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經濟到底有多糟?從蛛絲馬跡中找真相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9-12 03: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經濟到底有多糟?從蛛絲馬跡中找真相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今年以來,一些製造業大省接連傳來工廠倒閉、企業裁員的消息,不僅如此,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聲音也一直不曾斷過。
  國家統計局7日宣布,將2014年中國GDP增速修正至7.3%,下調0.1%。雖然修訂GDP是各國慣例,但這次下調,還是引來不少猜測。
  另據官方公布的數據,中國經濟在2015年上半年仍增長了7%,這一數據也遭到了廣泛質疑,有人甚至估計中國目前的真實經濟增長率只有4%,甚至更低。
  而在野村看來,無論如何,中國的官方經濟增長數據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信的——只是增長數據中要剔除一些不可持續的因素。
  如果剔除諸如上半年股市異常上漲等因素對經濟增速帶來的暫時性拉動的話,那麼中國「實際」的經濟同比增速應該會被下修到6%左右。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稱,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經7年了,目前世界經濟仍然是增長乏力。中國經濟也的確受到下行的壓力。
  那麼,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究竟怎麼樣了呢?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並非沒有答案,只要你懂點經濟學,總能找到點蛛絲馬跡。
  克強指數
  所謂「克強指數」,是英國著名政經雜誌《經濟學人》創造的用於評估中國GDP增長量的指標,以中國現任總理李克強的名字命名。「克強指數」是三種經濟指標:耗電量、鐵路運貨量和銀行貸款發放量的結合。
  在中國經濟減速恐慌引發的股市暴跌之際,「克強指數」這一衡量指標甚至變得更為重要。
  據中電聯公布的數據,今年1到7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316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8%,增速同比回落4.1個百分點。其中,與經濟運行息息相關的工業用電量同比下降了0.9%,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80.8%。
  而在發電方面,7月份全國絕對發電量雖然環比增長了7.27%,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減少了2%。
  與此同時,鐵路貨運量數據的下降更加令人擔憂。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國鐵路完成貨運量19.8億噸,同比下降10.2%,完成貨物周轉量13965億噸公里,同比下降11.8%。
  兩大「克強指數」雙雙回落的局面在8月份出現了變化。
  據國網快報數據,8月1到28日,全國發用電4633.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7%,不僅比7月增速回升4.97個百分點,更是較去年同期回升了6.54個百分點。發改委判斷,從當前電力運行趨勢看,預計8月份全國發用電同比增長3%左右,9月份有望繼續保持增長。
  全國鐵路日均裝車也出現趨穩態勢。一直以來,被稱為「黑貨」的煤炭、鋼鐵、石油等大宗商品運輸都是支撐鐵路貨運量的主力軍。而近兩年來,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及對過剩產能的削減,「黑貨」運輸量下降又成了拖累鐵路貨運總量的首要因素。
  然而在今年8月,發改委介紹,煤炭、鋼鐵、石油等大宗貨物日均裝車已經基本穩定,月度之間變化也很小;此外,集裝箱、零散貨物運量逐步提高。8月1到27日,全國鐵路日均裝車數較7月份日均調度水平增加1.2%。
  不過,GavekalDragonomics創始合伙人兼研究主管ArthurKroeber指出,李克強指數正在被大量地濫用。該指數如今更多地反映了中國信貸和重工業發展狀況,並不是一個了解中國經濟全貌的好指標。近年來該指數可以說已經名譽掃地,現在更是「相當無用」。
  他表示,「克強指數是一個非常粗略的經驗法則……從來就不是特別適用於像廣東這樣高度依賴出口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省份。在過去三年它已經深深地誤導了人們對整體經濟的看法。」
  然而,克強指數的前追隨者們正嘗試各種辦法重新制定衡量中國經濟的指標。
  華爾街投資研究機構SanfordC.Bernstein亞太分析師MichaelParker已經構建了自己的等式,主要專註於中國日益增長的消費水平,並試圖推動中國向服務型經濟轉型。他以電影票房收入和4G使用量等元素來制定反應中國實體經濟的指標。
  他表示,「這裡的關鍵是,雖然服務業占經濟總量的一半左右,但它們卻占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二左右。」
  按照這一標準,中國經濟表現實際上比克強指數反映情況要好。
  MichaelParker也認為,近期中國裁軍的舉動表明政府對失業數據持樂觀態度。「我希望中國數據比我想象的更好,現在我們只能把他們的話當真。」
  PMI
