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留學生的感慨:我們真的不如美國人勤奮

[複製鏈接]

1410

主題

2126

帖子

7388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3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春到人間 發表於 2015-9-20 22: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5年09月20日10:04  新浪教育   

  在去美國之前,我想大部分國人和我一樣認為,美國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式和觀念都以人為本什麼的。感覺美國的教育都是讓學生一邊玩,一邊學,一點也不痛苦,學生有很多課外業餘愛好。總之一句話,他們是素質教育,我們是應試教育。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國人都不怎麼愛學習。學習很次,中國是個人去了就可以稱王等等。到這裡學了以後,發現以前感覺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國的高等教育比中國還應試,美國的學生平均學習刻苦程度是中國學生不能比的。

  我這學期學選了3門課,分別是經濟學家數學,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

  在開學初我在網上買的課本(這裡的課本特別的貴,我都買的二手的書,還都100多美元一本,有的學生買不起乾脆複印),需要運送幾天,所以頭一周,沒有看書。微觀經濟學一上來為了檢測我們的數學基礎,就給我們發了一張數學卷子,裡面涵蓋了本科階段所有的數學課程: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而且幾乎每個知識點都有。

  我由於大二學完數學到今年6年沒有用過,所以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在周末兩天草草看了一遍4本數學課本,然後比貓畫虎的把題做了。當時聽老師課上意思就是看看同學的數學水平,不怎麼重要,就當作業留了。

  在我的觀念里,到了中學,尤其是高中,因為學習的比較難了,作業是可以不做了,嚴格說是不會的可以不做的,因為老師不收,大家在家只要努力做了,做不出來沒關係,第二天老師會在課上講。所以作業都是良心活,好學生都自覺完成了,實在不會的就放著。

  我開始還是拿這個觀念去對待美國老師的作業。當時看完書已經晚上10點多了,第二天要上這門課,我本來認為估計老師上課對對答案,有問題問問就可以,估計沒做完也沒事。不過我還是憑著國內學習養成的老師給的良心活必做的習慣,堅持把題做完了。當時寫到了半夜2點半多,其中好幾次想放棄睡覺算了,不過最後還是寫完了。

  我當時還說第一周就寫到半夜兩點半,當時覺得以後不會這樣,這是我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壓力罷了。結果沒想到,第二天上課,老師就真都把作業收了,虧了我把卷子都寫完了,否則就傻眼了。當時老師說收的時候,我心想還真收啊?後來逐漸才明白原來美國作業是計成績的,每次作業都會給你按照對錯打分,記出成績,最後和所有平時考試期末考試一起算最後的總成績。

  而且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題你要是不會做,你不寫,或者寫錯了,你就不得分,最後就會影響你的總成績。在中國是,平時允許你犯錯,允許你不會,你不會可以空著,聽老師講,最後考試時會做就可以。因為從高中以後學得就比較難了,作業有不會做的很正常,老師是允許的。但是在美國就不一樣了,老師每周都會給你留一大堆作業,你在下周上課前要交上來,如果有不會的,你要在交作業前去自己去問老師,老師不會在課上給你講的。如果到交作業時還沒有問老師,因為不會不做或者做錯了,那麼你就要承擔這個責任,老師不會因為你實在不會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業就會被扣分。每次作業老師都會記錄的,最後會一起給你算總成績的。

  這樣每周的作業都相當於一次考試,因為得的分數直接影響你最後的總成績。第一次數學作業我和我們系的那個中國同學就因為沒明白留沒留作業而沒交。我們當時下課還問了留沒留作業,老師說沒留。結果第一次就沒寫也沒交,好在好幾個同學都沒聽懂,老師允許我們在第二天10點之前補交就可以。

  最痛苦的是第一次計量經濟學作業。計量經濟學是我們這裡面最難的課,基本就是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而且這門課是最近幾十年才興起的,國內教得很淺。雖然我本科學了經濟應用統計學,數理統計學,計量經濟學,三門統計計量相關的課程,但是學得實在是太淺了。以至於我一值認為統計學是門比較好學的課程,因為我所學的統計學無非就是求求平均數,方差,各個統計指標,指標體系,即期,長期,同比,環比,GDP,GNP這些概念,最後最難的就是用最小二乘法求一求線性回歸。而且公式都是現成的,背背就可以了。計量無非就是多個誤差項。數理統計就是求一求假設檢驗,都是程序化,模式化的東西。

  但是在申請美國大學的過程中在論壇經常聽他們說外國的經濟學要求數學非常高,其中最難的就是計量經濟學,還有統計學。數學和統計學最好申請,因為太難,外國人沒人去學。當時還不理解,為什麼統計學這麼難學,現在終於知道了。我們老師用了1堂多課就把前4章講完了,前四章就涵蓋了我本科學的最難的一元線性回歸和假設檢驗的所有內容。然後就留作業了。

