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陸克文這麼看習近平訪美

[複製鏈接]

4

主題

8

帖子

6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貝南寧 發表於 2015-9-23 14: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家好,我是陸克文,來自澳大利亞。我是來幫忙的。」
台上這位銀髮男人身穿寬鬆的黑色西裝,沒打領帶,說到這兒,停下來等觀眾笑完。這是2015年3月,陸克文在參加TED演講的場面。18分鐘里,他談到后毛澤東時代中國的經濟騰飛,以及在美國引起的恐慌。演講中,他繪聲繪色,語言通俗幽默,把中國的現代化發展與自己的人生經歷作比較。別忘了,他曾經只是個學習中國歷史的農村窮小子,2007年卻搖身一變,成了澳大利亞總理。
一邊演講,他一邊用手指在觸屏版上比劃著中國字。
他講到,不出十年,中國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終結200年來,西方國家盤踞這個位置的歷史,英國和美國都要把這個寶座拱手讓人。中國的商品製造量和交易量已經是全球第一。現在,全球經濟正在擴張,中國是中堅力量。然而,歷史不乏前車之鑒,新興力量總會觸碰到其他大國的神經,最終導致武力相向。
「未來,是和平與繁榮,還是戰爭與威脅?」陸克文發出疑問。
陸克文不愧為一代政壇「老油條」,他清楚觀眾心裡在想什麼。他先列出了中美之間種種的懷疑與不信任,然後舉出合作與互為夥伴關係的例子,提出了一條和平道路,即必須把中國夢和美國夢結合起來,實現全人類的夢想。
2013年,陸克文黯然退出政壇,直到今天仍有陰影。現在,他在美國大陸上追求「第二春」。一年來,他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做訪問學者。今年一月,陸克文在紐約正式出任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主席。基於他的政治背景和對亞洲問題的深入研究,他在這個位子上如魚得水。中美關係緊張時,陸克文擔起了中美之間的「密語者」,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對雙邊關係中,陸克文為兩邊的決策者解讀政策,成為一道溝通的橋樑,扮演著基辛格和李光耀曾經的角色。本月,習近平主席將對美國進行上任以來的首次國事訪問,陸克文對中美關係的走勢提出了個人見解。
當前中國外交手段強硬,早已觸動了華盛頓決策圈的神經。今年早春,美國數個智囊團發表了一系列報告,細數中美之間的種種分歧,從海上爭端到朝鮮核計劃,再到網路安全。雖然各智囊團給出的政策建議不同,對兩國的強項和弱勢評估各異,但只達成了唯一的共識:當下,中美關係面臨新考驗。
「中美關係到達臨界點,」美國蘭德諮詢公司高管稱。
如果事實如此,陸克文將是個看點。因為現在他正自己研究中美關係,研究結果於今年4月在哈佛貝爾福研究中心發表。在演講與文章中,他表示,儘管東西方之間猜疑重重,積怨已深,但雙方仍然存在共同利益。「當今世界,太多人吼著要炸毀橋樑,剪斷紐帶。但是,要想解決問題,就一定要搭建橋樑。」
陸克文清楚美國領導人在外交事務上受到的政治限制,尤其是中國問題上。他在中美兩國都有消息渠道。因為自己已經脫離政壇,他可以敞開了談;他又是個澳洲人,有什麼話都能直說。國際諮詢公司斯考克羅夫特集團合伙人說道,他用不著「溜須拍馬」,也不用「刻意逢迎」。即便是批評陸克文的人,也不得不承認,他分析起地緣政治來,頗有一套。要知道,在澳大利亞,陸克文的批評者可不是少數。但是在美國的政治舞台上,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能贏得掌聲一片,妥協讓步即意味著屈服侮辱。在這樣的氛圍中,有人聽他講話嗎?
