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進行一場領導人之間的電話通話?

[複製鏈接]

913

主題

1134

帖子

6398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3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我為人父 發表於 2015-9-23 16: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年初至7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6個國家領導人通了7次電話。其中,習近平與奧巴馬通話兩次。此外,習近平還與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通電話。

  早在1998年5月,中俄就宣布開通「直接的總統熱線」,同年6月,中美兩國元首的直通電話通信線路也正式建立;1999年10月,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法國,雙方決定開通兩國元首的熱線電話,次年10月,法國總統希拉克再次訪華,兩國簽署了關於建立元首間熱線的協議;2008年6月1日中越兩國在北京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建立領導人熱線電話。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接受《華商報》採訪時表示,通常,兩國領導人遇到一些事務需要直接商談,或需要了解對方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但又不能馬上會面時就會採用打電話的方式進行溝通。這也體現出兩國關係比較重要、面臨的雙邊事務或國際事務比較多,「比如,我國領導人與美國總統通話,多數時候都是就國際事務交換意見。」

  「最初的大國熱線主要是在容易出矛盾的大國之間。目的是為了發生重大事件時能及時溝通,避免擦槍走火。」 原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高玉生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說,盟國之間反而對熱線的需求不大,因為盟國之間平常就能經常溝通,「比如美英之間,通話非常頻繁。」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曾介紹說,領導人之間的電話外交一般在三種情況下出現,其一為解決緊急問題、其二為就重大事件開展溝通,其三則是就地區問題表明立場。領導人們的電話外交有其特有規則,並不是想打就能打。

  阮宗澤說,由於領導人之間不可能經常見面,在出現重大事件、面臨緊急情況時,低級別官員溝通有時難以達到效果,就需要領導人之間通電話。除了能解決問題,這也是雙方表達重視的一個姿態。

  阮宗澤說,領導人之間一般會在緊急情況出現時通電話。比如2014年7月,馬航MH17航班在烏克蘭邊境地區遭擊落之後,普京和荷蘭首相呂特就在五天內通了四次電話。

  除了緊急協商,領導人們往往會在有重大事項需要溝通時通電話。比如習近平主席2月11日應約同奧巴馬通電話就是一個例子:電話中,兩國領導人互致新春祝福,同意在新的一年共同推動中美關係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使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取得更大進展。奧巴馬邀請習近平今年9月結合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紀念活動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接受了邀請,雙方同意為訪問取得成功進行全面準備。

  此外,在面對地區重大問題需要表明立場時,領導人們也會打電話溝通。例如在烏克蘭問題中,相關各方就曾舉行過多輪電話磋商,僅在2014年上半年,普京就與默克爾通了31次電話。

  在這一類通話中,有時也有盟國間相互通氣的聯絡。例如在2013年6月12日奧巴馬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電話,就在當月舉行的美中元首會晤等問題通氣。

電話不是想打就能打

  但電話外交也不是拿起電話撥個號就開始聊的。阮宗澤說,領導人通話前,雙方外交部門會開展溝通,領導人們雖然不一定事先明確知道對方會就討論議程做出何種回應,但起碼這個電話要談哪些內容、對方大致意向都得商定,否則這個電話很難打成。

  不過,元首之間通電話必須要雙方都有通話意願,如果只是單方「一頭熱」是無法打通的。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就曾在回憶錄《我的人生》中提到,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到美軍轟炸,他一聽說這一消息,就立刻打電話給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但江澤民不接他的電話。不得已,他只好不斷在公開場合道歉。一個星期以後,柯林頓才跟江澤民說上話。另據《環球時報》報道,柯林頓當時曾3次建議使用中美「元首熱線」,但中方出於國家尊嚴和利益的考慮,沒有理睬。

  「領導人通話談的問題有兩個特點,一是很重要,二是很緊迫。一般說來,如果兩國要通話,肯定是先由某一方提出來,然後通過外交渠道,比如中美通話,可以通過中國駐美使館或者美國駐華使館,然後協調通話時間后,進行通話。」高玉生表示。

  至於通話議題和時機,高玉生進一步解釋道,中美領導人之間通電話算是比較頻繁的,比如,像敘利亞問題、伊核問題都可能是雙方通電話的議題,而且一般來說,美方提出通電話的次數會多些。我們報道中常見的表述,比如習近平主席今天同誰通電話,不排除是我方提出來;如果是「習近平主席應約同誰通電話」,就可能是對方提出來的。

通話現場什麼樣?

  領導人之間通電話很少「單獨聊天」,一般而言,雙方的助手、高參和外交部門人員都會在場。

  原外交部禮賓司司長魯培新稱,國家領導人通電話之前要做一定準備,涉及到外交部最重要的單位是新聞司和主管對方國家事務的相關地區事務司。到通話時,翻譯會前往主席辦公室進行工作。一般來說,我方通話會按照商談好的口徑講,現場雙方會使用很親切的語氣交談,而不是像念演講稿似的。1991年前,中蘇領導人之間有熱線,這條熱線電話線路是專供領導人通話的線路,為了防止竊聽,雙方都在技術上採取了保密措施。

  高玉生介紹說,熱線電話是免提的,雙方都有翻譯人員,現場交替傳譯。打電話也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在裝有熱線的整個屋子裡,有主席(或總理),有時還有外長,有不少工作人員。

  有時也會有兩國領導人不通過翻譯,直接在電話中交談的情況。比如,有著「中國通」之稱的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就曾用中文與習近平在電話中交談。陸克文曾發微博稱:「昨晚我在辦公室和習近平主席通了電話。我們用中文談了半個小時,討論了一些中澳、亞太地區和國際方面的重點。我和習主席都很重視我們兩國的雙邊關係。我也借這個機會邀請習主席明年來澳大利亞訪問以及參加在布里斯班舉辦的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該微博還配發了陸克文通話時的照片,可以看到,現場還有兩位工作人員陪伴。

通話地點選在領導人辦公地或離不遠處

  「領導人熱線」是一件非常機密的事情,特別情況下,通話議題、級別外交人員事先都不知道,都是臨時確定,翻譯也是臨時被通知到通話現場。

  據高玉生介紹,通常情況下,我國和外國領導人通話地點都選擇在領導人辦公地或離辦公不遠的地方,在場人員有外交部和其他有關部門相關的領導和工作人員,這要由議題決定,比如經貿問題,可能有商務部相關人員在場,而翻譯,大多數是外交部出。至於通話現場,一般有兩部電話,一部是主席聽說的,一部是免提,在場人員都能聽到電話里說什麼。

  周永生說,近年來,特別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來,我國領導人與外國領導人的交流更加頻繁,這一方面表明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其他國家越來越重視中國對國際問題的看法,更需要及時與中國溝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領導人越來越主動地參與國際事務,通過電話與其他國家領導人保持交流,反映出我國積極溝通、積極解決問題的「積極外交」的姿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8: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