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普京空襲敘利亞,一箭幾雕?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10-12 09: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俄羅斯對敘利亞的空襲還在繼續,消息卻有些撲朔迷離起來,先是俄羅斯26發「克拉布」巡航導彈從裏海出發,「準確命中了敘利亞境內11處恐怖組織據點」,讓西方大跌眼鏡;接著又傳出俄羅斯導彈墜落伊朗、土耳其軍隊擊落俄羅斯戰鬥機的消息,真真假假難以分辨,就連俄羅斯美女天氣預報員也開起了玩笑,稱敘利亞10月的天氣非常適合空襲。

  當然,俄方的「突然」行動也招致西方媒體的諸多批評,指責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1)俄軍空襲對象不是伊斯蘭國和敘利亞極端勢力而是敘利亞溫和反對派;2)俄羅斯的軍事干預將敘利亞內戰脫入更為危險的階段。

  但對普京而言,空襲是維護俄羅斯聲望,挽救落魄的中東盟友的重要行動。10月7日是普京63歲生日,在此前夜俄4艘裏海艦隊船隻對敘利亞伊斯蘭國發射26枚巡航導彈(Kalibr-NK,射程2600公里)配合俄空軍作戰行動,摧毀了訓練伊斯蘭國極端分子的據點。這是俄國首次在作戰中使用海基巡航導彈,俄羅斯國家電視台將這一軍事行動視為俄國軍事意志的展現,並斥責美國對此視而不見。巡航導彈的齊射如壯觀焰火似慶祝普京的生日,也傳達俄軍力強大的信息。一時之間,俄軍似乎又重返蘇聯時期的輝煌,獲得多數民眾的支持。根據最新的列瓦達民意調查,72%的受訪俄民眾對俄軍在敘利亞對伊斯蘭國據點進行轟炸持積極態度,47%的受訪者認為俄羅斯應該幫助阿薩德政府對抗伊斯蘭國。

  在國際上,俄國的軍事干預也讓普京贏得了「硬漢」形象,俄羅斯重新獲得在中東設置國際議程的地位。俄在面臨兩場危機(經濟危機和烏克蘭危機)時突然改變外交行動軌跡,抽身東歐進取中東反恐也有助於俄對外環境發生變化,促成俄與西方的談判與對話。

  「空襲敘利亞」在短期內成了解決俄外交困境的突破口,成為俄對外交往的一招巧棋。美國參議院麥凱恩(John McCain)認為普京此舉利用了奧巴馬政府軟弱的特點,是美國領導力危機的標誌。對俄羅斯是否派駐地面部隊成為當前西方輿論探討的焦點。儘管普京一再強調不干涉內政原則並敦促安理會解決國際危機,但多數輿論認為俄會出動地面部隊解決敘利亞問題。而俄羅斯在此巧棋之後將面臨風險與挑戰。

  敘利亞:不肯放棄的盟友

  敘利亞作為俄羅斯在中東僅剩的盟友,在蘇聯時期就保持密切的交往。自獨立伊始,敘利亞就對強鄰以色列及其美國盟友懷有疑懼,自然尋求蘇聯的支持。在敘利亞領袖哈菲茲·阿薩德(Hafez al-Assad,1971-2000)時代,敘利亞與俄羅斯發展成為中東地區最為緊密的盟友,並經歷蘇聯解體的考驗。對俄羅斯來說,敘利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塔爾圖斯(Tartus)是俄在地中海地區的重要戰略據點,與俄在黑海的塞爾斯托波爾港經土耳其海峽相連,成為俄海軍進入地中海的「敘利亞快道」。不僅如此,塔爾圖斯一直是俄羅斯與敘利亞軍火交易的重要據點。在蘇聯時期,大馬士革接受了大約260億元的武器裝備。蘇聯解體之後,敘利亞依然對俄羅斯有武器需求,成為俄羅斯軍火貿易的重要出口方。

  2010年,俄羅斯重建塔爾圖斯港,隨後又修建了大型後勤基地,並錨泊大型航空母艦。2011年敘利亞內戰,俄羅斯通過塔爾圖斯港出口重型武器裝備,軍事出口一度達到10億美元,敘利亞向俄簽訂了40億美金的軍事訂單。

  除了軍火貿易,兩國經貿建立也異常緊密。由於長期受到西方經濟制裁,敘利亞製造業發展舉步維艱,導致從俄羅斯大量進口糧食、工業品、電力設備與石油。兩國貿易在敘內戰之後發展迅速,僅2011年就達到19.7億美金。敘俄兩國相互依賴關係由於傳統友誼、海軍基地和貿易發展到新的高度,並在敘內戰時達到高潮。阿拉伯之春后,中東威權政體紛紛倒下,取而代之是親西方的民選政府。這讓普京甚為擔心,若敘利亞反對派奪取政權,俄羅斯在敘利亞苦心經營的軍事基地和經濟聯繫將毀於一旦。

