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靈] 「貪著、執著」非為德

[複製鏈接]

720

主題

736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28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話佛法(廣播講座)《五十二》
佛法非常地深奧,但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呢,又無所不用。實際上,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你用佛法的一種理念、一種境界來做人的話,那麼你可以去掉很多貪瞋痴,你就會少掉很多的麻煩,你就會順利很多,你的身體、工作也會很好。所以,我們做人,有時候不是說你的知識越多,你的心眼就正,並不是說你很有本事,你這個人心道就正。實際上,我們所說的就是,要用正確的思維、正確的方法,來做所有事情,而不是說你在學習知識方面很全面,你在心眼上就一定是很好的。我們曾經說過,很多有錢人,他的良心並不是很善良,很多有本事的人,他們的心道也並不是太正。何為心道呢?心道就是你心裡到底想的是什麼。你的心眼是講你心裡長眼睛了,你的眼睛能夠看到你的良心,你的心和人走的道一樣,叫心道,而我們的心到底是不是走正道呢?所以,並不是說,我們有本事、有知識、有文化,我們就一定能夠是正的。
我們要知道境界。這個境界實際上就是證明你邪正是非的一個方法,如果這個人境界很高,就能夠證明這個人為正;如果這個人境界很低,那麼就能證明他為非,是非、是非就是這個道理,正的是「是」,邪的是「非」。我們在人間本身就會被是非所糾纏、所迷惑,我們在人間本身就不知道什麼為正、什麼為非。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明白,我們不正即邪,對不對?如果說這個人不是個好人,那他一定是個壞人,如果這個人說他說得不對,那他一定就是說得不對了。如果證明這個人是好人,那他一定不是壞人,如果說他講的是真話,那他一定講的不是假話,這就是有佛和魔在一起的緣故。你是佛,你一定不是魔。你如果不是佛,那你必定就是魔。所以,我們要證明,我們要知道,我們所學的東西一定要正,我們不可以說一分,也不可以說九厘九,有一分境界,就是一分的收穫。什麼叫境界呢?就是你看問題是怎麼看的,實際上就是境界。
同樣一件事情,比如人家搶了你的一樣東西,如果是凡人、凡夫俗子一定會報復,一定會把它要回來;如果是有境界的人,是菩薩,或者聖人,或者善知識,他們不會去追,不會去求,被人家搶過去了,他就覺得這個東西一定有怨結。我們靠搶是得不到的,所以,我們不跟他搶,不跟他奪,如果我需要這個東西,我可以想辦法念經,或者跟他說道理,也不要跟他爭,這樣的話,對方如果受到一種感應之後,他會自己自動地把他所掠奪的東西還給你,雖然不一定能如願,但這就是學佛人的境界。所以,學佛人的境界是不以爭吵、不以競爭去取勝的,而是用理念、用德性去征服人家。什麼叫德呢?什麼叫以德服人呢?我們做人就是以德服人,我們不能依靠自己有強勢,有時候你不用德的話,你就算把人家奪過來,人家懷恨在心,還會有惡報在身的。所以,我們明白了是非之後,明白了正邪之後,我們要心裡得到證明。什麼叫證明呢?就是證明你所得到的是對的,你的境界是對的,這就是證德,這也是對一個人在學佛當中很大的考驗。
因為很多人學佛之後,增長愚痴,他認為他學得非常正確,他以為他這麼做一定是對的,所以,他拚命地去做。然後呢,他拚命地以為他的條理、理論都是正確的,他不管其他人的想法,拚命地去做某一些事情,那麼去做了之後,很容易著魔。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學佛要戒躁,要去掉妄心,我們才能有殊勝的境界。如果你執著地去追求某一件事情,而不顧全大局,試問你的良心和你的本性,你有沒有開智慧,如果沒有開智慧,你一定會著魔。就像小孩子打電腦一樣,如果你不知道打電腦、玩遊戲會給你帶來多大的危害,你不知道打電腦一般每兩個小時一定要休息,你不知道玩電腦時間長了,心裡會煩躁不安等,那你怎麼樣來克服你這個毛病呢?你怎麼樣知道我著魔了呢?所以要有殊勝的境界,也就是說,要有真正的和超人智慧的境界,那麼你就可以判斷哪些是魔,哪些是佛菩薩的境界。
我們人的一生啊,都是貪著歡喜心,天天想這個,天天想那個,天天喜歡這個、喜歡那個,實際上,我們的心就是天天在受著不應該受到的損害。我們的一生貪啊,我們喜歡了這個,還要喜歡那個;我們有了這個,還要那個;我們有了房子,還要大房子;我們有了汽車,還要更好的汽車,我們所有的一切實際上都會受到心魔的控制。所以,無論如何不要讓某一件事情能夠控制你,如果你受到自己心魔的控制,那麼你所有的心境都會轉換,都會變成不好的逆境。