中美外交關係始於1971年。那一年,基辛格與中國達成了邦交正常化的協議。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結束了將近25年的東西方的隔絕狀態。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改革開放。資本的鳳凰開始展翅翱翔,中國急於和美國及其他大國進行貿易往來。中國人也不再視外國思想和風尚為洪水猛獸。個人自由得以恢復。一部分人富了起來。其他人雖然生活依然艱辛,但開始希望自己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有更高的追求。文化大革命后,學校開始正常上課,教育機會遍地開花。現在,有25萬中國學生在美國求學。
尼克松不是個理想主義者。他把中國當成制約蘇聯的力量。中國本身怎樣,他不怎麼關心。「中美關係一直是戰略性的,」一名布魯金斯學會高級成員說道。
自尼克松之後,歷屆美國總統都認為,與中國的貿易、外交、教育等種種往來,都將最終轉化成政治解放,如同美國在其他封閉地區採取的策略一樣。實際上,美國越了解中國,就越會確信西方的價值觀將會在中國盛行。
不過,這點至今尚未發生。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已經遍及全球,因此中國在全球事務上有了更大的話語權。「中國的力量在增強,經濟影響力在持續增加。因此,在全世界很多地方贏得了尊重。」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安德魯?納山說。
一個例子是,今年六月,中國與其他56個國家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註冊資本達1,000億美元。美國不在此列。但美國的親密盟友,如英國、德國和韓國卻不顧美國對亞投行借貸規定的反對,選擇加入。中國聲稱,亞投行將為不發達國家彌補金融資金的不足,無意與世界銀行一爭高下。同時,美國正在就《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進行談判,該協定把中國排除在外。「如果我們不制定規則,那麼這個地區就輪到中國定規矩了,」奧巴馬總統四月份對《華爾街日報》記者如是說。
面對這樣一個政治經濟對手,外加軍事力量漸增,問題就來了,中國是否會威脅美國「世界警察」的地位?在南海地區,中國政府在爭端島嶼和堡礁上修建了飛機跑道。對沿海岸線飛行的美國偵察機怒目相向。再往北,中日釣魚島爭端仍在繼續。
「這不是礁石珊瑚之爭,而是亞洲的領導地位之爭。」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研究教授休·懷特稱。
中國的周邊國家,如澳大利亞、韓國、菲律賓、日本等,都是美國的軍事盟友。但是,所有亞洲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如果未來中美關係劍拔弩張,這些國家勢必要選邊站。現在,美國的力量和戰爭意願都有所下降,亞洲國家紛紛向中國靠攏,以求自保,這些信號都讓中國的鷹牌蠢蠢欲動,讓美國的軍事專家感到恐慌。美國如果尋求鞏固自己在亞洲的地位,武裝盟友,都會讓中方作出相似舉動。
歷史學家稱其為「修昔底德陷阱」:新興大國挑戰現存大國,雙方矛盾連番升級。公元前5世紀,斯巴達視雅典這個擁有新思想的新興城邦為眼中釘,雙方在爭奪古希臘軍事霸權的鬥爭中兩敗俱傷。「雅典冉冉上升,斯巴達感到惶恐,戰爭於是無可避免的發生了。」修昔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寫道。
陸克文在TED演講中用了一張修昔底德的照片,特彆強調了貝爾福研究中心主任、哈佛教授格萊漢姆·阿里森的研究成果。研究發現,從公元1500年開始,「修昔底德陷阱」先後出現了15次,其中有11次都是災難性的戰爭,包括1914年德國挑戰英國地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美國人可能很難把中國比作雅典。但是中國的決策者卻不難把美國比作斯巴達。2013年,習近平告訴一個國際代表團(陸克文即在其中)中國不尋求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整個世界之上。「我們的文化源遠流長,歷史博大精深,強加於人不是我們的天性。我們需要攜手合作,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的發生。」習近平說。