  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是通過對企業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結果統計匯總、編製而成的指數,是國際上通用的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先行性指數之一,具有較強的預測、預警作用。
  PMI是一個綜合指數,由5個擴散指數(分類指數)加權計算而成。PMI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PMI高於50%時,反映製造業經濟擴張;低於50%,則反映製造業經濟收縮。
  中國官方9月1日發布的8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7%,降至50%的榮枯線下方。
  8月製造業PMI49.7,創2012年8月以來新低,較7月再降0.3,繼年初兩月後再次步入收縮區間。其中,生產指數環比下降0.7,降幅較7月擴大,成為拖累製造業PMI的主要原因。
  但其中亦有一定季節性因素,2012和2014年8月淡季都曾出現過近-1.0的下降。
  但悲觀數據中也有些許改善跡象:新訂單指數降幅持平,其中反映外需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降幅收窄(圖表2),而企業在手訂單出現0.6個百分點的回升;反映經濟增長潛力的PMI動能指標降幅收窄(圖表3),製造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也較上月回升1.2個百分點,錄得54.1。
  值得注意的是,8月中下旬起華北地區大面積停產、限產,以及天津爆炸后相關行業加大整頓力度等,對製造業生產活動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大中企業景氣降至臨界值下,小企業景氣環比有改善。8月不同規模的製造業企業PMI全部降至臨界水平以下:大型企業PMI49.9,環比 -0.7,降幅較大,為2012年8月以來首次低於臨界水平,是拉低製造業PMI的重要原因;中型企業PMI49.8,環比-0.2,降幅持平,三個月後再度回到收縮區間;小型企業PMI48.1,環比增加1.2,改善較明顯,但後期能否持續仍有待觀察。
  三類製造業企業PMI全面疲弱,特別是時隔多年大型企業PMI再度降至50以下,是實體經濟低迷的真實寫照。
  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擴張節奏趨緩。8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53.4,環比下降0.5,結束此前連續兩月回升。
  分行業看,受夏季高溫等影響,8月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回落2.3個百分點至57.8,但建築業新訂單指數上漲1.7個點至53.1,行業景氣度持續向上,後期需求有所回升;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下降0.2個百分點至52.6,其中資本市場服務業已降至臨界值以下,拖累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的擴張節奏。
  有專家分析認為,8月份中國PMI數據之所以回落,一方面有一定的季節因素影響,傳統淡季加劇了市場疲軟,增加了傳統產業困難;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和大宗商品異常波動,經濟運行被動輸入了新的不穩定因素。但總體來看,數據走勢表現在預期之內。
  專家組同時認為,中國PMI數據回落,反映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突出表現在市場需求不振。新訂單指數最近三月持續下降,7、8月份均在50%以內。
  企業對市場需求疲軟,訂單不足感受強烈,反映該問題的企業數量持續上升、比重增加。
  工業
  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包括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roducerPriceIndexforIndustrialProducts,簡稱PPI)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反映工業企業產品第一次出售時的出廠價格的變化趨勢和變動幅度。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反映工業企業作為中間投入產品的購進價格的變化趨勢和變動幅度。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統計調查涵蓋1702個基本分類的11000多種工業產品的價格;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統計調查涵蓋900多個基本分類的6000多種工業產品的價格。
  2015年8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下降0.8%,同比下降5.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環比下降0.7%,同比下降6.6%。1-8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7%。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下降7.7%,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5.8個百分點。其中,採掘工業價格下降20.9%,原材料工業價格下降11.1%,加工工業價格下降4.9%。
