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美關係能否進入良性互動、建設性發展,取決於誰?

[複製鏈接]

59

主題

859

帖子

-195

積分

乞丐

積分
-1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中美關係呈現不少消極互動的局面並非始於習主席訪美之前,甚至並非始於已經進行半年之久的美國國內「對華戰略辯論」。中美關係當前狀態的緣起可以 追溯到2010年,2010年以來出現的多個事態構成了中美關係互動變化的基本背景: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美國熱議「南海核心利益 說」、美國國內出現「美國衰落」說、美國高調重返亞太、中美在能否相互提供「戰略再保證」和能否構建「戰略穩定關係」的議題上沒有太多交集、中日釣魚島爭 端升級、美國對亞太盟友的安全承諾逐漸「清晰」、美國對中國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倡議反應不夠積極、中國在南海進行陸域吹填、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做出 「選邊站隊」的姿態、美國推動「跨太平洋夥伴」計劃、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倡議等。
  中國綜合力量的快速上升和地區影響的迅速擴大,引發美國對中國戰略意圖和戰略走向的疑慮,而有關的「中國故事」在國際上則主要由英文媒體「解讀 講述」。主要由英文媒體講述的「中國故事」正描繪一個標準版的「中國威脅」,這包括但不限於:中國日益強大的經濟實力將轉換成更強的軍事實力,中國將在政 治、經濟和軍事各方面成為守成霸國的挑戰國;「北京共識」將取代「華盛頓共識」,中國正大力推廣「中國模式」;由於「國強必霸」的歷史規律,中國崛起將重 蹈「修昔底德陷阱」;中國將用武力方式解決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議;中國正在挑戰西方主導建立的國際秩序,挑戰現存國際規則。總之,英文媒體勾勒了一個「可 怕的」、「不確定的」中國。
  近年來美國在亞太地區採取的系列政治、經濟和軍事行動,也難免引發美國對華「遏制」、「阻礙中國崛起」、對華「兩面下注」的擔心。在政治領域, 美國高調宣示其「太平洋國家」的身份和定位,頻繁派出政府高官訪問亞太各國,包括造訪以前幾乎從不訪問的蒙古和太平洋島國等;高度重視亞洲多邊機制,包括 東盟、亞太經合組織、東亞峰會、太平洋島國論壇等;致力於強化與傳統條約盟國的政治關係;努力加強與夥伴國家的關係,積極創設新的多邊協調機制,包括美日 韓、美日澳、美日印和其他三邊關係等。在軍事領域,美國積極加強與傳統盟友的軍事關係,即使不是積極推動也是積極鼓勵了安倍政府在軍事安全領域採取的一系 列舉動,漸次強化與菲律賓的軍事合作,美澳軍事合作更是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美國努力構建與本地區其他國家的准軍事關係;美軍自身力量在亞太地區的存在同樣 得到了顯著加強,特別是關島軍事基地的重修和再造,並有關未來將在亞太部署60%海軍力量的宣示等。在經濟領域,美國大力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計劃。
  如果從對抗的角度解讀中美在雙邊、地區乃至全球範圍的互動,很容易得出非常悲觀的預期,即中美可能或者正在走向對抗之路,而這恰恰是英文媒體中「中國故事」的敘事邏輯,或者類似《呂氏春秋》中的「疑鄰竊斧」故事。
  中美關係是否會走冷戰美蘇較量的老路,美國是否會如當前熱議的一樣修訂對華「接觸」戰略,改用「遏制」手段應對中國崛起?當下「遏制」理論在國 際關係研究者中有很多信徒,但將「遏制」戰略適用於當前或者未來的中美關係,彰顯出「術語貧困」。遏制戰略源於冷戰初期,貫穿冷戰始終,彼時的「遏制」戰 略內涵豐厚。在冷戰初期,遏制戰略包含界限清晰的兩大陣營、顯著的意識形態對抗、經濟制度的競爭、激烈的軍備競賽、代理人戰爭等。隨著美蘇不加克制的「冷 戰」幾近因為古巴導彈危機滑向「熱戰」,美蘇都從消極互動中汲取教訓,在繼續遏制戰略的同時,美蘇之間的各種競爭趨向有序,諸多軍備控制與裁軍條約是這種 有序競爭的體現。不僅如此,美蘇雖然並無多少經貿往來和正常的人文交流,但雙方構建了較為成熟的戰略溝通渠道,著力避免誤解和誤判,加強危機管理,增加信 心措施和透明,從而避免了後果無法預期的核大國之間的「兵戎相見」。