  到快交作業的前幾天,我才拿到課本,於是趕緊做。由於本科學的早就忘光了,而且當時學數理統計的那一學期前半段出去背英語了,後半段給系裡做網站呢,那個老師又是個研究生,聲音很小,徹底聽不見,所以也就是到最後才把書看了看,然後按照背過的那個假設檢驗的程序做得期末考試題,就這樣還過了,所以沒有怎麼理解檢驗的機理,而且那門課講了很多隨機分佈,正態分佈,t分佈,卡方分佈,F分佈等都不明白怎麼回事,也就是記住了這幾個名詞可以去跟沒學過的嚇唬嚇唬人。但這都是檢驗的基礎,所以心裡一直覺得這一部分沒有學紮實。以至於我在工作的四年中晚上經常做同一個噩夢,就是上大二最後一學期要考數理統計時,我什麼都不會,非常焦慮的情景。當時每次我都自己對自己說你已經上班了,以後不會再有考試了,這個情況永遠也不可能發生了,這只是夢。但是還是一直在做這個噩夢。

  現在感覺到這個噩夢快成現實了。為了做作業,用了幾天把本科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又看了一遍,感覺還是沒怎麼看懂,然後就做作業,一點一點摳到凌晨5點多,實在做不下去了,然後就交了。結果第二天發現老師留的截止日期是他上課的這一天晚上12點截止,而我在前一天以為是在他上課前需要要交,所以我還有一晚上的時間,把昨天不會的給補上。

  晚上和我們系的那個中國同學一起做的這個作業。他還好本科畢業后直接就來上碩士了,所以都沒有忘。而且他本科是學生物的,生物雖然對數學要求不高,不過對統計學要求很高,他的畢業論文就是用統計建立模型求的,而且他那篇論文還上了美國的SCI索引。(能上SCI的就很了不起了,整個我們省就沒幾個人能上這個,我們學校還把能上這個的教授作為模範來對待)所以他還是比較懂,一邊給我講,一邊看書才似懂非懂的(比本科時懂多了,但是感覺還是理解不太透徹)把這次作業做完。

  後來發了作業,20分滿分得了16分。看似分還可以但是仔細想想16分意味著什麼?每個老師第一節課都會把這門這學期怎麼學,有多少考試,有多少作業,考試和作業各占最後總成績的百分比列一個教學大[微博]綱告訴你。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第一次期中考[微博]試佔20%,第二次期中考試佔20%,期末考試佔20%,平時作業佔40%。(因為這門課主要是看你實際運用能力,而實際去通過最小二乘法估計模型需要大量繁瑣的運算,要運用計算機程序配合才能完成。這個放在考試中是不現實的,所以作業佔了很大的部分。)

  最後總成績按照ABCD給你評分,90-100評A,80-90評B,70-8*河蟹*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本身不及格的線就比國內60分提高了。而且碩士研究生畢業有一項成績要求就是每學期平均分不能低於B,否則下學期你就留校察看,如果再不行就被開除了。也就是碩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數是平均80以上。

  如果是十分簡單的學科考80分以上不算很難,關鍵是現在學得都是非常難的,作業和考試很難。所以如果保證所有科平均80以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國內都知道如果是一門很難的課程,考80分就是相當不錯了(不說數學這種難的課程,就拿英語來說,我們學校多少學生為了英語四級過60而奮鬥四年,四級考85分以上,六級考80分以上就算優秀了,好多同學都不敢奢望六級考試,我記得我有個同學考六級61分過了,就認為自己英語學的很不錯了,然後就開始替別人去考四級了,別人問他英語怎麼樣,他很自豪的說我都過6級了,別人一聽也覺得,嗯,不錯都過六級了,其實六級是個什麼英語水平,六級的61分是個什麼水平,我給你個對比你就知道了,我的六級當時比他高了近20分,然後第一次做美國的托福[微博]聽力,50個道題我就做上了7個。而要上美國研究生就要考GRE考試,這個考試又比托福高出很多,被國內學生認為是上帝讀的書(god readenglish),以至於考完GRE再考托福的人不用複習就可以拿高分。

  我考完GRE以後樂觀的認為我把天下最難的考試考完了。以後什麼都不怕了。結果我來了美國上課以後發現,GRE考試相對於現在學的這些東西簡直太簡單了。在美國沒有人去炫耀GRE考試成績,他們認為這個不足掛齒。就在這個難度下,要保持科科80以上是個什麼水平?這個水平就是美國碩士研究生的最低及格線。低於它你就可以考慮回家了。

  而且我估計了一下,難課程如果都保持80分左右就不錯了,所以最後很有可能的結果是大部分都是B,然後如果都是B的話,只要有一科是C,那麼平均就是B以下,那麼就可以走人了。而如果得C的這一科是因為平時考試和作業都是剛好80分或平均剛好80分,恰好有一次作業得79分(在中國,如果比較難的課程這個成績也算是好成績了),那麼這一門課可能就因為這一次作業的80以下,造成最後這門課B以下(或者說C),如果恰好其他課又都是B,那你很有可能平時表現都不錯就因為這一次作業的一分而被開除走人。