  生活資料價格同比下降0.3%,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0.1%,衣著價格上漲0.6%,一般日用品價格下降1.1%,耐用消費品價格下降0.8%。
  據測算,在8月份-5.9%的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降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約為-1.8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4.1個百分點。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黑色金屬材料類價格同比下降12.4%,燃料動力類價格下降11.8%,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下降9.4%,化工原料類價格下降7.0%。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環比下降1.0%,影響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8個百分點。其中,採掘工業價格下降 2.5%,原材料工業價格下降2.0%,加工工業價格下降0.5%。生活資料價格環比持平(漲跌幅度為0,下同)。其中,食品和衣著價格均持平,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費品價格均下降0.1%。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中,有色金屬材料及電線類價格環比下降2.0%,燃料動力類價格下降1.4%,黑色金屬材料類和化工原料類價格均下降1.0%;農副產品類價格上漲0.5%,木材及紙漿類價格上漲0.1%。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稱,進入三季度以來工業生產形勢嚴峻,產出能力走弱,工業通縮壓力加大。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震蕩中趨於下降,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下跌,輸入性通縮壓力不減。
  連平認為,未來隨著財政擴張政策效力顯現,大量基建投資項目有助經濟運行觸底企穩,將緩解工業通縮壓力。「預計未來PPI同比跌幅不會持續顯著擴大,但負增長態勢在年內難以改變。」
  PPI連續三年多同比負增長,且近幾個月跌幅持續擴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仍然不小,因為穩增長政策有望繼續加碼。
  房地產
  每次中國經濟陷入下行周期之時,房地產就由調整轉入上行,時間多則2-3年或少則1年半,中央政府通過「人為」的多輪貨幣、財政、稅收、房地產、投資的政策刺激,讓房地產成為中國經濟「軟著陸」的安全氣墊,平穩度過。
  過去2003年、2006年、2008年、2011年到2014年如出一轍,即使是經濟與政策及政治三大背景不同環境,這五個調整周期本質上就是靠房地產與貨幣及投資「雙驅動」推進中國GDP10%增速,到2011年-2014年的平均增速7%-7.5%。
  不管三中全會《決定》與十八屆的《公報》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如何講,「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主要作用,在法治不完善與人治的計劃手段深入到經濟根基土壤之中,市場化的力量根本很難改變當下中國經濟下行與增速放緩及風險暴露的局面,房地產又成為拯救中國經濟的「核武器」,過去四輪經濟下行周期時,房地產的貢獻最大。
  如今,房地產成為新一輪的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的「核武器」,更主要是拯救中國地方政府、地方債務、地方金融、地方經濟。
  金九銀十傳統旺季來臨之時,央行降息降准、限外令鬆綁、公積金新政,新一輪政策組合拳不期而至。
  東興證券認為,自去年政府針對房地產市場採取的取消限購、限貸的政策扶持以來,房地產市場的銷售一直處在回升中。進入2015年政府又多次降息和降准,房地產行業迎來政策的全面支持。
  傳統的房地產行業分析框架是從銷售擴張,傳導到庫存下降、價格上升,再傳導到新開工的鏈條。
  而對於目前房地產市場的情況,可能對於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來說,鏈條的傳導可能已經進行到了第二步,後續的分歧主要在於地產商是否只是加大力度消化掉庫存然後轉型,還是看好後市積極拿地和投入新開工。
  從銷量上來看,2015年3月後全線轉暖,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轉正,趨勢上一路上行,6月份達到階段性的頂峰,7月份由於氣溫太高看房意願下降銷量同比小幅回落,但仍處在高位。其中,一線城市成交面積同比增長最快,二三線跟隨趨勢明顯。
  在一線城市中,銷售情況最好的是深圳,6月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達到243.70%,北京後來發力,6月同比增速為119.77%,上海最近3個月當月同比增速穩定在65%左右,廣州隨後。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沙發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9-12 03:32 | 只看該作者
二線城市中,選取杭州、成都、南京、武漢、重慶作為樣本,銷售情況普遍也在今年3月之後轉好,其中杭州表現最好。

