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永不消失的痛與愛

[複製鏈接]

560

主題

662

帖子

341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未知之佛

Rank: 4

積分
341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坐山觀虎鬥 於 2015-8-11 08:24 編輯

       逝者長已矣。哪怕再微小,也都沉澱進了人類精神的河床,涵養著共同的「集體無意識」,更不用說那些曾經備受關注的生命。
  一年前,2014年3月8日凌晨,滿載227名乘客和12名機組成員的馬航MH370航班,在茫茫夜空中消失。經過半個多月焦灼的等待、無望的守候以及紛紜的猜測,最終只得到一個「終結於南印度洋」的結局。直至今年1月29日宣布航班失事,仍未能找到飛機的殘骸。夜色里,巨大的迷一樣的事件,迄今仍有人在悲痛中不願接受也並不相信。不止那消失在夜空中的239人的至親密友,太多的不解與苦痛凝結,已成為一種公共性的心靈隱痛。一年了,那痛沉甸甸地,總在某處悄悄地迸發,刺著你我,也問著你我。
  桑塔格認為,現代社會媒體的發達,增強了人對於苦難的免疫力,也剝奪了人對於世界的新奇感。然而,對於MH370的關注,卻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無力感和不確定性。至今仍有很多人難以想象,為什麼諾大一架飛機,能消失得如此徹底?那些生命如何能剎那間集體音信全無?持續不絕的各種陰謀論,試圖填補的,正是這樣一種認識上的空缺。的確,大部分人都只是活在自己的日常之中,能意識到卻又難以想象這個浩渺的世界。也正因此,MH370給篤信「賽先生」力量的國人巨大的情感和心理衝擊,也在潛意識中讓更多人感受到人類其實是一個整體。
  那是一起跨越國境的悲劇。乘客以國人為主,航空公司卻歸屬馬來西亞,疑似最後失聯地是越南,最後終結於南太平洋,澳大利亞至今仍在搜索……有攜手的搜索,有異國的拉鋸,有全球的報道,甚至有應該適用哪個國家法律的問題。如果說2011年利比亞大撤僑讓人看到國家的力量;那麼我們難以忘記的MH370失聯事件,則讓我們在關注同胞命運之時,也意識到了自身與世界的聯結之微妙,以及那潛藏著的無國界的人類之愛。
  不僅是MH370。一年來,在失聯的悲情背景之下,更多事件因相似的況味而催生同樣的思考。同屬馬航,MH17在烏克蘭上空被擊落,即便是攝影師鏡頭裡散落在田地里的行李,也讓人沉痛不已。從埃博拉病毒肆掠西部非洲,到韓國「世越號」客輪沉沒,再到雲南魯甸地震奪走600多條生命……有天災、有人禍,有國內、有國際,國人對於生命的分量、人類的命運,應該擁有更為沉重也更深刻的體認。
  有人計算,從人類文明曙光初綻到今天,地球上生活過的人類超過了1060億;而關於人類社交的「鄧巴數字」顯示,人類的社交人數上限為150人,深入跟蹤交往的人數,則僅為20人左右。但這樣的對比,卻並不會渲染出孤獨,反而因之產生一種聯結感。這或許就是人類智識最可寶貴的地方:因為相同的自我認知,因而能在感同身受中合而為一,成為「想象的共同體」。
  在「世界已平」的今天,在中國正急切地走出去並將「復興之路」鋪設到全球各個角落的今天,中國人需要從更高和更深的層面上認識自己,認識家國。本世紀初,紐約雙子塔在熊熊大火中倒塌之時,還有拍手稱快的國人,可當像MH370這樣一次一次直涉自身的苦痛累積,我們似曾相識但從未深究的「世界」便會撲面而來。無論痛,還是愛,它永不消失,更多的「人類體驗」就這樣正在形成我們的「人類想象」。這不僅僅是在蘋果手機店外排起長龍,也不僅僅是因為不能同步看美劇刷屏吐槽,還需要從更高的角度定位和理解自己以及自己所處的時代。惟其如此,「世界公民」才能迎來一個心靈更溫暖的時代,方可承受越來越寬廣的「天」予人類的機遇和挑戰。
我拿你當人看,你卻學狗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5: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