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映的《道士下山》比《霸王別姬》差在哪?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陳凱歌每部新片上映,他20多年前的巔峰之作《霸王別姬》都要重新「下山」,由人對比一番,《道士下山》也是如此。
影片在努力展現這樣的效果:外殼是荒誕、惡搞的武林故事,內核是一個小道士不斷尋求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最後道士和觀眾齊刷刷有一個升華(順便還展現了江湖一系列恩怨組成的浮世繪)。而在3日公映后,觀眾的感覺卻是這樣的:人物誇張、劇情生硬,抬頭是眼花繚亂地吊威亞,低頭是兩個男人莫名其妙地滾草地,還有突如其來的玄學大道理……如果不是頂著讓人又愛又恨的陳凱歌的大名,完全可以說這是一部胡拼亂湊糊弄出來騙錢的大爛片。
但讀者也別太過失望,至少陳凱歌在上映前寫給老婆陳紅的情書還值得一學(老夫老妻格外值得借鑒),另外,張震的臉和林志玲的床戲值能值回幾十塊錢呢(本片3D喲)。
以下為大眾電影公眾微信號(pop-movies)7月3日文章,原標題《〈道士下山〉與〈霸王別姬〉之間隔著謎一樣的陳凱歌》。
陳凱歌導演三年磨一劍的大片《道士下山》在上映第一天就撲街了。
豪華的卡司也拯救不了直線下滑的豆瓣評分:
時光網評分稍好一點,6.5分對應的檔次是「一般,不妨一看」。
可大家吐槽地倒是很歡快嘛。
首先,在這個看臉的世界里王寶強吸引了一成火力。
其實吧,經過15分鐘的王寶強顏值適應期之後也沒有覺得太違和,他也就自帶《泰囧》Style了一小會兒,對於一部功夫片來說,身手畢竟還是不錯的……網友們問陳凱歌為什麼選王寶強,他說「乾淨」。
然後,打四星的人里還有一大半是被張震和郭富城吸引過來的逗比。
是的,郭富城張震生滾草坪你沒有看錯!
嚶嚶嚶,下面就是心聲:
看過原著就會發現,張震和郭富城的「基情」戲絕對是陳導自己加的!
張震飾演的查老闆在書中因奪妻之恨與人交惡,而郭富城飾演的周西宇直接就是採花大盜。然而到了電影里……
張震:猿擊術的世界里只能有兩個人!
郭富城:不,猿擊術的世界里可以有所有人。我希望你娶個妻子,有自己的孩子……
張震含淚:再也不見面了嗎?
郭富城嗶嗶一通然後:不離不棄。
從這個層面看,網友的下列質疑甚是無理:
明明很像好么!
然而觀眾還是好難取悅哦。知乎上點贊最高的影評是秦越說的「《道士下山》約等於受過核輻射的《一代宗師》。整部電影都變異了。」而理科生的槽點在於「會隔空控制物體的武術家,完全無視牛頓三定律,現代文明的基石被碾壓。」_(:з」∠)_
但是,我們憑良心說,這部片子至少值回30塊票價。
你可以看到志玲姐姐旗袍里隱隱約約露出的腿,更重要的是她和范偉老師的有聲床戲。
志玲姐姐後來出軌,毒死親夫范偉
陳導的良心之處在於,張震一席白衣的武打場面給足了鏡頭,在墨鏡王那裡受過傷害的盆友們可以來舔個屏。
張震
而且你們造郭富城的軍裝照有多勾人么,再加上桃花樹下的溫潤眼神妥妥讓你們少女心泛濫。
熊孩子房祖名的戲份保留算是驚喜吧,畢竟以後想在大銀幕上見到他不是太容易的事。
除此之外,布景和特效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初次嘗試3D的陳導好像有點過於激動,場景太過周到反倒欠缺了留白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老道士李雪健和似乎有點用力過猛的雞湯禪師王學圻都會讓人從側面感受到老一輩藝術家們有多努力——當然包括陳導自己。
所以說至少這不是一部糊弄出來騙錢的爛片,如果換成另一位導演交出這麼一部作品大概口碑不會太差。
可,他是陳凱歌啊!
