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日會否敞開來斗?

[複製鏈接]

1092

主題

1519

帖子

644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七界殺星

Rank: 5Rank: 5

積分
64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13至14日兩天訪問日本,與日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對話。這是兩國通過高級別磋商摸索改善關係的一個機會。楊潔篪恐面臨困難的談話,然而與焦慮、患得患失的日本打交道,這是中國現階段的宿命。

  東京很期待全面恢復中日高層交往,希望改善中日關係,但日方又似乎剋制不住對恢復兩國關係明顯不利的一些言行,表現出看上去有些奇怪的矛盾性。

  中國這個鄰居的性格形成史戲劇性地大起大落,它在亞洲最早進入現代化,整體發達程度至今居亞洲之最。但它在崛起的路上劣跡斑斑,幹了壞事,也受了懲罰,至今國家主權殘缺,這一切對它的民族心理顯然留下了負面影響。與歐美很多發達國家相比,日本一直顯得不夠敞亮。
  
  中國崛起改變了日本的地緣政治環境,也灼傷了它的優越感,讓它的心理正在經歷二戰失敗以來最徹底的洗禮。重新面對強大的中國,對日本是一場觸及世界觀的挑戰,日本是這個世界上對中國崛起最不適應的國家之一。

  日本從某種意義上說蠻痛苦的。它仍在美軍佔領下,過去被它橫掃的中國成了新的龐然大物,韓國也在對它奮起直追,而整個日本又在經受老齡化的折磨,國家未來缺少希望,有強烈朝不保夕的危機感。日本的這份痛苦需要釋放,與中國糾纏,同時折騰它自己和中國,似乎是不錯的釋放方式。

  然而中國實在沒時間「陪它這樣玩」,那樣的話中國會與日本抱著一起「破罐子破摔」,外圍大國非要樂死不可。如果中國面前只有一個日本,那麼當它傾儘力量與我們斗時,我們就可以牙還牙,扁它。但中國面對整個世界,與日本對著干對中國在戰略上不值。因為無論斗贏還是沒斗贏日本,對中國沒有特別大的戰略意義差別。

  中國應爭取同日本保持友好,如果友好不了,也不讓它變成尖銳對手,以至於對我形成戰略注意力的分散和牽制。中國人能不能看清這一點,有沒有能力從更高處駕馭、超越中日之間的重重糾葛,這或許是測量我們大國雄心的試金石。

  當然了,現實中並非所有國人每時每刻都能對日保持淡定。日本有時做得的確很氣人,同它的一些鬥爭是我們堅持原則的必要代價,更何況我們也有感情和脾氣,隨時都端著、剋制著挺累的。但是做大國可能就是一件挺累的事。格局越大,越要統籌行動,越難率意而為。

  很多國人希望國家的對日政策更強硬些,這種心態恐怕需要逐漸調整。大國的力量不總是需要通過強硬來展示,很多時候溫和是更高層級實力和智慧的表現。中國GDP已是日本的兩倍,成為它的四五倍完全不是遙不可及的事。中國用得著以態度強硬顯示對菲、越等國的威嚴嗎?對日本,中國也有了更多不怒自威的資本。

  中國人如果現在還很容易被日本「氣著」,應當說這當中有一部分問題是需要我們自己加以反思的。

  對日關係深度嵌入中國的整體外交格局中,只有高度專業的團隊才有能力管理之。中國民間在積極參與對日關係的同時,應當信任政府,給國家外交團隊更大具體操作空間,從而確保中國對日政策實際運用的專業性。

  中日問題重重,但如果抖開來,美日之間的潛在問題更多。想想看,美國大兵至今還在日本土地上作威作福呢。日本這些年的對外鬥狠主要針對了中國,這不應該,從歷史的大視角看是可以改變的。儘管美日矛盾大爆發在短期內幾無可能,但了解這一切可以讓我們進一步領悟當下中日關係困難的階段性。我們或許用不著「恨」身邊的這個鄰居,我們更需要認真尋找或打造改變它對華行為方式的那把鑰匙。
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8: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