中國有句古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古代,遠方一個國家的興衰一般與己無關。但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牽一髮而動全身。亞洲協會會長施靜書女士(Josette Sheeran)在衣索比亞參加峰會時,與7個非洲國家領導人共進晚餐。這些領導人都說,自己國家的未來與中美關係息息相關。「每個地區都在告訴我們,中國和美國需要搞好關係,」施靜書女士說。
當我們出乎意料的在其亞洲協會的辦公室相遇時,陸克文說:「叫我凱文」。他問我茶夠不夠熱,這顯得他挺平易近人的。陸克文說這是他親手製作的正宗混合茶。當年還是外交部長時,陸克文曾經在唐寧茶公司舉辦的一個混合茶大賽中獲獎。現在,陸克文將調製的澳大利亞下午茶售賣所得全數捐給了一個野生動物保護組織。我告訴他我很喜歡這茶,陸克文看起來高興極了:「我在澳大利亞鄉間的一個農場長大,喝茶這種事情簡直是與生俱來的。」
陸克文說話很有分寸,他時不時會岔開話題,然後用一個外交官特有的韻律和政治家常見的圓滑轉回剛才的問題。他對於具有民間風味的盎格魯-澳大利亞式隱喻情有獨鍾。當提及緬甸政治風向的轉變時,陸克文用了「movement at the station」這樣澳大利亞詩句中的措辭。他有時也會用一些含糊不清的官僚主義的措辭,諸如「內部性」,「投資手腕」。
陸克文在貧窮的澳大利亞鄉間長大,他學習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後來成為一名外交官。陸克文在2007年以壓倒性優勢當選澳大利亞總理,達到了政治生涯的巔峰。在陸克文參與大選時,他的中國通背景無疑是一個加分點,那個時候中國正在大量購買澳大利亞的自然資源。
陸克文曾經說過,「美國的時代過去了,中國的時代正在到來。而我能為你打開通往這個時代的大門」。
三年以後,陸克文的總理寶座被其黨內副手吉拉德奪走。其直率的領導風格不容於黨內同僚和政府的高級官員,而在氣候問題等方面的處置失當也使其失去了公眾的支持,要知道當初他聲稱氣候問題是世界所面臨的最大的道德問題。在2009年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問題會談上,人們發現陸克文用各色詞語抱怨中國的談判代表阻撓達成氣候協議的行為。在其他涉及中國的問題上,陸克文發現他經常限於「高期望值」和「實際上爭議不斷」的兩難境地。懷特教授曾經私下向陸克文諫言:在氣候問題上「陸克文高估了自己,並且認定中國會給予他很大的空間」。
維基解密後來還透露,陸克文在2009年和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一次私人晚宴上,對中國「言辭激烈」,此次泄密對陸克文打擊沉重。
在擔任吉拉德內閣的外交部長時,陸克文過得並不開心。2013年陸克文把吉拉德趕走,並在大選前短暫的擔任了一段時間的總理。這是陸克文從政生涯的苦痛結局。他從議會辭職,然後前往哈佛大學任教,在2014年9月,陸克文和前美國財長亨利·保爾森的一次談話使其成為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主席。
很多澳大利亞人相信陸克文對聯合國秘書長的位置抱有興趣,現任秘書長潘基文的任期將於明年結束。亞洲協會的聲望及其同聯合國的關係或許可以成為陸克文不錯的跳板。陸克文否認了他對於聯合國秘書長大位的興趣,而聯合國非正式的輪迴機制也在和陸克文作對:理論上明年該輪到一個東歐人來當聯合國秘書長。不過陸克文的朋友弗蘭克·布倫南——一個澳洲天主教大學的法學教授認為陸還是有機會的:「他有自己另外的大舞台,(當上聯合國秘書長)也說不定」。
陸克文認為自己在中國政治上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儘管中國經濟在當前遇到了挫折,陸克文在哈佛的研究斷然否定了中國現行道路註定要失敗這一觀點。他認定「中國會崩潰」是「輕率而極端」的論斷。
陸克文認為中美需要撇開諸如台灣問題這樣分歧巨大的政治問題,雙方需要主動建立成熟的政治互信,在雙方都關注的問題上以聯合國或泛太平洋論壇這樣的形勢進行「有建設性」的雙邊和多變接觸。陸克文表示,中美合作能及時的創造出戰略突破所需要的政治資本。在限制全球變暖的問題上,奧巴馬和習近平去年11月在北京草擬了一份協議——這就是一個達成共識的良好案例。
在陸克文關於中美關係的報告里,他首先關注了中美的政治精英,「我承認這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引起雙方的不適……我不是在刀尖上跳舞。」