豆瓣上熱度最高的短評是這樣的:
陳導是一位曾經拍出過《黃土地》、《孩子王》和《霸王別姬》的導演吶!
陳凱歌的第一部作品叫《黃土地》,在中國電影史上,它被看成第五代導演的崛起之作,在各類電影節上也是拿了一大把獎。海報是這樣的,濃濃的歷史感:
1993年,《霸王別姬》面世,驚艷眾生,拿到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這是內地導演迄今惟一一次榮膺金棕櫚。一路拿獎到手軟后,該片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霸王別姬》
張國榮來飾演程蝶衣是投票決定的,最開始陳凱歌不同意。
陳凱歌當時想用剛拍過《末代皇帝》的尊龍,蘆葦(該劇編劇之一。觀察者網注)認為用張國榮合適,他說當時凱歌的創作很開放,說服不了蘆葦,就叫來顧長衛等人來投票決定。最終結果是4:1。陳凱歌決定少數服從多數。
張國榮眉眼裡都是戲
《霸王別姬》來源於作家李碧華的小說,編劇署名是:蘆葦、李碧華
答應出任編劇時,蘆葦給陳凱歌提了兩個要求,其中一個是:你不要參與編劇。
這部成功的電影當初陳凱歌並不想接,《霸王別姬》出品公司湯臣集團老闆娘徐楓力勸下才拍的。
徐楓說:「陳凱歌內心世界很驕傲。他固執地認為《霸王別姬》是一部通俗小說,不願意接。我和他聊了兩百多個小時,告訴他『你想拍的電影就你一個人懂,人家全都不懂,所以你拍通俗小說正好。』」經過一年半的考慮,陳凱歌終於接下了劇本。陳凱歌也曾懷疑過與鞏俐合作,甚至都不知道張國榮是誰,是徐楓苦口婆心說服了所有人。
有人問為什麼後來陳凱歌再也沒有拍出《霸王別姬》這麼好的電影了,甚至大家懷疑《霸王別姬》是陳凱歌的父親陳懷皚所拍。
有記者曾問過這個問題,徐楓辟了謠:其實真的不是!真的沒有!很多人都說大姐啊,你還是幫凱歌的,《霸王別姬》這個戲不是陳凱歌拍的啊……沒有,真的是陳凱歌拍的!陳伯伯他對於京戲方面是有(指導),那也是在開拍之前,他在《霸王別姬》的籌備期給了凱歌一些意見而已。可是在拍的時候,他是完全沒有介入的。陳懷皚完全沒有去過片場。
1996年,陳凱歌拍出《風月》,取材於王安憶的小說,仍然有哥哥張國榮。
張國榮在《風月》中
雖然同樣有張國榮,但這部片子在陳凱歌的履歷里,算得上是個失敗的電影,徐楓說她一開始就預見到了《風月》會失敗:我不喜歡這個故事,裡面人物的狀態我也不懂。
《霸王別姬》成功之後,和陳凱歌的溝通也變得難上加難。他非常自我,雖然做導演一定要自我才能拍出好的電影,但如果自我太強烈,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原著作者王安憶寫了一篇《陳凱歌與風月》,也說了陳凱歌的這種「自我」,很難聽進別人的意見。
有時候,與陳凱歌為一個問題爭論,爭到激烈處,他會說:這是我的東西!我就噎了一下,說不出話來,但我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是對的。
這篇文章里真是槽點滿滿的,再節選一段:
他是一個貪婪的人,他要的東西太多了。我不知道他讓電影承擔這樣重大的負荷對頭不對頭,但我預感到他將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像陳凱歌這樣思想和情感太多的人,迷上電影,真是一件不幸的事情。
最後陳凱歌也回應了,看起來像兩人在對撕:王安憶是個作家,並不適合寫劇本,尤其不適合給我寫劇本。因為我們倆的優勢是一樣的……王安憶寫的東西精神上是很高的,我跟她有點像,所以我們沒辦法真正寫出一個落到地面上、落到人間的故事,因此整個過程很困難。
