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愛狗不能只憑一腔熱血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9-1 15: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們很有必要提醒那些愛狗人士,救狗必須要量力而行,不要打著愛的旗號,卻在實際上做著背離行為初衷的事情。

  早前引起社會關注的廣西玉林狗肉節,不少內地愛狗人士以贖買方式救出大量狗,並運到江蘇高郵的狗舍照料。媒體追蹤發現,原收容1800隻玉林狗的狗舍如今僅剩400多隻狗。有義工透露,不少狗只患上狗瘟,狗舍幾乎每天都死狗。而隨著關注度降溫,狗舍的社會捐助和義工也愈來愈少,令民間救狗行動成效成疑。

  1800隻被愛心人士所救的狗,如今只剩下400多隻,絕大多數死於瘟疫,最終出現這樣的結果,恐怕讓公眾始料未及。但在實際中,類似的事件卻並不是孤例,而是大面積地存在,之所以沒有引起輿論的聚焦,或許僅僅是因為數量小且是散狀化地零星分佈。比如在重慶沙坪壩區被解救的1000餘只狗,3天連續死亡14隻(《重慶晨報》2012年1月18日);在深圳公明玉律社區被救的89隻狗,幾天就死亡了7隻(《深圳特區報》2015年4月22日);在昆明的「攔車救狗」事件中,被救的475隻狗短時間便死亡了53隻(《雲南信息報》2012年5月3日)……把這些個案連在一起,就很有必要追問,這些被救狗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在輿論場中,關於吃狗肉與愛狗人士救狗的爭論實在是太多了,但公眾也基本上達成了一種共識,即把個人行為放置於法律的框架當中,便無需對其過於苛責。在此語境下,我們也不能因為被救狗罹患狗瘟而死的結果,就去給愛狗者的解救行為貼上「博眼球」的標籤,這樣的評價多少有點「馬後炮」之嫌。但不同的地點、相同的死亡這一命運安排,卻也著實昭示著這樣一種價值取向,即撒播愛心靠的不僅是一腔熱血,還必須要具備愛的能力。

  而在此,愛狗不能僅憑一腔熱血則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愛狗不能成為違法行為的「擋箭牌」;再者就是愛狗是一個技術活兒,不能止於狗被解救。對於前者,是要提醒愛狗人士不要做出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甚至逾越法治邊界,而高速公路攔車救狗的新聞屢見報端,就足以證明一些愛狗人士確實是理性不足,感性有餘;至於後者,則是必須要運用專業知識和大量的資金,去解決救狗后的一系列問題。

  要看到,救狗不只是將它們從屠刀下解救出來,保證它們的存活是解救的最基本要求,這顯然不能只靠愛狗人士的一腔熱血,後續處理對志願組織的場地、管理、經費等營救能力都是極大的考驗。儘管民間「救狗」行為的象徵意義要大於本身的實質意義,但這畢竟是一個技術活兒,不顧此而感情用事,不說是好心人辦壞事了,最起碼也是好心人沒辦好事。在此情境下,被救狗仍舊沒有逃離死亡的命運,那麼愛狗人士的救狗行為,就基本上淪為一種「行為藝術」,徒具觀賞性,關於這一點,也是輿論指責其當初是在作秀的原因所在。

  基於此,我們很有必要提醒那些愛狗人士,救狗必須要量力而行,不要打著愛的旗號,卻在實際上做著背離行為初衷的事情。既然選擇救狗,接下來就很有必要給其提供製度化的存活空間,否則必定會導致讓包括愛狗人士在內的大多數人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不只是該新聞中所提到的被救狗的命運,或許這些愛心還會被別有用心的屠狗者所利用,成為他們待價而沽的籌碼。如此一來,屠狗與救狗所沾染的除了血腥,亦有激發人性之惡的銅臭。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02: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