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紫外殺菌的食品,能吃嗎?(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5-8-24 2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雲無心 發表於  今天10:25

  紫外線能殺死細菌,還有一定的致癌能力。那麼,用紫外線處理過的食品,能吃嗎?

  紫外線的定義是波長在10納米到400納米之間的電磁輻射。不過在實際應用中,使用的波長一般在100納米以上。波長在315到409納米之間的UVA通常可以把皮膚晒黑,波長280到315納米的UVB可以灼傷皮膚並增加皮膚癌風險,波長在200到280納米的UVC可以有效地殺滅細菌和病毒,而波長在100到200納米之間的紫外線會被空氣中的氧氣吸收,所以只能在真空中或者至少是完全無氧的環境里工作,也就不適合用於現實殺菌了。傳統的紫外殺菌選用254納米的波長。

  

  從左到右分別是X-射線、紫外光。可見光、紅外光,光的波長依次遞增。常用的殺菌波長254納米位於紫外光中的遠紫外線(UVC)波段。圖片來源:tecnowattsnc.it

  當紫外線被細菌或者病毒吸收之後,就會破壞DNA,從而使它們失去增殖能力。就殺菌結果而言,跟加熱或者用化學物質處理是一樣的。但是,紫外線不加熱,也就不會破壞營養成分——因為DNA不是食物的營養成分,而人體需要的那些物質分子不會被破壞。此外,也不會破壞食物的自然風味。化學殺菌劑或者防腐劑畢竟引入了新的物質,有時候還會帶來一些「異味」。而紫外線所破壞的DNA分子,進入人體本來就要被分解,也不會產生有害物質。所以說,儘管紫外線有致癌能力,用紫外線處理過的食物,卻是毫無安全問題的。

  任何食品加工手段都會對食品有一定程度的「破壞」。與最常規的加熱相比,紫外線處理的破壞要小得多。對於一些希望保持「自然狀態」的食物,比如果汁,它就有了很大的優勢。

  紫外殺菌的能力除了跟波長有關,還取決於食物被輻射到的能量。在選定的254納米波長下,殺菌效果跟能量強度呈現一個拉伸過的S型。也就是說,在低能量下,殺菌效果很差,這是因為細菌或者病毒跟人體一樣,對於DNA損傷有一定的修復能力。在照射能量低的時候,損傷的DNA被及時修復,細菌和病毒就能夠繼續增殖下去。當能量高到一定程度,DNA修復系統實在忙不過來了,DNA損傷急劇增加,宏觀上表現出來就是細菌或病毒被「殺死」了。超過這個能量強度,每增加一點,滅菌能力都會大大增加。但是增加到一定程度,就進入第二個平台——再繼續增高能量,殺菌效果增加得也很少。這個 滅菌效果上的「尾巴」可能是源於一部分微生物對於紫外線攻擊很頑強,也可能源於有一部分被處理樣品無法被照射到。

  因為這個「尾巴」的存在,紫外殺菌難以實現加熱或者化學殺菌劑那麼徹底的殺滅。通常把降低4個對數值作為「滅菌標準」,也就是還有萬分之一的細菌活下來。而鮮牛奶的巴氏殺菌——在72攝氏度下處理15秒——則通常是降低5個對數值,即最多只有十萬分之一的細菌存活。如果是常溫奶的超高溫滅菌,降低的對數值是12個以上,幾乎就沒有細菌能夠倖存了。

  不同的微生物對紫外線的敏感性不同,有的在較低能量強度下就會被大量殺滅,而有的則需要更高能量才行。以降低4個對數值為標準,研究中檢測過的細菌有的只需要每平方米幾十焦耳的能量,有的則需要每平方米300焦耳以上。我們並不知道現實的食物中存在哪些細菌,又各有多少,所以總是把最頑強的那個作為目標,順便把其他的滅了。因此,紫外殺菌所用的能量強度需要在每平方米400焦耳以上。

  各種滅菌技術的滅菌效果都會受到食物理化性質的影響。比如加熱或者高壓滅菌,溫度、酸鹼度和壓力都會有很大影響。而在紫外滅菌中,這些因素就不那麼重要。紫外殺菌的關鍵是紫外線能夠達到細菌,所以穿透性是關鍵。諸如食品的組成、固體含量、顏色等因素都會影響紫外線的吸收,從而影響它穿透的厚度,也就對殺菌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如果食品均一、透明,紫外線的穿透性好,滅菌效果就會好;反之,如果食品渾濁,那麼紫外線就會被散射,能量在穿透中降低,滅菌效果就會比較差。

  總的來說,紫外線的穿透能力比較差,通常也就能穿透兩三厘米的厚度。要讓固體食物均勻地以薄層去接收紫外照射,還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情。這一先天的缺陷大大限制了它的應用範圍。

  目前,紫外滅菌在食品工業上的應用主要有三類:

  第一、 是食品加工設備的消毒。對於設備來說,微生物總是只停留在表面,而紫外線穿透能力差的弱點也就無趕緊要,而不加熱、不引入其他物質(包括水)的優勢則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第二、 是食品加工用水的預處理。為了減少生產過程中可能引入的微生物,對於加工用水進行滅菌預處理是事半功倍的措施。相對於加氯或者氯化物這些「化學手段」,不引入化學物質的紫外殺菌可以避免滅菌副產物帶來的風險,也避免了殺菌劑帶來的異味。

  第三、 目前,直接食用的食物中採用紫外滅菌的主要是果汁。果汁的風味很容易被加熱改變,所以「非熱加工」在果汁生產中很有吸引力。殺菌劑光是名字就讓消費者喜歡不起來,所以不改變風味、不引入「化學成分」的紫外滅菌,也就有了很大的用武之地。(編輯:游識猷)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3: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