  阿富汗綜合征和多米諾骨牌效應

  雖然俄羅斯在敘內戰伊始就堅定地支持阿薩德政府,並提供大量軍事援助和支持,卻無法阻擋美國和北約對敘利亞的加緊圍剿。因此,軍事介入敘利亞成為普京的自然選擇。但問題在於,這種突然介入卻冒著較大的政治和外交風險。

  從政治上看,普京對敘利亞的介入有重演阿富汗悲劇的可能性。30多年前蘇聯對阿富汗的軍事介入不僅加劇了蘇聯的頹勢,同時也給俄國精英留下了「阿富汗綜合征」——對超越能力和邊境地區強力軍事干預抱有敵意和厭惡。根據列瓦達中心的民意調查顯示,俄國多數民眾並不希望這一時期俄羅斯在境外有積極有效的軍事行動。即便是在烏克蘭,俄軍的干預也難以獲得多數民眾支持。當前在敘利亞,存在著俄羅斯志願軍和俄國工作人員。這些從烏克蘭戰場轉移到敘利亞戰場上的軍事人員不僅可能升級敘利亞內戰,也將俄羅斯的軍事介入帶入新階段。

  雖然有分析認為普京調動志願軍的目的是為了同西方建立反伊斯蘭國聯盟,并力圖發揮主導作用。但敘利亞混亂局勢使得普京此次的軍事介入成本頗高,不僅沒有獲得西方的讚譽和支持,俄羅斯還將面臨在烏克蘭和敘利亞兩線僵局。如果俄反恐行動無法在短時間內有效解決,俄羅斯將面臨陷入泥潭的風險。

  從外交上看,此次俄羅斯的軍事介入與其說是反恐,不如說是拯救阿薩德政權。俄羅斯與中東產油國本就不睦,如果喪失了敘利亞,那麼中東再難找到俄國的朋友。況且阿拉伯之春帶給中東的政治真空為伊斯蘭勢力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支持敘利亞政權不僅意味著保護俄國的盟友,還意味著反對敘利亞反對派塑造經營的「民主化浪潮」和伊斯蘭國建構的「伊斯蘭極端主義」。因此,俄在中東的軍事干預可以理解為俄羅斯與西方價值觀和伊斯蘭極端勢力的角力。敘利亞理所當然成為俄羅斯對抗的橋頭堡。這就類似多米諾骨牌,如果俄支持的阿薩德政府喪失統治,那麼可以想象俄羅斯不僅在中東失去盟友,同時還面臨著聲望下降和國內伊斯蘭極端勢力泛濫的風險。

  正是這種心理加強了俄羅斯對敘利亞軍事干預的決心。但這種心理存在很大的風險,首先即是俄羅斯干預的力度。如果俄羅斯想取得全面勝利,在打擊伊斯蘭國同時保持阿薩德政府的穩定和有效統治,俄必將投入大量精力。這勢必導致俄使用很大力度維持第一個骨牌不倒,在長期敘利亞內戰混局的前提下,這對歷經兩場危機的俄國來說是件風險較高的工程。出動地面部隊可能影響普京政權的支持率,而不出動地面部隊卻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

  其次,則是西方的態度和捭闔之術。俄羅斯突然的干預讓歐盟和美國一時沒了應對措施。西方的目標不僅是對抗伊斯蘭國,更是借力打擊敘利亞阿薩德政府。俄羅斯的干預打壞了西方的算盤,變成敘利亞反對派、阿薩德政府、伊斯蘭國、俄羅斯和北約的「五軍之戰」。如果西方隔岸觀火或是暗中強力支持敘利亞反對派,那麼俄國很有可能被拖入泥潭。反伊斯蘭國的聯盟能否有效構建,其核心不在於普京而在於西方。

  最後,是伊朗、土耳其以及中東等國的態度和應對。俄的突然軍事介入打亂了中東國際體系運作的節奏。在中東國家看來,敘利亞問題解決牽扯到更為複雜的大國博弈,並提醒中東各國俄羅斯也是維護政權穩定的重要力量。如果中東國家意識到俄羅斯對政權保護和支持的強大力量,那麼對俄友善並支持的國家將會逐漸增多。而這一意識的增強與俄羅斯的強力軍事介入息息相關。

  已經介入敘利亞的俄羅斯再難以退出。莫斯科也意識到這一現實,並著手準備以反抗伊斯蘭國為契機啟動俄西合作程序,力圖達成政治解決,促成敘利亞境內和平。莫斯科有可能與華盛頓達成共識,對敘利亞政府施壓,促成其政府與反對派達成協議,並進入國家建設進程。儘管這一可能路徑在2012年的葉門轉型中實現,但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無法充當調解人,華盛頓也並不願意讓俄羅斯在中東撈得好處。可以預見的是,俄羅斯對敘利亞的干預依然以迅速有效的打擊和志願軍支持為主,以促西方建立反恐聯盟為輔。普京對敘利亞的軍事干預必將迅速而有效,否則將面臨更高的風險。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02: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