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加節制地救狗也是一種心理異常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9-14 10: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飼養過多的貓狗,可能是一種社會退縮的反映。具體就表現為迴避正常的社會交往,罔顧他人的社會評價,我行我素,行為明顯怪異。

  今年7月廣西玉林狗肉節,那些所謂的愛狗志願者斥資50多萬元買下了1381隻肉狗,運到江蘇高郵安置。如今,僅僅兩個月時間,現在存活的狗只剩下400多隻;其間大量的肉狗在愛心志願者的「照料」下死亡,平均每天都會死亡1-2隻狗。

  拋開這些愛狗志願者斥資救助食用肉狗是否有意義,單從他們罔顧自身條件,無節制地救助和收留大量狗只來看,這並不是一種理性的行為,很可能反映了某些心理或行為異常。

  一般來說,人們善待動物應該是一種文明進步的體現。像歐美一些西方國家,有著明確的立法來保障動物的福利,包括對待那些註定要被屠宰的肉食動物,在它們被飼養、運輸、屠宰的過程中,都有著明確的法律限制應該怎麼做,禁止怎麼做。所以,像這幾年來,廣西玉林的狗肉節在輿論的關注和監督下,以前沿街當眾宰殺肉狗的現象已經漸漸杜絕,當地人以更為文明的方式來對待作為食材的肉狗本身就反映了社會的進步。

  但過猶不及,當有些所謂的愛狗人士採用詆毀、騷擾以及攻擊他人正常的食用狗肉行為時,就不再具有任何正當性可言。至於不加節制地救助和收留明顯超出自己能力和資源的狗只,「愛狗」也常常是當事人掩蓋自己無法面對的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幌子。

  從心理學的角度,明顯超出自身能力和資源不加節制地救助狗,首先就反映了當事人可能具有行為衝動控制障礙傾向。作為成年人,有著不同的價值訴求和生活方式無可厚非,大多數人把寵物當作是生活的點綴,另一些人卻把寵物當作生活的重心,都是具體個人的自由權利行使,他人不便置喙。但無論如何,成年人的生活選擇應當建立在起碼的理性和常識的基礎之上。明知道超出能力,卻仍然不能剋制不計後果的行為選擇,這就表明了當事人在行為的衝動控制方面存在缺陷或障礙,而無論具體的行為選擇是濫用藥物、酗酒、打架鬥毆,還是超出能力地救助狗,其心理機制同出一轍。

  其次,飼養過多的貓狗,也可能是一種社會退縮的反映。社會適應與互動是每個人社會化發展,以及正常社會生活的心理基礎。但是,如果人們因為種種原因,如自尊受挫、安全感不足或者社會功能受到損害,都可能導致社會退縮。具體就表現為迴避正常的社會交往,罔顧他人的社會評價,我行我素,行為明顯怪異。其中,飼養過多貓狗的許多當事人,都或多或少具有社會退縮的傾向。他們寧可混跡於動物群落中,也不願置身在人類的群體里;他們常常在狹窄的屋子裡,飼養數十甚至上百的貓狗,而不顧鄰居的投訴和反對。他們一般同時具有社會適應不良,對他人冷漠,不關心或無法理解人際社交的規則,有時也兼具人格或其他社會障礙。

  因此,人們因為愛狗表達愛心,去救助或收留那些狗只,如果適可而止那就是值得鼓勵的行為;但如果不加節制,並因此造成負面甚至惡劣的後果,那就不僅不值得鼓勵,還應當受到批評。如果不加分辨地為不加節制的「愛心」行為點贊,不僅於社會無益,還可能戕害到當事人。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5: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