  從二手房成交來看,2015年3月後,杭州、武漢、南京的二手房成交面積同比持續改善。房地產銷售的回暖是涵蓋一二三線城市的回暖,也包括了一手房和二手房。

  銷售的好轉下一步傳導到庫存的下降和價格的上漲。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從2015年4月起環比轉正,一線城市價格環比增長最快,從去年底就開始轉正,之後一路向上,6月環比增長3.2%;二線城市2015年5月之後價格環比才開始轉正,6月環比增長0.3%;三線城市價格環比至今為負,幅度有所收窄。

  二手房價格表現與一手房總體一致,三線城市價格環比最近2個月已經在0左右,一線城市6月價格環比為3.1%,相比5月環比3.8%略有回落。

  一線城市房價的上漲趨勢市場已有共識,三線城市還未明顯好轉市場也已有共識,關鍵在於二線城市的表現,影響了一線二線三線的傳導趨勢。

  根據統計局月度公布的房地產投資數據中,有一項商品房待售面積,根據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變化粗略估計庫存去化情況。

  從2014年10月起,商品房待售面積以及其中的住宅分項同比一路下降,至2015年6月住宅同比增速降至19.3%,從一定程度上說明銷售去化速度明顯快於新增的住宅面積增速,地產企業新開工動力可能不足。更細緻的庫存去化指標還需要考慮庫存消化時間等因素。

  進一步分析到新開工和投資數據。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6月同比增速3.4%,相比5月略有反彈,但整體還處在相對較低的區間運行。

  考慮房屋新開工面積、施工面積和竣工面積,今年以來三項指標同比變化還未出現明顯好轉,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速已經連續7個月在負值區間徘徊。

  另一項用於參照的是商品房銷售面積和本年購置土地面積的同比增速。可以非常明顯看到銷售從2015年3月之後同比轉正並持續改善,而拿地速度卻一路下滑,同樣連續7個月同比負增長。

  考慮4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指標作為參照。事實上,自2014年之後,土地成交面積同比整體出現負增長,成交土地溢價率整體穩定在10%-20%區間左右,樓面均價在2015年5月後同比轉正。

  以一線城市來看,土地成交已經出現回暖,尤其在2015年5月之後,6月份北廣深土地成交面積同比出現了一個小高峰,而上海反彈力量更強,5月土地成交面積同比增速出現高點。

  二線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積同比存在分化,杭州和南京從2014年以來同比增速一直為負,同時武漢自觀察期以來至少4年內土地成交面積同比增速一直保持100%以上的較快增長;重慶的拿地是在最近3個月出現回暖,而成都大約在2014年4月起同比轉正,但不同月份變化較大。

  三駕馬車

  傳統意義上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內需,投資。

  中國海關總署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中國進出口總值2.04萬億元,同比下降9.7%。其中,出口下降6.1%,與7月相比降幅收窄2.8個百分點;進口下降14.3%,降幅比7月增加近6個百分點。

  滙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對此分析,8月出口增長略好於預期但仍然偏弱,對主要貿易夥伴均表現不佳,尤其是日本和歐盟。出口形勢嚴峻,增長將靠內需。

  金鵬期貨研究所所長張曉磊表示,出口連續兩個月負增長,但8月降幅有所收窄,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基數偏低影響,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降低對出口的促進也有所顯現。外需疲軟是我國出口連續兩個月負增長的主要原因。

  儘管人民幣貶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我國出口的競爭力,但近期全球經濟景氣程度下滑,各經濟體貨幣均面臨競爭性貶值的壓力。另外,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也對我國出口造成衝擊。因此,年內我國出口大概率維持低位運行,難以顯著拉動經濟增長。

  國都期貨研究總監魯娟表示,在產能過剩及內需不足的背景下,我國進出口形勢難言樂觀。四季度我國經濟調整壓力仍然較大,基建投資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工業品需求,促進工業經濟回暖。總體來看,四季度穩增長政策應進一步加碼,以托底經濟。

  在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多位參會嘉賓認為,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重要牽引力,而且潛力有待進一步釋放。

  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消費對於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也是經濟保持良好態勢的「底氣」所在。商務部研究院4月份發布的《2015年消費市場發展報告》指出,消費驅動型發展模式將基本確立,消費率將在近十年中首次突破50%,位居三駕馬車之首。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從2007年開始,每年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都有所上升,未來這一趨勢將繼續保持。「但消費結構會出現新的變化,從過去高端消費為主轉向普通大眾都能享受到的消費。」

  在波士頓諮詢公司全球執行官兼總裁李瑞麟看來,中國消費需求依然穩定,並出現了三個變化,一是從投資轉向消費;二是中小城市發展帶動更多消費,中高收入人群不斷擴張;三是改革和創新會釋放更多增長潛力,市場會帶來更多機會。展望未來,消費增長可以持續,雖然會有動蕩,但政府持續推進改革,仍會帶來經濟增長。

  與此同時,生產性服務業商業活動指數也一直維持在景氣甚至高度景氣區間。世界新經濟研究院院長陳瑜曾表示,當我國GDP增長7.7%時,其中有4.3個百分點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貢獻的,而投資和出口兩項貢獻值和為3.4個百分點。

