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海洋中的「產油大戶」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5-10-14 23: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布日期:2015年10月14日    科學公園

  每當海洋中發生原油或者燃油泄漏,原油或者燃油中的主要成分烷烴都會被某些特殊的微生物分解,從而為它們自身的生存繁殖提供養分和能量。然而原油或燃油泄漏畢竟不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那麼這些微生物平時從哪裡獲取烷烴呢?一項新的研究認為,這些烷烴可能來自藍菌。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海洋中的藍菌能夠產生數量可觀的烷烴,而這些烷烴又成為另外一些微生物的養分,從而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循環。

  每當海洋中發生原油或者燃油泄漏,原油或者燃油中的主要成分烷烴都會被某些特殊的微生物分解,從而為它們自身的生存繁殖提供養分和能量。然而原油或燃油泄漏畢竟不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那麼這些微生物平時從哪裡獲取烷烴呢?

  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把目光投向藍菌。藍菌(cyanobacteria)又稱藍藻或者藍綠藻,是一類能夠通過光合作用獲取能量的微生物,曾經被認為是藻類的一種,但目前已經被划入細菌的一類。人們此前已經知道藍菌能夠產生烷烴。此次研究人員針對海洋中常見的兩種藍菌進行了更為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這兩種藍菌主要產生十五烷和十七烷這兩種烷烴,其含量最高可以佔到細胞乾重的近0.4%。當這些藍菌死亡時,它們產生的烷烴就會被釋放到環境中。根據研究人員的估算,全球海洋中的藍菌每年產生的烷烴在3.1-7.7億噸這個範圍,這幾乎相當於美國近年來每年的石油產量。由此可見,藍菌是不折不扣的「產油大戶」。

  

  根據這一新的研究,藍菌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烷烴,而另外一些微生物又將烷烴重新分解為二氧化碳,從而構成一個碳的循環。圖片引自原報道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海洋中以分解烷烴為生的微生物可以在很低的十七烷濃度下生存並繁殖,這就表明藍菌產生的烷烴很可能被這些微生物利用。烷烴被這些微生物分解后,產生的二氧化碳又可以被藍菌利用,從而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碳循環。

  報道:Cyanobacteria May Feed Populations Of Oil-Degrading Microbes In The Ocean

  論文:Contribution of cyanobacterial alkane production to the ocean hydrocarbon cycle

  編譯:嵌段共聚物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5: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