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海公園*

[複製鏈接]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1-10 0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北海位於今北京城的中心地區,與中南海一橋之隔,總面積1063畝,其中水面佔一半以上,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園林。它以富麗多彩的文物古迹、風格獨特的造園藝術、優美秀麗的湖光山色而馳名中外,每年到這裡參觀的遊客達一千萬人次。




  北海的建設源於一個古老的神話:據說,浩翰的東海上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萊、瀛洲、方丈;山上住著長生不死的神仙。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派方士徐福前往東海尋找不死葯,可一無所獲。到了漢朝,漢武帝也做起了長生不死之夢,可尋找仍然沒有結果,於是下令在長安北面挖了一個大水池,名"太液池",池中堆起三座假山,分別以蓬萊、瀕洲、方丈三仙山命名。自此以後,歷代皇帝都喜歡仿效"一池三山"的形式來建造皇家宮苑。北海採取的正是這種形式--北海象徵"太液池","瓊華島"是蓬萊,原在水中的"團城"和"犀山台"則象徵瀛洲和方丈。園中有"呂公洞"、"仙人庵"、"銅仙承露盤"等許多求仙的遺跡。





  最早的北海只是一處普通的水域,水中有島名"瑤嶼"。金代開始挖湖堆山,擴大瑤嶼,改稱"瓊華島",島上建"瑤光殿"、"廣寒殿",又從汴梁(今開封)移來艮岳花石堆疊假山,北海便初具規模。元代繼續擴建瓊華島,改稱"萬歲山"、"萬壽山"、'瀆山",並以此為中心建造大都城,所以有"先有北海後有北京"的說法。明代,北海成了皇宮的後花園,稱西苑,始掘南海,堆土東岸,將團城和犀山台與陸地聯接起來,並建"金鰲玉棟橋"。清代,在廣寒殿遺址上建塔立寺,稱"白塔寺",后改稱"永安寺",稱瓊華島為白塔山。乾隆時期對北海又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連續施工30年。光緒時代,慈禧挪用海軍軍費重修北海,供其享樂。





  辛亥革命后的1925年8月,北海被闢為公園向遊人開放,但因管理不善逐漸荒蕪,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已成為一處雜草叢生、污泥淤積的荒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北海公園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疏浚三海、修整建築、增加設施,使北海更加絢麗多姿,成為人民休息遊覽的勝地。1987年,北海被評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COLOR]




[img][/img]
我總是在行走和停留,我走很長的路了,還有很長的路要繼續走下去。 我停留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風景適合我的呼吸。 是因為我累了,我需要一次小小的歇息,重溫我的夢想。 夢想並不遠,我總是在努力抵達。 我安靜,安靜的喜歡著,安靜的讀一讀那些美好的心情,讓愛留在靜靜的夜,愛在旅遊........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沙發
 樓主|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1-10 04:08 | 只看該作者




北海公園

   位於市中心區,在故宮的西北面。面積約71公頃,其中水面超過一半。北海因與中海、南海分稱三海而得名。這裡原是遼、金、元、明、清5個朝代逐漸修建而成的帝王宮苑,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



   全國以神話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萊、方丈、瀛洲)構思布局,形式獨特,富有濃厚的幻想意境色彩。

   從南門入園,踏上建於元初的永安橋,見名為「堆雲」、「積翠」的兩座彩繪牌坊,迎面就是全園的中心――瓊華島,簡稱瓊島。島上綠蔭如蓋,殿閣相連。對面便是初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的白塔寺,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為永安寺。主要建築有法輪殿、正覺殿、普安殿、配殿、廊廡、鐘鼓樓等。自下而上,依山勢而築。當年帝后們遊園后,常來寺燒香拜怫。正覺殿前,建有「滌靄」、「引勝」、「雲依」、「意遠」四亭,對稱而典雅美觀。由此拾級登上白塔。白塔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這座藏式喇嘛塔,高35.9米,塔身呈寶瓶形,上部為兩層銅質傘蓋,頂上設鎏金寶珠塔剎,下築折角式須彌塔座。塔內藏有喇嘛經文、衣缽和兩顆舍利。塔前有座小巧精緻的善因殿。