  當然你要說哪裡有這麼恰好的事情,我說這個已經是很好的情況了,很有可能你的考試和作業會很多次上不了80分。我這次作業就是在懸崖邊上:16分,20分滿分,看似不錯,實際上16除以20等於0.8,也就是80分,已經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所以我以後作業必須要拿儘可能多的80分以上才能避免因為有80分以下而最後失足的情況。所以這次只是剛剛及格。說完這三次不是很成功的第一次作業,再說說美國的考試。

  我在國內時看學校主頁上的這學期學習安排,說是10月7日左右期中考試。當時很緊張,認為那時自己到美國不到一個半月,語言估計都沒過關怎麼考試?然後自己安慰自己也許是學科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安排吧。估計我們這個文科專業應該不會有期中考試的吧。期中考試對我來說已經8年沒有遇到了,因為上了大學以後,好像就沒有期中考試,也許工科的同學有,不過我們經濟這種文科的學科就沒有了。期中成績老師大多是以出勤率來計算,而且佔30%,期末考試才是大頭70%,最多就是中期可能會有一片論文當作成績參考。

  所以我來之前一直有我們專業不會有期中考試的僥倖心理。結果上了第一周課我就傻了,所有3科都有期中考試,而且期中考試都不只一次,有的課是2次,有的課是3次,加上期末考試,基本上每個月每門課都會有一次考試,這個我們在應試教育的中學感受過,不過那個叫做月考,或者小測,不計入最後成績,而且那個最後成績對你也沒有用,因為最後要看你的高考[微博]和中考成績。而美國這個考試基本上是所有考試各佔20%,作業佔20%(有三次期中考試的比如我們這學期的數學),沒有輕重。或者都是25%(有兩次期中考試的)等,或者老師對這個評分比例進行微調,反正權重基本都是一樣的,而且所有的這些平時成績最後折算成的總成績會跟你一輩子,找工作時,用人單位會讓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時成績,因此你那次都不能馬虎,包括作業。

  在沒有考試的第一個月,我們就覺得已經很難了。來之前我認為我只選了3門課,以國內的經驗來說應該是很輕鬆,而且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沒課,每周可以休息3天,生活應該很愜意(我是建立國內大學那種學習時間可以自己安排,沒事了,心情好了可以主動學習學習那種,事情多了就可以放到最後再複習,其實多數時候都是在最後期末才複習,臨陣磨槍,過了以後就都忘了)。

  可是知道了我上面所說的美國大學的教學制度后,你就發現你每周都要寫作業,而且要寫好。而老師上課基本上對你寫作業是沒有什麼幫助的。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就講他喜歡講的部分,然而你就要把所有書都看了,然後再把所有題都做了。基本上老師每次課都講一章。一章的內容大概30-40頁書,這30-40頁的書是大書就是比國內16開紙大一點的那種書,而且是英文的小子,密密麻麻,比中文的30-40頁的內容應該多,而且最關鍵是書中每一句話都有複雜的數學和邏輯關係,你要看透,都需要你想很長時間,或者自己在草稿紙上推導和畫圖幫助理解,這樣有的時候十幾頁的書都要看5,6個小時。你每周要讀3本這樣的書(100多頁)然後做3門作業。

  每次作業都很費時間,數學作業最簡單,不過你要用計算機寫,用word打十分複雜的數學符號,矩陣,希臘字母等,很費勁。但是用4個小時應該可以寫完(國內寫作業我記得好像能寫2個小時的算是比較多的了)微觀和計量經濟學的作業一般都是十幾個小時。因為作業就相當於考試,但是這個比考試要求的時間松,而且屬於開卷,所以老師留的題都很難。最可恨的是計量經濟學的老師,講課非常快,我拿到課本時,他已經結束前7章了,我們每周休息的三天,我都在趕他的進度,講了一個月到期中考試了他已經講了12章了,一本近1000頁的書,他講了快一半了,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好在這個課本講的十分詳細,因為我看我本科的書看了好幾天,就是不明白怎麼回事,看了這本書前4章以後就徹底明白了,講得太細了,太系統了。


  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周每門課上課看書時間要30個小時,寫作業的時間要10小時,那麼三門課一周學習就要用120小時。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時一共就168小時。你就會發現你完全沒有休息時間。和我們一起上課的一個台灣同學發現我們選了3門課很驚訝,說他學2門都快受不了了,我們居然選3門。開始我們還不理解,現在明白了,下學期一定學2門。

  就這樣我們在緊張學習了一個月以後,開始了長達近2個月的考試之旅。我們這學期,數學有3次期中考試,1次期末考試,一共4次考試,其他兩門2次其中考試,一次期末考試,分別共3次。後來發現這三門考試都放在不同的星期去考,結果每周考一門,考完一輪要用3個星期。之後第二輪考試就又開始了。9月30日第一次數學考試。10月2日第一次計量經濟學考試,10月8日第一次微觀經濟學考試。之後休息了一個禮拜(沒有考試,但是上課,有作業),10月23日第二次數學考試,10月28日第二次計量經濟學考試(這個考試是拿回家考試持續近2個星期),11月12日第二次微觀經濟學考試,11月20日第三次數學考試。也就是從9月30日開始到感恩節放假前一天,我們就一周沒有考試,剩下的每周都有考試。

  (未完待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1: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