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喬治亞州現中國古劍 哥倫布前中國人曾在北美?組圖

[複製鏈接]

6195

主題

6540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00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西方主流學術界認為,一萬多年前,生活在亞洲東北的人類越過當時白令海峽處的冰原來到南北美洲,形成了後來的印第安人。此後印第安人獨自發展出奧爾梅克文明、瑪雅文明和安第斯文明。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前,美洲原住民和其他地區並無接觸。然而數十年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對於奧爾梅克文明的起源提出了不同觀點。有學者認為,三千多年前,商朝被周武王打敗后,殷商遺民曾東渡太平洋,抵達中美洲,對奧爾梅克文明產生重大影響。本文作者是原住民研究基金會學者。以此為話題,本文將帶讀者去看美國最新的考古發現。 [本文原載「古代起源」網(Ancient Origins)。] 2014年7月,喬治亞州一條小溪的堤岸已被風化而露出樹根,一柄中國古劍躍入一位地質愛好者的眼帘。這柄30厘米長的劍,為北美越來越多出土的中國古代文物又增添了一例,這些考古發現無不在暗示,早在哥倫布之前,中國人就曾踏上北美的土地。 這柄做工精良的劍的材質已初步確定為蛇紋石,其年代久遠。考古學家希望下一步的測定能確認石頭的種類及來源,因為蛇紋石在東西半球都存在。 有關誰人在何時、又是怎樣帶來了這柄劍,目前無法確定。出土地點土壤地層的年代未能測出——據考察,地層已被打亂。劍上附著的一小塊不明物或可進行碳-14年代測定,劍表的一些區域也可能提示有用的信息。 古代中國的象徵紋飾 據美洲鄭和學會會長李兆良博士考察(有關論文即將發表),此劍的形狀和紋飾,在中國夏、商、周三代(公元前2070年至前256年)的玉器上都有發現。劍背上的龍具有典型的商代特徵,羽冠也是同樣。劍格(護手)和劍柄上的饕餮紋,在良渚文化時期(前3400至前2250年間)就有發現,但在商周時期更為常見。


左:劍背龍的特寫;右:饕餮紋特寫。(原住民研究基金會提供) 商代的主導風格,以及饕餮紋與中美洲奧爾梅克文明「美洲虎」母題的相似性,為此劍製作及來到美洲的大致年代提供了線索。(譯者註:奧爾梅克文明為中美洲古印第安文明萌芽階段的文化。) 中國和奧爾梅克相聯? 中國與奧爾梅克這兩種文化在神話和象徵符號方面的相似性,一百多年來就是學術辯論的主題。奧爾梅克文化約出現在公元前1500年,正值商代早期和有文字記載的中國歷史的初始階段,這或許並非巧合。那是青銅時代的開始,誕生了裝飾華麗的藝術品、青銅戰車和武器裝備。那一時期,伴隨著發達的灌溉系統及其它公共工程,出現了中國最早的文字(殷商甲骨文),這些都標誌著一種複雜成熟的文化的到來。 在中國古文明中,那是一個玉比黃金更珍貴的年代,而當時的奧爾梅克貴族在今天的宏都拉斯和瓜地馬拉也坐擁玉礦。奧爾梅克人在「中形成時期」(公元前900年至前300年間)掌握了玉器造型和鑽孔的高難度技巧(玉石之堅硬,使之不能用鐵器來加工),他們用粗礪的原石製成小型的觀賞和供奉物件。中國和奧爾梅克藝術的相似之處相當有說服力,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聖地亞哥‧岡薩雷斯‧比利亞霍斯(Santiago Gonzalez Villajos)的《早期中國和中美洲文化中的藝術與儀式》(Art and Ritual in Early Chinese and Mesoamerican Cultures)一著。 中國社會的統治和階層概念,及其信仰和符號體系,或許改變了奧爾梅克人及後來的中美洲族群。當16世紀的西班牙修士攜基督教的十字架踏上陸地時,他們不過是在重複著歷史。


