦者」的專利。許多人「唱歌跑調」,「五音不全」,於是便不再開口,放棄了對唱歌的期望。這讓我有了更多的機會,琢磨普通人的問題:怎樣才能自如地開口,甚至在KTV和舞台上,拿出自己的「保留曲目」?

  很多人稱自己是「音盲」。但真正的音盲,是在電話里辨別不出你媽媽的聲音、或者聽不出路上的汽車喇叭那種程度。我想,大多數普通人應該並不會被「音盲」所困擾。

  所以,唱歌跑調多數並不是因為天生聽力不足,更可能是後天的不良唱歌習慣造成的。比如放不開去運用氣息,聲音也細若蚊蠅。還有的人根本不知道唱歌和說話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更無從談及使用腔體唱歌了。

  每個人的音色、音域、氣質和愛好都不一樣,唱不好某一首歌,只是不適合——讓李宇春去唱韓紅的歌,怎麼能行呢?

  

  圖片來源:Joel G Mwakasege Jr.@tookapic.com

  有個零基礎、幾乎不會唱歌的人,自稱「歌唱障礙者」,跟著我變成了朋友圈中的「麥霸」,前後只花了半年時間,脫胎換骨。

  普通人只需要鼓起勇氣,進行一次簡單的嘗試,再加上一點小小的技巧,然後找到一首適合自己的歌,就能夠自由自如地唱出來。歌唱的狀態和自信,就很容易找到了。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沙發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5-10-14 23:51 | 只看該作者
在我眼裡,沒有人天生是不會唱歌的。

  

  圖片來源:Antoine Beauvillain@tookapic.com

  「藝術和愛,息息相關」

  唱歌有多少好處?就像前面講的,它能情緒宣洩,對身體益處也不少。通過胸腔的共鳴,能夠促進深呼吸、增強肺活量,也能促進身體姿勢與形體動作的協調,令注意力更加專註,等等。

  我是的專業是聲歌學,也曾經參演過不少歌劇的演出。但是在和學員接觸之後,我才發現我之前對唱歌益處的理解,還停留在「身體」的層面上。唱歌固然益處多多,但只關心這些還是略顯狹隘。

  為什麼音樂能讓我們愉悅、讓我們溫暖?

  書上說,音樂「作為人類的一種社會現象,是伴隨著人類的出現而產生的,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能承載、傳遞的東西,才是最為寶貴的。

  

  圖片來源:Ian Prince@tookapic.com

  就像千年之前,嵇康彈過的《廣陵散》,帶給後人的是聶政刺殺韓相那段蕩氣迴腸的故事,「紛披燦爛,戈矛縱橫」。肖邦的《英雄波蘭舞曲》,似乎可以聽見波蘭勇士抵禦外族入侵的號角,感受到在戰爭中萌芽的波蘭民族精神。

  而授人以歌,也帶給我不少東西——在音樂中,人和人之間很容易彼此找到信任。藝術和愛息息相關,大家都喜歡美好的東西,於是和音樂結緣。音樂里,除了音符以外,還有關懷,就像《音樂之聲》裡面的女老師帶來的溫暖一樣。

  

  我和學員,並非師生的關係,也不需要用刻板的方式處理這兩個小時的約見時間,所以這更像是一種交流,我在給他們提供唱歌上幫助的同時,也不斷的在他們身上學到東西。很多成功人士,他們的成功,也體現在各種細節裡面——比如那個從不遲到、對學習一絲不苟的中年男士。

  你不知道你的下一個學員是什麼樣的性格,什麼樣的行為方式,而他又能給你帶來什麼新的感觸。你會開始覺得,有些人,能遇到他們,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能幫助他們將美好的旋律唱出來,於我而言,也是一種榮幸吧。

  你願意和我一起進入這個音樂世界嗎?

  

  約見行家

  黃珊莉,新弦悅藝術合伙人, 壹心聲樂創辦人在行話題:每個人都值得有一首壓箱底的歌「我可以幫助你認識自己的音域,找到自己的音色,根據你個人的愛好和氣質,為你挑選一首真正適合自己的代表作,然後我們一起練習。 」學員評價:不管是心法,還是發音技巧,行家都解釋的生動又清晰……上完一節課覺得心境都自然開了。還有行家本身的魅力,豁達大方,優雅熱情,常給你擁抱,都讓人上癮!點擊 【閱讀原文】 約見黃珊莉,坐標:北京。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8: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