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黑龍江「收復濕地」現美景(圖)

[複製鏈接]

3159

主題

547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2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寒冬開梅 發表於 2015-9-17 01: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5年09月16日04:13  來源:光明日報  

  

  

  魚兒游弋,鳥兒翱翔,一群群歡脫的野鴨,一片片茂密的蘆葦、香蒲——9月的三江濕地,宛若綠色的海洋。

  曾經,耕地開墾面積不斷增加,濕地面積急劇減少,使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與耕地開墾的矛盾突出。針對這種情況,三江自然保護區1994年正式建立,2000年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198089公頃,屬內陸濕地與水域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由水生和陸棲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

  黑龍江省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王仁春告訴記者:「2014年的退耕還濕工程對三江保護區而言可以說佔了天時地利,退耕的土地位於保護區核心區內,耕地離村屯較遠,呈塊狀零散分佈,耕種十分困難,並且耕地質量低、投入大、收益低,農民耕種積極性不高。這部分土地在歷史上屬黑龍江、烏蘇里江的古河道,水資源穩定豐富,屬江河泛濫地。」據了解,2014年三江自然保護區退耕還濕面積9500畝,總投資950萬元,主要用於退耕地補償、平整溝渠、河道疏浚及濕地種群恢復。

  退耕還濕實施后,保護區核心區的濕地集中連片,提高了保護區的濕地質量,擴大了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繁衍的空間,增加了種群數量,發揮了濕地整體效益。實施退耕還濕后,農戶可通過國家的政策補助獲得直接的經濟利益,還可根據自身條件合理安排勞動力轉移,從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中擺脫出來,從事其他勞務,脫貧致富。三江自然保護區多種經營科科長白文傑介紹道:「可以說,退耕還濕不僅是生態工程,也是民生工程。」

  三江自然保護區的濕地恢復保護,是黑龍江退耕還濕歷程的縮影。1998年12月,黑龍江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的決定》,全面停止開墾濕地,搶救性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把濕地保護工作納入當地政府重要議事日程。2003年8月,《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出台,這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濕地資源的地方性法規。《條例》出台後,各地加大了對破壞濕地資源案件的查處力度,使破壞濕地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2014年黑龍江共退耕還濕123450畝,保護區內濕地面積有了恢復性增長,重要濕地生態功能得到提高。

  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已建濕地自然保護區138處(國家級23處,省級64處),已建濕地公園58處(國家濕地公園41處,省級濕地公園17處),有扎龍、三江、洪河、興凱湖、七星河、珍寶島、南瓮河、東方紅8處國際重要濕地,數量居全國之首。(本報記者 張進中 朱偉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05: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