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阮宗澤:習近平為啥主動去美國?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9-23 09: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方提出新型大國關係,雖然中國是主動的,但這並不是說要強加給對方,因為中美關係這個探戈是需要兩個人來跳,一個人就是獨舞。對方的回應態度、接受程度、認知程度都很重要。

  9月22日-9月28日期間,習近平對美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此舉之下有何深意,中國為何主動塑造中美關係;披露詳細行程釋放哪些信號,如何規避實質性衝突;在中國一帶一路大格局下,中美關係對中國國家建設的意義是什麼。鳳凰評論《高見》欄目專訪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深度解讀習近平訪美。

  訪談嘉賓:阮宗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鳳凰評論《高見》欄目訪談員:劉昱含

  一.中國主動塑造新中美關係:攻守有度、軟著陸

  鳳凰評論《高見》:針對這次習近平訪美,有人猜測習奧會會有頗多驚喜,有人警告中美關係到了臨界點。曾經中美經濟實力差距懸殊,而今卻同為世界上唯二的十萬億俱樂部大國,您怎麼看這種背景下中美關係走向?在您看來,中國、美國會針對各自現實處境,在雙邊關係上有哪些新意向?

  阮宗澤:這是習近平第一次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我覺得兩個方面要特別關注,一是實際上今天的中美關係和幾年前中美關係已經很不一樣,中美關係越來越朝著均衡方向發展,而以前中美關係是很不對稱的。美國在看待中美關係時,實際上不是看待今天的中美關係,而是中國經濟增長三五年之後的中美關係。今天中國發展行情對美國有很大衝擊,中國的實力、地位都在朝接近美國的方向增強。

  另一方面是中國在塑造中美關係上變得越來越主動,這也是習主席提出來的「建立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倡議,恐怕這種提法在以前的中美關係當中是比較罕見的。過去是美國人在出題,他們設立中美關係的條件、要求,我們就像做考試題一樣。但現在我們也開始出題,所以這對美國而言,一或許時難以接受,「中國怎麼也積極參與建構話語權了?」。

  鳳凰評論《高見》:所以對美國而言,一方面要強調實力絕對超越所有國家,不允許有一個相近或平等的對手出現,另一方面在話語權上也想絕對佔據優越地位,中國現在提出「建構」「參與」,美國不適應也是情理之中。您怎麼看待美方對於中國主動參與話語權建構的態度?接受、肯定、懷疑、抵抗,這些呼聲在美方各界好像都有。

  阮宗澤:中方提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不是說這個話一出來就讓美國熱烈歡迎、全盤接受,這個過程實際也需要雙方建構。美國可能會因為中國的積極主動感覺削弱自己在中美關係、國際體系當中的主導地位。

  其實今天美國國內對中美關係看法是多元的,決策層、媒體、智庫、五角大樓等等,看法都不太一樣。從政府層面來講,他們特別希望習主席的訪問是「一次成功的、里程碑式的訪問」,在這一點上跟中方完全契合。

  鳳凰評論《高見》: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之間關係確實很微妙。一方想建構自己話語體系同時不希望引發爭端,另一方力守陣地但又希望對方承擔責任,其實關鍵還在雙方處理的「度」上。您認為中美雙方如何在互為攻守的過程中維持這種相對平衡?您認為中方如何能準確表達自己意圖?

  阮宗澤:美國話語權在世界影響力還是非常大,沒有國家能平分秋色,中國也做不到,但是這不等於說中國無所作為,有所作為恰恰是一個崛起大國自身所應承擔的歷史責任。換句話講,美國實際也在鼓勵中國承擔更大責任,也要求過中國不能再「搭便車」。但中國一發力,他又不適應。   

  把握這個平衡尺度,個人覺得兩國高層溝通非常重要,特別是領導人溝通,習主席到美國訪問,跟奧巴馬、美國各界人士接觸,我覺得有利於把中國日益增大的影響力軟著陸。我們既要成功提出自己意向,也要讓對方放心。這需要中方有意識的引導。

  二.不挑戰話語權,我們要發言權

  鳳凰評論《高見》:主動引導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不是任由衝突猜忌滿天飛,而是主動告訴對方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此次出訪時帶商界精英團隊隨行,人員配置上的特點和事前披露行程的用意,您覺得釋放了哪些中方想主動表達的意向?