  新興業態保持高速增長,個人消費構成與形式漸顯多元化:網際網路零售在發展潛力上領跑實體店模式,個性化服務產品愈發受到歡迎。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1-7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5916億元,同比增長10.4%。期間,全國網上零售額19363億元,同比增長37.7%。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6141億元,增長37.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9.7%;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3222億元,增長41.0%。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晶說:「今年我們可以看到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比製造業及其它行業更高。未來隨著養老金系統、醫療保健體系的完善,中國公民將更願意支出存款,消費對中國GDP貢獻更大的份額,以消費引導經濟增長。」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2015年1-6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37,13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11.4%,較預期高0.2個百分點。

  這個增速較發改委定下的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15.0%低3.6個百分點。若單以6月計,同比增速為11.6%,較5月份的10.0%增速有所提高。

  國泰君安認為數據有幾點值得討論。首先,第三產業投資增速(12.4%)仍高於整體增速(11.4%),顯示投資調結構的目標維持。

  第二,我們發現交通的投資增速(20.9%)比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1.4%)高很多,顯示交通基建投資的需求仍維持相當強勁。

  第三,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較1-5月增速跌0.5個百分點至4.6%,但是單以6月計,投資增速提高1.0個百分點至3.4%,顯示有點改善。

  最後,施工項目投資增速及新開工項目增速為3.7%及1.6%,分別較1-5月減少1.2及增加1.1個百分點,較5月情況有所改善。

  景氣指數

  經濟景氣指數來源於企業景氣調查,它是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建立的一項統計調查制度。它是通過對企業家進行定期的問卷調查,並根據企業家對企業經營情況及宏觀經濟狀況的判斷和預期來編製的,由此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經濟運行狀況,預測未來經濟的發展變化趨勢。

  宏觀經濟景氣指數包括:預警指數、一致指數(1996年=100)、先行指數,(1996年=100)、滯后指數,(1996年=100)

  再從中觀——企業角度看看。失業率是李克強任總理后最關注的一個經濟指標,雖然官方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實際狀況如何恐怕還得觀察企業的實際情況。此外,還可以關注中國製造業主要行業發展狀況。

  先看看製造業行業情況:

  電子行業:外資撤離影響包裝印刷訂單走勢

  上半年,金仁寶、三星加快撤離步伐,偉創利遠赴美國設廠,富士康大舉進軍印度,曾經風靡全球的中國電子產業走上了下坡路。從環比來看,營收幾乎全線下跌,這是中國電子行業由盛轉衰的強烈信號。按照這一趨勢,下半年電子行業下降10-20%並非不可能。

  空調行業:上半年零售額下降27%,下半年基本沒戲

  上半年,國內空調市場受天氣、經濟下行、房地產低迷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空調銷量甚至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綜合各電商(天貓,蘇寧易購、國美在線、京東),量販店(國美、蘇寧),以及各專業店(傳統經銷商)的前三季度銷售數據(9月份未統計,但就空調行業,15財年已結束),來看,整體空調行業實際零售額下降27%。

  下半年,空調進入淡季,特別是二線及以下城市房地產陷入冰封,2015年上半年空調市場需求下滑幅度將出乎意料的加大。空調如此,其它家電也好不到哪兒去。

  快消品行業:食品飲料需求穩定,化妝品大幅下降

  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上半年,貝因美、三元股份、科迪乳業業績同比下降。蒙牛營收微降,伊利增長速度也出現下滑。匯源果汁雖然營收增長,但卻錄得虧損。娃哈哈、可口可樂、雙匯、雀巢、康師傅等企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

  食品飲料作為人們的基本需求,銷售量穩如磐石自不必說。但在人們收入大減,財富被房地產綁架的今天,日化用品行業就沒那麼好運了。一家入華十六年的世界五百強化妝品公司的員工透露,該公司今年全國銷售第一次連續五個月出現十個點以上的下滑,利潤下滑更在二十個點以上。而給外資化妝品企業提供包裝的深圳通產麗星,繼去年首現虧損后,今年上半年營收和利潤再次狂跌,日化用品的行情之差可見一斑。

