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古代學生都怎麼稱呼自己的老師?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加飯西 發表於 2015-9-10 15: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今天是2015年9月10日教師節,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教師作為一個群體,最基本的職責是「傳道受業解惑」,但作為肩負起歷史脈絡勾聯的教師,他們不僅僅是承載著文化與科學的傳播,而是雙足踏之平凡之中,踞於偉大之上。肩負著人類的歷史使命,將風喚成風暴,將雨滴成磅礴,以教師為媒介而改變著歷史。世界上有那麼多的教師成為名人,他們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凸顯出價值來,在我上面所說的這些世界歷史名人,不僅顯赫,也很神聖,成了人類的驕傲,他們的偉大無與倫比。教育需要智慧,教育需要偉大的智慧。擁有偉大智慧的。

    教師,將成為偉大的教師。偉大的教師,創造出偉大的教育奇迹。

古希臘,人們稱教師為「智者」;古代中國,教師必須具備「智者」和「仁者」。

    教師是人類智慧的使者、是智慧的化身,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擁有教育的智慧。教師的智慧貫穿教育的始終,擁有智慧才能教育好「人」。中國古代學生對自己的老師的稱謂頗多,看看究竟都有哪些?

  師,教師的統稱。《論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師長,官師(百官或官吏之長)和長者。《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變。」後用為對教師的尊稱。

  師傅,教師的通稱,如對東宮太子的老師稱為太子師傅。《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今常用為學徒對傳授技藝的業師的尊稱,也用作對有生產技能的工人的尊稱。

  師父,對教師的尊稱,含教師如父之意。南唐尉遲《中朝故事》:「某乍到京國,未獲參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術不行,且望縱之,某當拜為師父。」

  師資,先秦時代對教師的尊稱。《春秋穀梁傳》楊士勛疏:「師者教人以不及,故謂師為師資也。」今指能勝任教師職務的人才。

  宗師,稱受人尊重、奉為師表的人,掌管宗室(帝王的宗族)子弟的訓導工作。《後漢書·朱浮傳》:「尋博士之官,為天下宗師。」

  經師,漢代以經學教授學生的學官,後來指傳授經學的教師。《漢書·平帝紀》:「郡國曰學,縣、道、邑、侯國曰校,校、學置經師一人。」

  老師,原意指年老而資深的學者。宋、元時稱地方小學教師為老師。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現為對教員的尊稱或泛稱有某種特長、值得學習的人。

  女師,古代教育婦女的女教師。《詩·周南·葛覃》中的「言告師氏」,毛傳:「師,女師也。古者女師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講師,古代尊稱講解經籍的教師為講師。今為高等學校中高於助教、低於副教授的教師職稱。

  博士,稱教師為博士始於戰國,秦、漢相承。漢武帝時,設五經博士,此後博士專掌經學傳授。唐置國子、四門等博士,明、清時也有國子博士。《史記·循吏列傳》:「公儀休者,魯博士也,以高弟為魯相。」今指學位的最高級別;也指取得這一學位的人。

  夫子,古代稱大夫(官職)為夫子。孔子曾為魯大夫,故其弟子也稱孔子為夫子。後來用夫子尊稱教師。《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先生,對教師的尊稱,《禮記》鄭玄註:「先生,老人教學者。」《孟子·告子》註:「學士年長者,故謂之先生。」韓愈《進學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

  教授,學官名,宋代始為教師的稱謂。除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置教授傳授學業外,各路、州、縣學均置教授,用經術行義教導諸生,並掌學校課試等事。今作為高等學校教師最高一級的職稱。

  助教,始於晉,協助博士授學生經學。後來國學中均設經學助教,稱國子助教、太學助教等。現為高等院校教師的初級職稱。

  學官,漢代尊稱太學教師為學官,又稱教官,主持學校教育工作。《史記·儒林傳序》:「公孫弘為學官。」

  學長,對主持學習事務的教師的敬稱,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三:「乃命耆(張耆)為學長,張景宗觀察為副學長。」後來,「學長」也用作對比自己年長或比自己年級高的同學的尊稱;也用於尊稱一般同學。

  學正,宋、元、明、清國子監所屬教師。其職務是協助博士教學,並做訓導工作。元代路、州、縣學及書院設學正,明、清州學設學正,負責教育生員。

  祭酒,原來指祭祀或宴會時,由年高望重者舉酒祭神,為一種榮譽。漢武帝設五經博士,首席稱博士僕射,東漢改為博士祭酒,於是祭酒就成為官學中教師的稱謂。西晉改為國子祭酒,主管國子學或太學。隋以後稱國子監酒,為國子監的主管者。

  監學,清末中學以上學堂設監學官,稱教師為監學或學監,負責考察學生出入、功課勤惰和起居生活等工作。

  司業,官名,兼教公卿大夫等貴族子弟,故後世用作教師稱謂。隋朝始設國子監司業,幫助祭酒教授生徒。宋濂《送東陽馬生序》:「有司業、博士為之師。」這裡的司業就是明代國子監中的教師稱謂。

  函丈,《禮記·曲禮上》:「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鄭玄註:「謂講問之客也。函,猶容也,講問宜相對。容丈,足以指畫也。」書函中常用作對師長的敬稱,猶言講席。黃宗羲《與陳乾初論學書》:「自丙午奉教函丈以來,不相聞問,蓋十有一年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3: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