美國喬治亞州2014年發現的中國古劍的劍柄和劍格(護手)部分(反面)。(原住民研究基金會提供) 劍是如何來到喬治亞的? 公元前900年前後,這些新的奧爾梅克文化特質傳播開來。有相當多的文獻表明,它們成了其它同時代及後來文化群體(如瑪雅文化)的基礎——儘管因應一些群體的當地需求,或是隨著時代更迭,這些特質也常常有所改變,但奧爾梅克文化的基本觀念一直保持到16世紀「移民征服時期」。有趣的是,其中一些古老的觀念(比如關於玉米種植的觀念)在今天仍被中美洲一些土著群體實踐著。人們普遍認為這種傳播是奧爾梅克水陸貿易的副產品,貨品既有基本生活用品,也有珍奇的異國商品。 這種文化現象的一個有趣之處,就在於它始於公元前900年前後,如上文提到的,這是奧爾梅克人開始製作玉制禮器的時期。 能說明這種文化傳播的地理範圍的一個例證,就是扁平和圓柱形封印,奧爾梅克印第安人是最早運用這項技術的中美洲人。在中國,印信出現在商朝。 奧爾梅克傳統的北傳 到公元前800年,封印向南已傳播到距奧爾梅克文明中心地帶約1,700英里(2,700多公里)的南美洲北部,向北則傳到今天俄亥俄河流域北部的阿登那文化(Adena Culture,公元前800年至公元1世紀)區域,一同傳入俄亥俄的還有奧爾梅克藝術。在一項未發表的研究中,筆者發現,代表「世界之樹」的獨特的對稱紋飾,同時出現在墨西哥城以南的巧克湖(Lake Chalco)地區與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的韋拉克魯斯(Veracruz)。


阿登那文化的封印。(俄亥俄州歷史協會提供) 在以環形土壘為特色的阿登那文化之初,封印就出現了,文物例證之豐富,無法囊括在這篇短文中,這表明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中美洲群落進入該地區,改變了當地居民的文化命運。 讓我們回到喬治亞。1685年,查爾斯‧德羅切福特(Charles de Rochefort)在他的編年史(即《安的列斯的自然和道德歷史》,Histoire naturelle et morale des iles Antilles de l'Amerique)中討論了17世紀佔據美國東南部土地的阿巴拉契亞人。他寫道:「直至今天,他們都在展示一條偉大的陸路,藉由此路,他們肯定了他們的將士曾開進這些地區。……當他們到來時,這個國家的居民叫他們Tlatuici人,意為山民或高地人。」 這一切似乎表明,即使在更古老的時代,加勒比地區的諸多文化也通過水陸兩路彼此相聯,這為那柄劍以及兩個奧爾梅克風格的吊墜何以來到喬治亞提供了可能的解釋。 在中國劍附近的小河中發現的兩隻奧爾梅克風格的吊墜。