對於美國讀者,陸克文熟練的運用美國外交政策上對於中國「現實主義」的信條,亦即從內部瓦解中國,從外部包圍中國。舉個例子:奧巴馬第一個任期內的重返亞洲戰略讓美國把武器賣給像越南和印度這樣的國家。以中國的觀點來看,這就是先發制人包圍中國的一個證據。
同樣,陸克文承認美國的戰略制定者們擔心中國尋求在亞洲範圍內削弱美國的影響力。陸克文指出習近平更有決心和使命感。在2014年3月,習近平提出的區域安全的觀念並不完全為美國所接受。習近平說,「亞洲人民有能力、有智慧通過加強合作來實現亞洲和平穩定。」
美國的軍事力量目前仍然遠遠強於中國,而這個優勢似乎還將延續數十年。但是事情也在發生變化。2013年,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一份調查顯示中美大多數意見領袖認為兩國是競爭對手。至有2%的美國政府精英認為中國是一個「敵人」,而27%的中國政府精英認為美國是一個「敵人」。
批評者認為陸克文尋找共識並解決非核心問題的「婚約戰略」並不能消除中美之間的巨大分歧。中美的之間的緊張關係並不只是簡單的缺乏善意和外交機制,「這是在利益上根本性的分歧,陸克文的報告里沒有任何一句話來說明如何繞開這些分歧」,美國著名的亞洲觀察人士阿什利·泰利斯說道。
陸克文認為中國或許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準備同美國進行一次「宏大的戰略博弈」。也有分析指出在台灣問題上也同樣存在進行「宏大的戰略博弈」的可能性:比如美國停止向台灣售賣武器,而中國則作出適當妥協。奧巴馬在亞洲問題上主要的智囊巴德對此則深表懷疑:「這不會發生。每一個國際事務都是獨立而分裂的,它們都有自己的政治解決途徑」。
內森教授也對大國之間的和解表示懷疑了,他舉了1815年維也納會議的例子「我認為解決這些特定問題需要非常長的時間。它們不可能通過某種直率的妥協就完全解決了。」
陸克文並沒有特別留戀於他關於美國會向中國「割讓」其在亞洲地盤的結論。但即便如此,緩慢的權力再平衡都會造成重大的變化。《中國選擇:為什麼美國需要分享權力》一書的作者懷特表示陸克文需要坦率面對美國開始把中國當成(和自己一樣的)大國所帶來的後果。「陸克文認為這可以和諧的實現。但顯然這並不會如陸克文說的那般『和諧』」。
離開澳大利亞政府之後,陸克文始終保持著其與中國的聯繫。他參加各種學術會議,並受邀在軍方舉辦的活動上演講。當他在哈佛的研究涉及「中國高層對話」時,陸克文會謹慎的選擇與誰會面:「在北京或者華盛頓有機會和人們談談是極為不錯的,但沒必要大吹大擂」。
2008年,陸克文在清華演講時聲稱自己是中國的「諍友」。但是維基解密顯示陸克文在同美國提及中國時措辭也非常的「坦率」。2014年,前澳大利亞外交部長在回憶錄中引用中方外交決策層的話評論陸克文:「你要知道,在中國……有的人愛他……有的人……恨他!」
在華盛頓,陸克文和兩黨的政策制定者都建立了聯繫,不過他和民主黨的私人關係看上去更好一點,他能向希拉里提一些外交政策上的建議。2009年,奧巴馬在就職典禮兩周后給陸克文打了個電話。陸克文從總理被降為外交部長后依然與奧巴馬的國家安全顧問進行了會晤。陸克文還就中國的問題與其交換了意見。
中國似乎是白宮給陸克文打電話的原因,當他在亞洲協會任職時,陸克文日程滿滿。在7月份的一個早晨,我在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參加了一個陸克文主持的關於促進印度與亞太經合組織關係的專題會議。第二天,他主持了一個關於日本的電話發布會。第三天,我參加了一個關於伊核問題的會議。
左右各坐著一個前美國大使和一個伊朗出生的研究者,陸克文簡要介紹了核擴散這一歷史性挑戰。然後他又連續的講了幾個關於自己在紐約找不到路的自貶的笑話。作為一個調解人,陸克文是敏銳而又腳踏實地的。同時,陸克文又會非正式的展示一下自己私人資源,「我幾天前剛剛和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談過話」陸克文還說中國因為在伊朗問題的斡旋中起到作用感到自豪。
這些話可以由任何人在任何公開聲明中說出來,但是經過陸克文說出來就顯得特別的靠譜。
在關於伊朗的會議結束后,陸克文徘徊於重要的與會者和公眾之間。在房間的後部,我看到了六個來自基督教高中的穿著保守的學生去找陸克文合影。他們的老師告訴我這些學生都是辯論俱樂部的成員,現在正在研究伊朗核問題。陸克文微笑的對他們說,「小夥子們好,我是凱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6: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