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12年前,美國人戴嶺來到中國,沒和其他多數外國人一樣去三里屯喝酒,少林寺習武,而是鑽進了青島黃島開發區的深山裡研究起了《道德經》,並找到了屬於他自己的「世外桃源」。他說,中國的城市化可能會成為過去美國發展的翻版,而只有農村才有他想要的——中國遠古文明。但是現在,一切正隨著農村城市化在快速消失。圖文/楊寧
這位美國人極度的愛上了中國文化,自從踏上中國的土地之後,幾乎就沒有離開過了,而且對中國的老子、孔子、以及富有傳統意義的中國文化有著極度狂熱的崇拜,甚至還將自己理解的這些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寫成文章,發表在媒體雜誌上。
戴嶺是個典型「老外」,一米八多的個頭,金色頭髮,身體健壯,聊天時習慣使用肢體語言。他村裡的家坐落在一個四面環山的四合院里,走進貼著春聯的院門,映入眼帘的是牆上褪色的古詩詞,邁入被刷成紅色的會客廳,「福」字裝飾畫格外顯眼。
他還是個戶外運動愛好者,喜歡攀岩、游泳、登山。還有,他很善於張揚的表現自己,喜歡抱個吉他自彈自唱,唱自己的歌也唱別人的歌,在家裡唱,在酒吧里唱,在party上唱。
40歲的戴嶺曾經在曲阜、保定等幾個城市分別居住過,最終卻選擇留在青島黃島開發區的這個小山村,一呆就是快十年。
他還是個素食主義者,喜歡禪修,不喝酒,不抽煙,愛喝中國茶,自己買布做衣服穿。聽上去有點另類啊。
他剛來到這裡時,山下還都是一間間低矮的平房,但近幾年隨著城市的發展,山下的村都蓋起了高樓。
「在山上生活多好啊!空氣好、環境美、水好喝、人也好!」戴嶺用不熟練的漢語讚美著他的第二故鄉,期間還經常使用「我們村兒」這幾個字。
他在這裡生活了快十年,很喜歡這個村,周邊的村民也都認識他,走在路上不時有人和他打招呼,一些不識字的老鄉還跟他學會了說幾句常用的英語。
在外人看來,戴嶺的生活太悠閑。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跑步鍛煉,白天閑暇時間常坐院里泡茶,一周定時給當地孩子上幾節英語課,偶爾還會彈彈吉他唱唱歌娛樂一下。
圖為戴嶺坐在家中為友人彈吉他。
但他說他來到中國並不僅僅是為了悠閑生活。吸引他一直留在中國的是這的文化。他這些年閱讀了大量老子、孟子和孔子等名家著作,談起老子的「道」與「德」便會滔滔不絕。
他還用7年時間通過自己的理解將《道德經》翻譯成英文版本,並在今年9月印刷出小樣。能將《道德經》全部翻譯成英文這件事讓他很自豪。
熱愛和執著讓他一直眷戀著這片熱土,但回到現實生活,他也遇到了一些棘手問題,因為性格和文化上的差異,去年他和他的中國妻子暫時分開了。
目前3歲的兒子跟著母親一起生活,每當想念兒子的時候他只能翻翻原來的照片。
戴嶺說他喜歡青島,更喜歡中國,日後還想繼續留在這裡。
對於不了解他的人來說,他「隱居」在山村,生活簡陋,但是對於他自己,探尋中國的遠古文化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他熱愛並且會一直前行。
看似世外桃源的風光,靠山靠海的青島小鄉村。
在戴嶺的小院落里有我們看不懂的所謂他的藝術。
廁所門前的美國大兵。
屋裡的一塊休閑小天地。
牆上有不同風格圖片,還有一個破牛仔褲口袋做成的雜物兜子。
書架上有些宗教的味道。
有著一頭金色長發的美國人和他中國式的小院落,以及非中國式的陳設。
去海邊的路上,我們找到一處沙灘,戴嶺下車子路邊觀望。
他的小屋裡有他喜歡的樂器。
一張破舊的小木桌上,放著他的電腦,還有他的英文書。
房東家的小孩
戴嶺唯一的鄰居,跟戴嶺很好的關係,大爺已經80歲了,老伴半年前才離開他,現在他和戴嶺一樣,孤獨的生活在這個偏遠的鄉下,但他跟戴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當戴嶺告訴他我是攝影師的時候,他很鄭重其事的將本來敞開的衣衫,扣好扣子,然後告訴我,讓我幫他拍一張很好的照片,我能夠理解這是怎樣的一張照片,我朋友端來一把小凳子,讓大爺靠牆坐好,拍完照,我覺得心底有一些難過,為了不讓自己情緒低落,我跟大爺說,去他家裡拍幾張生活照片,大爺很開心,在大家的門口,我按下他唯一一張有笑容的照片,看上去,很開心。
戴嶺的藝術品。
自彈自唱,並且陶醉其中的戴嶺。
大門外,望見院落的小石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