(原住民研究基金會提供) 德羅切福特還寫道,「這些人(阿巴拉契亞人)通過河路與大墨西哥灣或『新西班牙』進行溝通……西班牙人稱這條河為Riu del Spirito Santo(作者註:今稱密西西比河)。」 雖然德羅切福特所描述的時代是在殖民征服時期之後,他的描述卻凸顯出一個常被北美歷史學家忽視的地理事實:佔據著今天喬治亞州、面向墨西哥灣的其它州,以及加勒比群島、墨西哥和南美洲土地的不同文化族群,他們全分佈在加勒比海周邊地區,彼此非常熟悉。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地假定,這就是為什麼在中美洲大陸和加勒比群島都有球場和橡膠球的考古發現。 此外,也不能忽視奧爾梅克印第安人和瑪雅人都有大型的遠洋獨木舟船隊往還於墨西哥灣水域,還有後勤組織可滿足主要城區的基本需求,這些城區的人口密度堪比今天的大城市。如熱帶地區生活必需的鹽,每月需求的噸數無法計數,就是從尤卡坦半島的鹽產地運到諸多內河港口的,這些港口從莫斯基托海岸一直延伸到墨西哥的坦皮科。 在波濤洶湧的莫斯基托海岸水域行舟,如果不帶救生衣,身上會被浪頭打濕,很是驚險,不過,我可以憑多次的旅行經驗證明,這些獨木舟設計得非常好。即便是在今天,除雅馬哈遊艇外,這些一直依瑪雅人傳統設計製作的舟船,還日日向宏都拉斯內陸運送著乘客、層層疊高的大桶汽油以及食材。 在大安的列斯群島,特色鮮明的泰諾文化於公元前400年前後從委內瑞拉遷來,那裡的舟船也同樣穿梭於墨西哥灣水域。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曾多次寫到乘坐大型的泰諾獨木舟——約40到79英尺(約合12米到24米)長,滿載著商貨和乘客。更值得注意的是,哥倫布的航海日誌還表明,泰諾人不但知道佛羅里達州的卡盧薩人,也了解尤卡坦半島的瑪雅人。 所以,中國人曾來過喬治亞? 問題的答案,部分就存在於這隻劍本身。你會問,一個人圍著供神的劍是要表達什麼?供品的功能,在西方被定義為「進行宗教的宣誓或許願,以表達對神明的感激和奉獻」。其次,這柄劍不是出土區域發現的唯一中國製品。李兆良博士還透露,距劍出土處不到兩小時車程的地方,近期又發現了兩件中國古代文物,這些文物都將被收入他即將發表的論文。此外,美國西南部也發現了相當一批中國文物、岩畫銘文和圖像符號。 只可惜,出於歷史學和考古學課題對精確性的要求,想要獲得一個無可辯駁的絕對答案,證據似乎永遠都嫌不夠。所以「中國人可曾來過喬治亞」這個問題,只能有待證據多到跨越了「可信的門檻」時,才能作出肯定的回答。 結語 在哥倫布航行到加勒比海的約90年前,中國明代鄭和麾下的艦隊奉命遠航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帶回了很多珍奇的異國物品和原材料。 這位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就動用了約185艘船: ◇(據明清史料記載,)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建造了62或63艘寶船,大號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近138米長,56米寬),有四層,船上九桅可掛十二張帆,載重量800噸。 ◇第二種叫馬船。馬船長三十七丈,寬十五丈,船上八桅,運載馬匹、木料和禮品。 ◇第三種叫糧船。它長二十八丈,寬十二丈,船上七桅,運載糧食和食品。 ◇第四種叫坐船,長二十四丈,寬九丈四尺,船上六桅。 ◇第五種叫戰船,長十八丈,寬六丈八尺,船上五桅。 ◇第一次下西洋的人數,據載有27,000至28,000人,包括水手、船員、兵士和譯官。 不知何故,人們有種感覺,這並不是中國人第一次「出國圈地」。
一個內心陰暗的人是容不得任何光明的,因為光明讓他們原型畢露,嘲笑正義、調侃崇高是他們的心理需要。

0

主題

968

帖子

339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92
沙發
西部華人 發表於 2015-7-19 05:50 | 只看該作者
見過一個混過血的土著人,說她的部族在加拿大的Albert南部,小時在部族的山洞裡玩時見過洞內的壁畫和符號,她記得一些符號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她畫出一些符號一看絕對是商朝文字,認出其中7個字,大致是說那裡有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yablue 發表於 2015-7-19 11:17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西部華人 發表於 2015-7-19 05:50
見過一個混過血的土著人,說她的部族在加拿大的Albert南部,小時在部族的山洞裡玩時見過洞內的壁畫和符號, ...

Tree new be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yablue 發表於 2015-7-19 11:18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西部華人 發表於 2015-7-19 05:50
見過一個混過血的土著人,說她的部族在加拿大的Albert南部,小時在部族的山洞裡玩時見過洞內的壁畫和符號, ...

Tree new be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3: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