1998年的《荊軻刺秦王》一敗再敗。
飾演趙姬的鞏俐姐姐非常美
《荊軻刺秦王》的編劇署名是陳凱歌自己和王培公,但當初據說鞏俐要求改劇本改了三十場戲才願意接演趙姬。
編劇蘆葦對此片的評價堪稱「炮轟」:《荊軻刺秦王》的主題與情節則是出奇的混亂龐雜,這個劇本全然不顧情節劇的基本章法,在主題人物情節上均存在著嚴重的缺陷,你這是拿大商業片的投資去搞一部——說的好聽,去搞一部實驗性的無類型電影,這樣干你踏實嗎?後來我專門買票進電影院看《荊軻刺秦王》,為自己不幸言中而暗暗叫苦,滿目是大而無當華而不實的堆砌,台詞聲嘶力竭內容卻蒼白無力,弄的觀眾從頭到尾都不知所云不明所。
連陳凱歌自己也說「影片的結構來不及進行深入的思考與調整」。
最大的潰敗來自2005年的《無極》,豆瓣評分只有可憐的4.5。
《無極》豆瓣評分
這部電影當初上映之時宣傳非常高調,電影劇組曾在法國租用一座古堡來做發行推介。並且對劇情一直高度保密。而在全國公映之前《無極》作為華語電影參加了美國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的角逐。
陣容也超級豪華:攝影是憑藉《卧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鮑德熹,動作設計是曾為《黑客帝國》、《蜘蛛俠》等好萊塢大片擔任動作設計的香港著名武術指導林迪安。
但最後大家只記住了兩件事,一是網友胡戈的惡搞《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二是《無極》劇組破壞香格里拉的環境。
無極破壞香格里拉環境的新聞曾是各媒體娛樂版塊的頭條
陳凱歌因《無極》走下神壇,雖有《梅蘭芳》《趙氏孤兒》《搜索》等片,已不復巔峰之姿。編劇蘆葦套用了寫作的術語,稱之為「人物的戲劇性轉變」。
有一個解釋是他其實是個沒有「講故事」能力的導演。《邊走邊唱》是史鐵生的小說改的,《霸王別姬》是李碧華的本子,蘆葦編劇;《風月》原著是葉兆言的小說,編劇王安憶跟陳凱歌基本是撕逼的狀態。到了《荊軻刺秦王》《無極》《趙氏孤兒》,編劇都是陳凱歌。
另一方面,陳導確確實實在向商業化轉型,但觀眾心中的他還是那個拿到金棕櫚的藝術家。他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採訪的時候談到自己的「妥協」:我們要成為一個只看別人電影的民族,大家都不接受,大家都覺得這樣是不妥當的,那你是不是就得變,你還能不能就拍那個只為極少數人所接受的純粹的藝術電影?我覺得不是不可以鼓勵,我自己的看法是這樣,當你只有把這個市場真正做大做強的時候,它才能有巨大的包容性。
可惜的是,「商業片導演」陳凱歌顯然沒有戳中觀眾的High點。
一手打了20年的同志牌在基情橫行的世道里平平無奇,他用一打金句闡釋的人生真諦被喝慣了雞湯的觀眾嗤之以鼻,況且他還在玩早被年輕導演和網友玩壞了的王寶強的傻笑。
生於50年代的大導演似乎總是與年輕人掌握話語權的世界隔著一條斷層,他嘗試彌合,卻又在這個過程中平白背負許多苛責。
不過,一部佳片問世也是要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拭目以待吧。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015/07/06/371677.html#ixzz3f2mUc4M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