  阮宗澤:商貿往來是中美關係轉型的突破所在。這次十五位商界大佬和美方歡迎團對壘,我覺得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網際網路行業和金融行業比重突出,這是中美未來合作的重要方面,中國正在做網際網路+,我們經濟需要新的增長點,網際網路和金融行業都是下一階段中美維護世界金融秩序的穩定的重要方面。二是中方商界團隊里相當一部分公司在美國都有非常好的業務,有很多投資,比如聯想、中遠、萬向等等,這些投資都給當地帶來很多就業機會。

  美國人最關心的是實際實惠,虛頭巴腦的東西不行,就業機會就是實際的好處。今天中國對美投資熱情高漲,中國越來越成一個投資大國,這個前景還是很可觀的。

  鳳凰評論《高見》:但是在之前我們也注意到,雖然我們界定的關係是「不衝突、不對抗、互相尊重、互利共贏」,而當時美方沒有正面回應相互尊重這一原則,對於合作共贏,美方也強調要求中方解決美方具體關注的問題,要求雙方深化軍事對話,改變出口型經濟發展模式,強調中國網路商業竊密的問題,朝核安協議等。讓各自以自己利益為優先的國家在國際交往中讓步、理解,只引導、呼籲,作用或許不會太樂觀,您怎麼看這個事情?

  阮宗澤:中方提出新型大國關係,雖然中國是主動的,但這並不是說要強加給對方,因為中美關係這個探戈是需要兩個人來跳,一個人就是獨舞。對方的回應態度、接受程度、認知程度都很重要。

  中美在處理國家事務層面思維是不同的,中國希望有大的原則框架,大目標要清楚了;美國要具體方案,要務實合作。兩國優勢可以在合作中結合,我們也不能光要原則,美國也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鳳凰評論《高見》:國家關係和人與人關係某種層面有相似,有親密關係的人需要互相關心,關心不夠不行,關心太多會害怕,實質利益衝突時爭執難以避免。對於中國而言,美方對南海問題、人權問題的態度都是繞不開的爭執點,如何在新型大國關係基礎上,在現在「還不錯」的中美關係里,讓雙方有方法在實質性問題上達成可履行的共識?

  阮宗澤:美國有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經常會用「以盟友劃線」的做法,不管問題的是非曲折,只要是我的盟友就行。比如在南海問題上的菲律賓,釣魚島問題上的日本,美國不以是非論,只以陣營論,其實這是傷害美國信譽的,做領導的應該有保持基本公正的胸襟。不能對自己的夥伴盟友就隨便包庇縱容,在世界各國面前不好看。

  出現問題時,如果美方祛除以盟友畫線的做法,誰是問題的始作蛹者,誰挑起來的爭端,爭端緣由和導向是什麼,清清楚楚以事實說話,通過磋商好好溝通,很多問題不是解決不了的。   

  鳳凰評論《高見》:所以在爭執之外,解決問題、互利共贏才是長久之路。既然無論如何都繞不開,重點談合作、談可行性或許才是讓關係維持穩定的辦法。建交以來中美雙方關係不斷變化,您怎麼看其中主導因素的發展?

  阮宗澤:中美交好而不是交惡對雙方都是巨大好處。比如隨著中國發展,可以有更多資源跟美國一起做更多事情,過去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在讓中美走到一起的是利益,是互利過程。

  中美關係現在來說更多是「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狀態,不再是開始建交時那麼熱烈興奮,日子久了也會有磕磕絆絆,但是過了很多年之後因為這段關係很重要,多種原因導致沒法捨棄,既然無論如何都要交往下去,倒不如重點談互利合作好了。

  三.智庫交流成大國往來新形式:做緩衝,可前瞻

  鳳凰評論《高見》:智庫現在是全球興起的熱潮,中國各類智庫的建設也非常迅猛,您怎麼看待智庫在國家發展中所能發揮的作用?

  阮宗澤:總的而言,智庫作用在迅速上升,而且非常獨特,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對待的是決策者,承下面對的是公眾。智庫兩邊可以「左右逢源」如魚得水,既跟決策者有接觸,有了解,同時又更多知道公眾需求和傾向,有相當參考意義。

  今年中國智庫確實出現井噴式的發展。中辦發文件鼓勵智庫建言獻策,產生這種勢頭很自然,但它有大浪淘沙的過程。大家都關注智庫本身也是好事,思想市場需要培育,如果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商店,市場不會繁榮。通過競爭,造成羊群效應,讓市場里各主體利益均沾。

  另一方面,智庫也不能太自戀,覺得「我是唯一」,應踏踏實實的讓一批人做專業研究,做出專業參考意見。

  鳳凰評論《高見》:如果說智庫在國內發展中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怎麼看待智庫在國際交往中所能發揮的功效?