  有關美國是否或者能否「遏制」中國的討論給人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遏制已經不可能適用於當前或者未來的中美關係。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全面 融入國際社會,恰如中國外長王毅在第十四屆「藍廳論壇」中的演講所言,中國「沒有理由去挑戰在戰勝法西斯基礎上建立的國際秩序,也沒有動機去推翻自己全面 參與其中的國際體系」。不僅如此,中美關係經過建交以來三十多年的長足發展,貿易往來穩步、巨量增長,2014年的雙邊貨物貿易總額接近5600億美元; 人文交流頻密,預期2015年中美之間的遊客數量將突破500萬人次;美國已有45個州有中國投資;最近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更是為中美教育交流規劃了宏 偉藍圖;中美之間還構建了近百個官方對話機制,管控中美之間的分歧。中美關係的現狀表明,中國不需要被「遏制」,美國以難以「遏制」中國;中美不僅在雙邊 層面共享諸多利益,在地區和全球層面也擁有共同的利益、面對共同的挑戰;對抗和衝突不是中美任何一方的明智選項。中國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倡議第一 個核心內容「不衝突、不對抗」,即是對當前中美關係現狀的清醒認識。相信此次習奧峰會能夠重新確認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意願,減少乃至於消除對彼此的戰略疑 慮。
  隨著中國體量增大、影響上升,中美在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呈現一種競爭態勢,這是雙方都已有清醒認識並且也難以迴避的現實。如何加強中美之間的 戰略溝通,如何有效防範中美在中國周邊領土爭議問題上的歧見加重彼此的戰略疑慮,如何強化中美雙邊和地區危機管控能力,如何增量建設中美合作空間,這正是 中美首腦安納伯格莊園會晤所提出的「務實合作」和「建設性管控分歧」的要旨所在,「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只有中美增量「務實合作」,建設性「管控分 歧」,才可能實現「合作共贏」。
  中國已經並將繼續澄清自身戰略意圖和發展方向,重申中國是現行國際秩序和亞太和平穩定的堅定維護者;美國也應致力於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的調 整與變革,使之適應已經出現顯著變化的國際政治新現實。中美能否真正「相互尊重」,需要美國正面回答三個問題:美國如何定位中國,是夥伴、戰略競爭者、 「既友又敵」,還是潛在對手?中國是否同樣應該增強自身軍事力量、提升地區影響力、拓展自身利益?中國日益增強實力是被看作為所謂「不可避免的衝突」做准 備,還是讓中國具備了更多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的能力?
  中美從來不缺少構建戰略穩定關係的基礎,現在需要確認的是政治意願。中美關係從來不是單行道,雙邊關係能否進入良性互動、建設性發展?這不僅取決於中國,更取決於美國。

167

主題

1649

帖子

149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96
沙發
cslt 發表於 2015-9-22 23:01 | 只看該作者
我們這代人,就應該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包括人事物。莫因現在的榮華富貴,忘記了昔日前線戰士的犧牲。是你們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好生活。向烈士們敬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

主題

859

帖子

-195

積分

乞丐

積分
-195
3
 樓主| 專屬丶小馨 發表於 2015-9-23 00:44 | 只看該作者
回顧抗日戰爭,普及抗戰細節,勿忘國恥!我們不能遺忘戰爭曾帶給我們的苦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7: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