   瓊島的西面原是清代皇帝遊園時休息、議事或舉行宴會的悅心殿。殿後的慶霄樓系乾隆帝陪其母后冬季觀看冰上擲球競技的地方。在西北面有閱古樓,樓內存放自魏晉至明代的法帖340件,題跋210多件,刻石495方。內壁嵌存的摹刻故宮中的《三希堂法帖》,堪稱墨寶,為清乾隆年間原物。這一帶還有琳光殿,延南熏亭和山腰中的「銅仙承露盤」。

   瓊島的東北坡古木參天,這裡便是「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蔭」。沿著乾隆帝御題的「瓊島春蔭碑」旁的小路前行,可直通迂迴曲折的「見春亭」和「看畫廊」,眼前的景色猶如一幅天然山水畫,美不勝收。廊外有湖石堆砌的幽洞石室,變幻無窮。

   沿湖邊北面的山麓下,有原為帝后們垂釣、泛舟后休息、進膳的漪瀾堂,現已開設仿膳飯莊。漪瀾堂向東有「濠濮間」和「畫舫齋」兩組建築,布置精巧,環境幽靜,構成園中之園。清代的帝后、大臣們常在濠濮間宴飲。畫舫齋系清代皇家行宮之一,也是皇帝約集著名畫家作畫之所。門外是檢閱射箭的地方。其南為「春雨林塘」殿,東系「鏡香室」,西是「觀妙室」。它的西北面有個建在水上的小院,稱「小玲瓏」,與曲廊相連接。由此折向東北院的「主柯庭」前,可觀賞一株800多年的古槐。再往北有座方形的「蠶壇」,系清代后妃們祭祀蠶神之處,也是北京九壇之一。從蠶壇西行,不遠就到靜心齋,面積4700平方米,原為乾隆帝書苑,稱乾隆小花園。後來闢作皇子的書齋。靜心齋往西是天王殿。正殿系楠木建築,這裡是翻譯和印刷大藏經的地方。後面的琉璃閣為發券式無梁殿結構,壁上嵌滿琉璃佛像,光彩奪目。天王殿西側,有座用424塊七色琉璃磚砌成的九龍壁。它建於清乾陵二十一年(1756年)。長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為我國三座著名的九龍壁中最精美的一座。沿九龍壁南行,有座「鐵影壁」,長3.56米,高1.89米,顏色與質地如同鐵鑄,雙面雕到雲紋與怪獸,為元代浮雕藝術珍品。鐵影壁北面,有三進院落。主建築曾是乾隆帝禮佛前後的更衣處和遊憩的別館。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為保護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增建了一個院落,名「快雪堂」。西面,沿湖有五座亭子,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五亭主次分明,飛金走彩,遠望如同五龍浮動,故稱「五龍亭」。這裡為清代帝后們賞月、釣魚、觀看焰火的遊樂之處。亭的西隅,有一大片建築群,總稱「小西天」。其中「萬佛樓」與「極樂世界」是主體建築,這是乾隆帝特地為生母孝聖皇太后祝壽祈福而建造的。

   回到永安橋,往南走,便可登上園外團城遊覽了。








[/COLOR]
我總是在行走和停留,我走很長的路了,還有很長的路要繼續走下去。 我停留的時候,不僅僅是因為這裡的風景適合我的呼吸。 是因為我累了,我需要一次小小的歇息,重溫我的夢想。 夢想並不遠,我總是在努力抵達。 我安靜,安靜的喜歡著,安靜的讀一讀那些美好的心情,讓愛留在靜靜的夜,愛在旅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主題

628

帖子

18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80
3
52lt38 發表於 2005-1-10 09:50 | 只看該作者
兄弟,你這不是招我想家嗎?看著真親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主題

2678

帖子

68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7
4
ぜ射手の天秤い 發表於 2005-1-10 13:30 | 只看該作者
銀裝素裹的北海更有一番北國風光的韻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主題

2498

帖子

95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57
5
 樓主| 膽小鬼 發表於 2005-1-11 00:18 | 只看該作者
哈哈哈!想家就回來看看吧!保你眼前一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2: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