  阮宗澤:在國際交往中,智庫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國家交流起到補充黏合作用。如果只是官方交流,談話要點說完就完結了,而智庫可以在此基礎上,由相關領域資深的專家、學者、官員等等進行解讀,根據自己擅長有所發揮和側重,很多精彩內容也會在這裡碰撞出來。

  現在越來越多國外到中國訪問的高層官員已經不滿足於官方活動,要找智庫發聲,需要這樣一個平台,他們也想更多的表達自己看法。網際網路下的世界已經扁平化,每個人都是發聲器、自媒體,在這種環境下,智庫作用也會更大。

  鳳凰評論《高見》 :怎麼看待智庫作為國際交往新形式,與已有交流方式的異同?

  

  阮宗澤:智庫是多種交往的主體之一,現在中美交流途徑非常多,如果做的不好別人不會選你。在挑戰和機遇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智庫所具備的后發天然優勢是在的:政府交流有的時候說不到位,智庫可以解讀;民間商貿往來主要在經濟領域互相競爭學習,對於基本道理說不透,智庫在其中可以起到緩衝作用。

  智庫可以更進一步做一些未來的探討和假設,官方是不願做假設的,「萬一這個事情出來了怎麼辦」這種想法會逼迫你去思考更深層的問題,有前瞻性功能。

  四.從一帶一路把握中美關係里的中方立場

  鳳凰評論《高見》:其實從中美關係中跳出來看,中美問題雖然對於中國、美國都很重要,但其實只是各自大國戰略的一個部分,是為自己國家整體外交戰略服務的。比如中國現在致力於一帶一路建設,如何服務一國整體發展角度看大國交往?

  阮宗澤:這點很有意思,中美關係對於雙方來說確實都很重要,但如果放到區域,放到全球層面來看,又會有很大不同。

  中美關係涉及到從雙邊關係到多邊關係,應該是從雙贏到三贏、多贏的發展。你說的一帶一路,他是中國自己要和周邊國家達到資源共享的倡議,這其中也涉及到美國參與的機會,比如海上絲綢之路涉及到東南亞,對美國海上運輸影響也很大。中國在和自己鄰國打交道的時候美國因素實際是一直存在,這個躲避不開。就像美國在放眼全世界時,碰到拉美、非洲等國,也是一睜眼就有中國的影子。從這個角度看,中美也不能太僵。

  我覺得中國有必要在自己大戰略的背景下,製造機會,把國家間的合作引導過來。

  鳳凰評論《高見》:雙邊關係放到多邊關係里,可能中美雙方對中美關係都會有更全面理解。   

  阮宗澤:我覺得會增加一個新視角,中美更有理由、有必要建立合作共贏的關係,如果在對方國家周邊挖牆腳,地區雞犬不寧,實際上也對中美關係有傷害。亞太地區其實是一個中美可以嘗試多種合作形式,讓雙方、三方、多方共贏的一個最好的地方。

  鳳凰評論《高見》:國家利益說到底落地時是在每個人身上的,其實可以很具體的考察。對於個體而言,大環境讓他生活安全安逸,就是很真實的國家利益了。

  阮宗澤:實打實的福祉是最重要的,老百姓需要買到價廉物美的東西,通脹也不能太高,還要有工作做,其實這也是中美雙方合作所應該帶來的最接地氣的好處。美國產品在中國受歡迎度還是很高的,中國現在也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

  鳳凰評論《高見》:前段時間中國股市的變化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巨大,美聯儲反饋也很讓人玩味。現在中國和美國各自舉動對國際而言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中美的雙邊關係也不再局限於兩國範圍,這種情況下對於兩國之間摩擦解決的探討上也更有了全球性。

  阮宗澤:今天世界上問題很多,需要中美合作應對儘管中美合作,也不可能都解決掉這些問題,但是如果我們不合作,就更沒有希望解決。我覺得這是比較現實的考慮,現在國際問題一有風吹草動,世界眼光都投向中美,無論是中國股市波動,美聯儲加息,還是今年巴黎氣候變化會議等等。世界需要中美合力,很多有全球性、有巨大進步意義的協議條款,如果沒有中美推進,很可能沒戲。中美應求同存異,為所在地區和世界帶來公共產品。

  兩國不可能沒摩擦,但這種摩擦一定要把它限制在一定範圍,不能讓它失控或隨意放大,而努力做更多切實有效的合作。當兩國努力做務實合作時候,民眾是可以看到的,也會樂於接受有利於自己的選擇的。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9: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