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誰在「殺死」那個段子手?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10-12 09: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慶假期結束后,一條包含30條新聞的長段子在社交網路風傳,它被冠以「年度最佳負能量新聞」或「2015年度沒品新聞」 在朋友圈刷屏。有媒體好(wu)奇(liao)地搜索了一下,發現這30條「新聞」,只有5條發生在2015年。不僅如此,其中一部分還是作者自己演繹的。

  老一輩革命家講,世上就怕「認真」二字。我以為,這話放在今天也不過時。拿「沒品新聞集錦」來說,這玩意兒不同於「洋蔥新聞」,那傢伙說得有板有眼,的確容易讓人誤會。而「沒品新聞集錦」基本上只有含糊不清的一句話標題,沒有事實和細節,讀者欲知後事如何,對不起,作者壓根就沒準備。當然,讀者可自行檢索腦補,但我相信,作為一種快速閱讀的產物,好奇心強到這個地步的人不多。

  因此,從創作技術的角度說,「沒品新聞集錦」的作者還是有那麼一點責任心的,寫得無頭無尾,可能正是希望讀者把它當段子讀,走腎不走心,笑過尿過就好。在這類事物上實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也可以說是一種認真,但我更想說的是,該是多麼不解風情的人,才能幹出這等無聊的事兒啊……

  別小瞧這種故作嚴謹的破壞性,它足以把生動變得嚴肅,有趣變得無趣。但你要知道,反過來若要把無趣的事變有趣,那就難了,可以說一直是困擾人類的重大命題,不是冒充劉德華唱兩句「我滴老嘎」就能解決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微信出現過不少bug,一個就是在朋友圈打出不含任何字元的狀態。記得當時滿屏欲言又止,很歡樂,結果很快有人揭穿原理,然後這事就俗了,俗得跟「不轉不是中國人」一樣。

  很多人憂心忡忡,說我們處在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我倒覺得要娛樂至死挺難的。隨著社交網路的興起,尤其是誰都會百度一下的時候,即便要全身心娛樂一下都不容易。追劇,有公號劇透,看球,了解你興趣的app冷不丁就會跑贏電視轉播,追真人秀,最新添堵案例是「中國好聲音」大結局。

  所以,如果你以為大家在社交媒體上表現出來的happy是真happy,那就天真了,即便是那些看起來全民狂歡的時刻,若要深究,很可能也不過是一群人的孤單。拿剛過去的「國慶朋友圈攝影大賽」來說,你看到的是美食美景美人,看不到的是堵車上火糾紛。至於馬上要迎來的「雙十一」,你又會看到無數人曬單買到心頭好,而看不到的是他們下線之後省吃儉用,當然背後可能還有更肉痛的男友老公。

  基於此,你就知道我有多憎恨拿段子搞科學研究的人了。優質的、不違背公序良俗的段子,往小了講是下酒菜撓癢棒,往大了講是和諧社會的助推器。有錢難買快樂心,就讓我傻笑一會兒吧,哪怕兩分鐘。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02: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