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扶老人」風險沒你想象的那樣大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9-14 1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被扶者一方指控扶人者撞了人,如果他們不能提供充分的證據,不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警方或法院就不會支持他們的指控。

  最近,安徽淮南師範學院女生小袁發微博稱,9月8日早上她騎車經過學校門口對面馬路,扶起一名摔倒的老太,結果被訛要負全責。被扶老太及其家屬堅稱,老人就是被小袁騎車撞倒的,「不然為何要墊付醫藥費」。由於事發地點沒有監控視頻,該事件陷入「羅生門」,引起社會輿論持續關注。

  近幾年來,幾乎每發生一起扶起摔倒老人招致麻煩的事件,很多人都會感慨一次「扶老人有風險,做好事需謹慎」,輿論也會陷入一次驚魂未定的恐慌之中。這次淮南師院女生小袁扶老人「被訛要負全責」,同樣讓不少人感到痛心、寒心,覺得「世風日下,做好人危險越來越大」。有的媒體在報道此事時,儘管沒有直接貼上「安徽版彭宇案」的標籤,但有意無意將女生小袁作為「做好事反而惹火燒身」的典型,呼籲不斷加強社會誠信建設,讓好人做好事無後顧之憂,讓惡意訛人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在警方作出正式調查結論之前,媒體報道和社會輿論不應對此事展開道德評判,因為任何道德評判都必須建立在確鑿無疑的事實判斷之上。由於沒有監控視頻記錄事發經過,女生小袁一方和被扶老太一方各執一詞,客觀地說,目前很難說哪一方的說法更有說服力,更加令人信服。老人及其家屬質問小袁,如果不是你撞倒的,為何要墊付醫藥費,從「常情」角度看,被扶者如此反擊,的確讓人憤懣、寒心,但從「常理」角度看,也不能說他們這樣推斷全無道理。在事實真相完全呈現之前,我們不能認定老人及其家屬一定是在「訛」小袁,因此大可不必對他們「反咬一口」痛心疾首,也大可不必對小袁面臨的風險和「冤屈」倍感擔憂。

  女生小袁如今面臨著多大的風險?又可能遭受多大的「冤屈」?其實這些風險和「冤屈」,很大程度上是近年來不斷強化的「扶老人有風險,做好事需謹慎」議題給小袁預設下的,也是小袁自己把自己「嚇」出來的。如果老太的確不是小袁撞倒的,如果小袁從一開始就對此有十分清醒的判斷,那麼她應該明白,她其實根本用不著自己發微博尋找目擊證人,因為按照法律的要求,她無需承擔「自證清白」的責任;相反,老太及其家屬指控小袁撞倒了老太,這個舉證責任要由老太及其家屬一方承擔——雖然法律上有關於「舉證責任倒置」的規定,比如消費者指控企業欺詐,居民指控企業造成污染,舉證責任應倒置到企業一方,但在「扶老人」引發的糾紛中,舉證責任不能倒置到扶人者一方。

  也就是說,在這次事件中,女生小袁作為扶人的一方,根本用不著如此著急、焦慮於自證清白,在其他類似事件中,扶人者一方原本都用不著如此著急、焦慮。如果事發現場有監控視頻,如果有目擊證人能夠提供充分的證據,形成完整的證據鏈,這些自然就成為了扶人者清白的最好證明。相應地,被扶者一方指控扶人者撞了人,如果他們不能提供充分的證據,不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警方或法院就不會支持他們的指控,扶人者也就不會承擔法律責任。

  我們不應誇大「扶老人」面臨的風險,同時也不應誇大被扶者 「訛人」的實際惡意。老人摔倒被人扶起反而訛人之事的確讓人痛心,但也不能排除,有些老人摔倒后意識模糊,高度驚恐之下出現誤記、誤判或錯覺,他們「訛人」並非故意,也算不上有多大的惡意。對老人來說,特殊情況下出現誤記、誤判或錯覺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可以原諒的。認識到這一點,可以緩解人們對被扶者 「反咬一口」的憤怒情緒,也可以緩解人們對「扶老人」風險的焦慮情緒。

  「扶老人」有時會有一些風險,但這種風險是可控的風險,而不是無限的風險,對此不應誇大放大。看到有老人摔倒,你可以放心上前施以援手,你面臨的風險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大。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7: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