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中國教育應當避免誤區

[複製鏈接]

370

主題

370

帖子

2325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ingoom03 發表於 2015-8-25 20: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新學期開學在即,給在農村的老父親打電話,問村裡有哪些孩子考上好大學了。父親說,村子里已經五六年沒有人考上本科院校了,以前每年還有一兩個呢。這樣的情況並非個別,身邊的同事、朋友也有類似感慨。人們不禁憂慮「寒門難出貴子」,而在一些困難家庭中,「讀書無用論」「知識無力感」頗有市場。

  誠然,近年來從重點高校給農村學子拋去更多橄欖枝,到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不斷擴容,教育公平的雨露更多灑向了鄉村。然而,在那廣袤的田野上,還有很多寒門子弟在喊渴。甚至出現一些學者所擔心的「出身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找的工作越差」的「下沉螺旋」現象。一旦這種現象成為一種普遍性趨勢,則不但個體的命運將難以通過自身努力來改變,對於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來說也是極為不利的。

  「什麼是公平?同一個太陽照著他的宮殿,也不曾避過了我們的草屋:日光是一視同仁的。」社會所期待的教育公平,是不僅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學,也要讓他們都有機會接觸到優質教育資源。如果說個人的拼搏奮進是生活向好和生命尊嚴的基石,那麼對教育公平的捍衛,就是這塊基石下面的地基。當且僅當教育公平成為現實時,教育方能改善困難人群的思想貧瘠,吹走留守兒童的精神孤寂,拔除寒門子弟心間過早生長的雜草,給人以面向未來的信心。

  教育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事實上,一個倚重家世背景、人脈關係等社會資本,而排斥教育、知識、創新等文化資本的社會,一定不會是一個充滿活力、大有希望的社會。釋放知識的力量,並不意味著教育屈服於找好工作、賺大錢、當大官等功利想法,而是通過教育使每一個孩子在獲得充盈心靈、健全人格的同時,擁有超越貧困、改寫命運的「魔力」。多一些聚焦公平、直指人心的終極關懷,讓「有教無類」綻放時代光芒,社會文化資本的活力因子才能被撬動起來。

  「一次正確的制度選擇,勝過十代人的代際更換。」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實現社會的分層流動。也就是說,受教育者無論來自哪個階層,都可以通過自己優異的學業和成就而進入社會上升通道。這樣一種分層流動,不僅促使社會更加穩定,更能帶來國家的繁榮與發展。然而,這個功能得以發揮作用的前提就是教育公平。一旦這個功能失效,就可能意味著社會結構失衡加劇。這就是為什麼學者擔憂「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所在。

  「這家裡只要有一個上學的,這個家就有希望。」《平凡的世界》里,哥哥孫少安這樣對弟弟孫少平說。教育公平,不僅是一種價值追求,更是一種強有力的現實力量。促進教育公平的努力不止步,我們的未來一定充滿希望。

     梁啟超先生曾說過,「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中國的興亡在於中國少年這一輩,中國少年的發展在於中國的教育,只有將教育作為立國的根本,中華民族才能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00: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