聽眾朋友們,大家知道,我們的心是跟精神連在一起的,我們人的心如果受到損害之後,我們的神就不幹凈了,我們的心神就會不安寧,因為我們追求的太多了,我們需要的太多了,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到什麼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做人到底要得到哪些視為滿足,因為人永遠不會覺得滿足的。學佛就是要讓你們明白,人間的東西都是假的,它是留不長的,你今天有房子,明天有汽車,後天有孩子,再大後天有什麼什麼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因為人的壽命就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你到底在追尋什麼呢?你到底在追尋什麼在人間能夠永久跟著你的呢?試想一下,不要說帶到以後,就是帶到今天你都沒有帶出去啊。很多人很富有,到了晚年破財,又能怎麼樣呢?很多人結婚的時候娶了一位漂亮的年輕的太太,到了晚年,太太跟他離婚了,又去找了另外一個男人,這位太太還是你的嗎?連現在都不能留住的人和物,更何況我們百年後呢?
所以要明白,我們不要執著啊,我們做人要有涵養、要有修養,我們不要有貪著心啊。這個也要,那個也要,就叫貪著心。我們不能煩躁,我們不能有妄心,妄心就是得不到的東西我一直想得到。我們要想想菩薩的境界,我們要想想我們不要生歡喜貪著,這樣的話,我們才不會生出恐怖驚疑啊。大家想一想,很多事情就是先貪,貪不到了之後,人就驚恐生疑。台長在這裡舉個簡單例子,比方說,你想做局長,你貪了,所以你每一天上班,看見周圍人對你的反應,你都會驚恐,你會懷疑、猜疑,他們到底對我怎麼樣?他們會不會選我做局長?他們會不會到領導面前去講我不好?他們會不會在背後捅我一刀?所有的一切就是因為你想做局長,因為你的境界是貪著,所以你就會生出恐怖和驚疑之心。真正的學佛之人,不貪、不求、無礙、無罣礙,就是好的境界在你心中。不貪之人,境界對你非常的有利,就是魔障,也會對你無奈。因為你的境界高,所以魔就搞不倒你;因為你的境界低,所以魔就能進入你的心田;因為你的心中有佛常駐,魔就沒有地方可以到你的心田;因為你的心中常生和魔境相同之利益所需,那麼魔就很容易上到你的心田。所以,我們不要被魔轉,我們不被魔轉,我們就能上進啊。我們不要被魔所轉換環境,我們才能找到路,這個人才能進步。
聽眾朋友們,我們學佛,終日終年我們要念經、要修心,我們學佛做人,我們不單單要拜佛,我們要學佛菩薩的境界啊。我們要認為自己做得很差,我們才會進步。如果我們不懂得拜佛,不懂得念經、修心,我們就很難感通到佛菩薩的慈悲之光。所以,我們要身在修,心也要在修,我們不能以身圖安逸。台長今天上午看到我們觀音堂的徒弟、弟子在值班,臉上還沒有睡醒的樣子,台長看到之後就覺得他們雖然很累,但是他們功德很大,所以,這就是一個積極向上、不圖安逸、弘法利生的很好的境界。當很多聽眾打進電話來的時候,他們實際上就在守著電話機,幫助大家,就在救度眾生。要經常有這樣的舉動,所求必應;要經常能夠洗滌自己心中的污濁之氣,這個人才會心地清凈,這個人才會沒有後顧之憂。一個常生己過之心的人,他是永遠不會犯錯的。一個不思改過的人,他就是經常會犯錯的根源。所以,我們學佛絕對不能身圖安逸,我們要以赤誠之心來拜佛、來念經,我們所求也就必應了。
聽眾朋友們,台長今天的白話佛法節目就到這裡結束了,感謝聽眾朋友們的收聽。希望聽眾朋友們從白話佛法節目中領悟到我們人間的一切,我們人間的一切都是順應、順緣、順流,這樣你才會順,我們逆著潮流,我們不順著緣分,我們就會產生很多的麻煩,所以,要懂得隨緣。學佛人要懂隨緣,學佛人要明白事理,學佛人要懂得我們怎麼樣去除困難,怎麼樣來精進修行。聽眾朋友們,台長最後也是勉勵大家,學佛是一個長期的、非常艱苦的、非常艱難的事情,就是因為我們到了人間,到了煩惱道,我們來受苦了,我們才更要讓自己在人間改變命運不要來受這份苦。菩薩給了我們這麼好的一個法門,就是讓我們要改變現狀、改變自己,我們千萬不能再浪費自己的青春,不能再浪費自己的時間,我們千萬不能再懈怠,如果我們努力修行、修心的話,我們就能修得好。如果我們懈怠、貪睡,我們很多人就在睡眠當中度過了他的青春,我們一生沒有修到自己應該得到的功德,怎麼樣會有求必應呢?我們還承受著人間種種的苦難,這就是至今沒有開悟的根源。
(轉載自盧台長博客)





**目前,全世界超過七百萬的人正在修持澳洲東方華語電台盧軍宏台長所教導的觀世音菩薩的心靈法門(誦經、放生及許願),以求病癒及生活美好。其法門中提到的小房子是指一套經文的組合(包括27遍大悲咒,49遍心經,84遍往生咒,87遍七佛滅罪真言)。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8: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