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學課堂就該輕鬆嗎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5-10-9 22: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周月峰
2015-10-08 14:26:15 來源:南周評論

課堂提前走進了「爆米花」的時代,真不知是適應還是淪陷!

或因對過去教學方式不滿,近年大學中反覆倡導「教學改革」,上到校長,下到教研室主任,開會每每都強調自己「重視教學」,且要求「創新」、提倡「研究型教學」;各類制度性的教學培訓、教學節、教學評比也逐年增加,甚至有高校以重金(常以百萬計)來獎勵「精湛講課」的教師。

不過,在種種「重視教學」的舉措中,有一種導向不免讓人憂慮。高校內外所提倡的優秀的教學常常是內容設計簡單易懂、PPT漂亮、教師口才了得,其用心是要讓學生輕輕鬆鬆獲取知識,最重要的判斷標準則是受學生歡迎,「擁有最多學生聽眾」。在此風氣之下,教學似乎成了必須吸引人的表演,要有娛樂性。我常常想,若以這樣的標準,一個說書人、相聲演員或所謂「成功學」演說家到高校中教書,都將是最優秀的教師,因為他們很能吸引學生。但是,即使是電影,也很少有人單純以視覺效果或觀影人數來判斷優劣,何況是本該更學術的大學課堂。

傅斯年曾將文章分成「外發」與「內涵」兩種類型,前者「很容易看,很容易忘」;後者「不容易看,也不容易忘」。電影也有商業片、藝術片之分。我想,講課至少同樣可以分成類似的兩類,好聽、好看的課也可能像爆米花電影,看的過程輕鬆愉快,而看過了也就只是看過了而已,並不會留下多少思考的餘地。然而,現在「重視教學」的傾向中,恰恰多鼓勵「容易聽」、「好聽」的「外發」型,這讓本該探討高深學問的大學課堂也提前走進了「爆米花」的時代,真不知是適應還是淪陷!

姑且不論複雜的學問能不能以簡單明了、輕鬆愉快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即使真能做到,也仍需要斟酌該不該如此,畢竟「很容易看」的常常也「很容易忘」。

宋儒朱熹教門生讀《大學》時,特意交代,須要只讀正文,先不要看對正文進行解釋的「章句」,一定要「俟有疑處,方可去看」。他是有意讓學生經歷「不容易看」的過程。朱熹曾解釋,跟門人講學,不能講得太多,因為「他未曾疑到這上,先與說了,所以致得學者看得容易了」,為了讓學生不把學問看得過於簡單,他有意不說破,須要等到學生苦思「三朝五日」,「方始與說他,便通透」。不僅如此,等到此時再告訴他,還有額外好處,「更與從前所疑慮,也會因此觸發,工夫都在許多思慮不透處」。如果所有課程都簡單易懂,則學生們很可能將錯失最可寶貴的「思慮不透處」。

朱熹秉持這樣的講學方式受當時盛行的禪宗影響,禪宗有所謂「受業師」和「得法師」。受業師事先將教授的內容都規劃好,而得法師則是在你的基礎上加點東西,讓你自己頓悟。朱熹認為,佛學之所以能代有人才,「蓋他一切辦得不說,都待別人自去敲磕,自有個通透處」。朱熹和禪宗顯然都看到學生在知識傳授過程中的能動作用,必須要先「疑」、經過自己一番「敲磕」,教師再加以點撥,方能「通透」。這也正是孔子所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因為「學者至憤悱時,其心已略略通流。但心已喻而未甚信,口欲言而未能達,故聖人於此啟發之」。孔子所說的「憤」,就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至少在孔子和朱熹看來,如果學生未經苦思,沒有到「求通」和「欲言」的地步,即使告訴其答案,也思慮不透,還不如不說。

要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有「憤悱」之感,講課大約就不能太直白,不能讓學生將求學「看得容易」,著眼點更應促使學生有「疑」,有「憤悱」而能自己「敲磕」。近代史家陳垣曾告誡兒子,讓其定期彙報讀書情況,說:「近日讀何書,並須告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你有問我然後有答也。最怕淺嘗輒止,各得其皮毛,則廢物矣。」每寄兒子書籍,則必交代「點讀一二卷后,有何意見,再來信說」、「有疑問隨時札記寄來,可以代為解答」。實際上,教師未必需要(也未必能)「代為解答」,而學生則不能不艱辛地「敲磕」。這樣的課程未必吸引人,學習過程更不會輕鬆愉快,但卻是大學中應該倡導的教學方式。否則,若只講求課程形式精彩紛呈、教師講授天花亂墜,那師生真成了「奏技者與看客之關係」(梅貽琦語),學生看得興起而不必自己上下求索,得其皮毛容易,但怕終不能「沛然」,更談何「研究型教學」?

(作者為華中師大教師)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20: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