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嘴跳槽要趁早?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9-10 14: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越早跳槽,也越早能夠把體制內名人的光環變為機會和利益。

  昨天一早,朋友圈便被央視前主持人張泉靈的《生命的後半段》刷爆了。張泉靈離職央視,在文章里提到做此選擇的原因——一場咯血引發的肺癌疑雲;提到了自己的思考——世界正在翻頁,我消滅你,與你無關;提到了顧慮——42歲的自己是不是適合創業,並在最後為自己即將就任的基金打了個廣告。

  因為離職公告被包裝成為一篇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更換跑道的雞湯文,這篇文章並沒有像郎永淳離職引發大眾對於廣電人離職潮的感慨,而是在朋友圈引發一股像模像樣的「我的後半生」的雞湯文撰寫大賽。

  這兩年來,廣電人轉換跑道的不在少數。張泉靈之前,央視還有郎永淳、崔永元、劉建宏等名嘴(導演哈文也在離職傳言中),上海SMG有楊文紅、張大鐘、陳梁等;江蘇、安徽、浙江、北京……幾乎所有一線衛視,都有深具影響力的從業者辭職創業。

  為什麼會在這兩年出現廣電人的離職潮?幾乎每個人走,都有過不同的原因剖析。張泉靈的辭職長文或多或少地回答了這一點——時代改變,以大平台為核心的媒體紅利逐漸在消退。

  比較起來,相比較網站、廣播、雜誌、報紙,廣電算是中國媒體壁壘最高的一種。在既往的十多年裡,作為「第四權力」的媒體擁有太多與職業並不相稱的紅利,電視的普及使得一線平台在普通人生活中都具備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聲音單向傳播的時代,誰的聲音大誰就具備權威性,也擁有更大話語權,大家比拼的是平台的龐大與權威。作為中國第一大媒體的央視,自然是所有媒體人心嚮往之的地方。實際上,它也造出了最多的電視名人,十年前的央視,堪稱名人薈萃,白岩松也說出了那句名言,「一條狗拉到中央台連播30天自然成為一條名狗,我不過就是那條名狗而已!」

  然而,網際網路的發展改變了傳播路徑——單向的傳播變成雙向互動的傳播;社交化媒體人人都是發聲體、人人都是平台;個性化和受眾定位清晰的自媒體更受歡迎。腔調統一、步履整齊的廣電媒體遂逐漸受到衝擊。

  並不是你做得不好,而是時代變了。就是張泉靈辭職信中的那句話,羊毛出在豬身上,而狗死了。

  「跳槽要趁早」,這是廣電人中的一句流行語。相比最初崔永元離開央視時的震動,目前央視名嘴辭職已經變得稀鬆平常。越早跳槽,也越早能夠把體制內名人的光環變為機會和利益。在張泉靈公布辭職前,央視三套某主持人也在微博發布了離職消息,但反饋平平。

  認真計算起來,從廣電系統離開的名嘴們,除了柴靜鬧出些動靜,其他人幾乎都只濺起幾個水花,然後歸於寂靜。反而是與市場更近的廣告部主任等,在市場機制下過得風生水起:江蘇衛視前廣告部主任龔立波成立傳媒公司,做出《極限挑戰》這樣影響力巨大的項目,安徽衛視廣告部主任查道存的公司目前在三板上市等。

  這些名嘴在市場環境下的產出暫不好說,但他們身上的優質資源是人際經驗。有一位公司負責人就說,帶著他們就像是影視圈的一張入門券和身份標籤,半年時間跟著結交圈中人,這種快速學習足夠了。

  名嘴們擁有的人脈、資源、知名度,確實是個極好的標籤,而這種標籤的稀缺性,隨著辭職潮流的洶湧而來,價值也在迅速貶值。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1: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