  紡織服裝行業:紡織業倒閉潮不斷,服裝業內外交困

  近期,紡織行業新聞不斷,先有紡織巨頭庄吉集團也在5月份宣告破產,再有華東紡織大鱷寶利嘉集團老闆欠債跑路,前不久,曾經風光無限的100年紡織老廠濟南國棉一廠也破產了,另一家世界五百強浙江紅劍集團也傳出破產倒閉的消息。

  服裝業行業則內外交困,一方面內需斷崖式下跌,大批服裝老闆拖欠工資跑路。另一方面,大量外單流向東南亞等人工成本低廉的國家。優衣庫、無印良品、青山商事、利豐、東京STYLE、Honeys都在加快向東南亞轉移訂單。

  製鞋業:外資基本跑光,內資鞋廠成片倒閉

  從08年開始,港台鞋業就開始了大逃亡。台灣寶成、綠洲鞋業、華堅集團、賜昌鞋業等巨頭早已在海外站穩腳跟,接下來便是全盤東移。不僅是珠三角,在浙江溫州、福建晉江等製鞋基地都在轉移或關閉。由於人工成本、廠房租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大量中小鞋企成片倒閉。

  建陶衛浴:產能嚴重過剩,更大的倒閉潮即將到來

  由於08年後瘋狂擴張,中國建築陶瓷和衛浴的年產能全世界人民即使全部使用中國貨也需要二到三年才能消化完成。近年隨著房地產轉趨冷淡,倒閉潮洶湧澎湃。由於房地產行業屬於耐用消費品行業,一旦停止建房,恐怕建陶衛浴的需求都會極度萎縮,並且保持長達十到二十年的低潮。

  家具行業:巨頭紛紛破產,小廠如秋風落葉

  自從2014年起,大型傢具企業倒閉層出不窮。去年深圳家居巨頭華源軒、富之島宣告破產,今年5月3日擁有23年歷史的廣州標卓家私破產,有 「東莞傢具航母」之稱的東莞永信傢具製造有限公司也相繼倒閉。據最新數據統計,兩年來僅深圳龍崗、東莞厚街、佛山龍江三個鎮倒閉的傢具廠多達849家。

  汽車配件包裝:流水落花春去也!

  前幾年,中國汽車銷售保持站每年10%以上的增長,並成為世界頭號汽車消費大車,也令國內汽車配件廠紅火了好幾年。然而,進入2015,當眾多汽車廠家仍在做著錦繡繁華的中國夢時,汽車突然買不動了。7月,長安汽車產銷分別為16.2261萬輛和16.2179萬輛,同比分別下滑22.29%和8.36%。中國7月份汽車銷量報150萬輛,同比下跌7.1%;乘用車銷量127萬輛,同比下跌6.6%。創2013年2月以來的最大降幅。

  具體到企業:中國企業太多,國企不具可觀察性,就看看幾家有代表性的私企。

  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縮招(從3000人大幅砍到400人)降薪

  近日阿里巴巴校園招聘發布了一則最新的通知「我們非常抱歉地通知:由於集團人才戰略調整,阿里巴巴2016校招名額確定將要縮減(名額從 3000人砍到了400人),各崗位將執行更加嚴格的「擇優錄取」標準。由於校招的渠道的順序是「內推-實習生-校招」,而現在內推渠道已經佔用了一部分的名額,阿里800-1000人規模的暑期實習生,只有很少一部分拿到offer,大部分人收到的消息是待定。有些人說,這次阿里縮招降薪事件,預示著網際網路冬天的到來。

  手機巨頭聯想全球裁員約3200名非生產製造員工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對外坦言,聯想此刻正面臨著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的挑戰」。聯想控股在報告中稱,為了讓整體業務重新回到增長的軌道,聯想集團擬採取一系列舉措,其中一項涉及到裁員。將在全球範圍內減少約3200名非生產製造員工,約佔聯想非生產製造類員工的10%,全球 6萬名員工的約5%。

  能源巨頭漢能裁員2000人

  漢能在「2015年中期報告若干問題的情況說明」公告中表明,由於去年底制定的銷售戰略是直銷模式,所以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全國各地的員工人數大幅增加,但是近期銷售模式進行了調整,直銷模式轉變為經銷模式,公司將更多地依靠經銷商進行銷售,因此漢能將精簡約2000名員工。

  綜上所述,對於中國經濟而言,目前可能仍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時期。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lSaXX0QU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7: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