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韻詩社第二十六期 由七夕引起的話題

[複製鏈接]

20

主題

772

帖子

656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5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毅 發表於 2015-7-3 15: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阪的七月,梅雨季節還沒有結束,天氣潮濕兼悶熱,極其不爽,星期五的晚上被叫做金色的周末,燈紅酒綠的醉生夢死都是為了拋開工作上的煩惱,讓自己做一回夢幻中的神仙。回絕了同僚啤酒的邀請,一個人走進咖啡館,要了一盤三明治,點了一杯紅茶,包囊中取出一冊書本,慢慢地品讀著。在日本,掛著吃茶店招牌的大多為咖啡店,除了新近開出的中國人經營的茶藝館之外,基本上都是名存實亡的傳統文字,如果把它跟中國漢字對號入座,往往會引出笑話來。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脫亞入歐,一切都已西洋的為準,過年不再是春節的陰曆年,而是元旦的陽曆新年,把春節稱之為舊正月,即沒有喜慶也不放休假,除了沖繩還保留著春節的家人團聚之外,什麼都沒有。所以初來日本的時候,逢上大年夜和正月不是周末的時候,我還笑談自己一年做到頭,從年初一做到大年夜都不休息,習慣了,也就慢慢淡化了春節的概念,反正元旦前後有很長的休假,夠我們盡興的了。

   日前走過寺院門前,看到廣告紙貼出了七夕的行事通知,不僅啞然,原來在中國因為閏月的關係端陽還沒有到,日本卻忙著為牛郎織女架鵲橋了。在我多年的觀察中,但凡從中國傳來的傳統佳節的名稱日本都存在,不同的是在明治維新開始,基本上都把農曆改成陽曆了。比如端午節,早在陽曆的5月5日就過過了。他們也吃粽子,也是箬葉包的,不同的是裡面不是我們所熟悉的米粽,而是糯米圓子,這一天,同時也是兒童節,主要是為男孩準備的節日,因為中國的清明節則是日本的女孩節,又叫桃花節,估計也是源於中國清明踏青賞桃花的風俗。

   端陽在日本,除了吃糯米糰子之外,家有男孩的都在在自家庭院掛起鯉魚旗,我們可以從鯉魚旗的數目上看出該家庭的男孩有幾人,倒是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鯉魚跳龍門,不過日本只有望子成龍,而沒有所謂的望女成鳳的做法,因為女孩子正如《珍珠塔》中方朵花得知女兒陳翠蛾欺騙她時所唱,「女兒落地兩家姓」,嫁人之後隨夫家姓,總是外人。男尊女卑在日本根深蒂固,再怎麼優秀的女子,出嫁了就會放棄自己的工作在家做專職的主婦,所謂相夫教子。

   日本的七夕除了美麗傳說的牛郎織女鵲橋會之外,還要在竹枝上掛上五彩繽紛的紙條。紙條上寫的都是自己的願望,美麗而浪漫。在有名的紡織業為主的城市,還會再七夕那幾天舉辦各種織物的展銷,也是商家促進商貿的好時機,如仙台,還有愛知縣的一宮等地方,都會舉辦類似的活動。任何傳統佳節都可以脫亞入歐,在日本,唯獨七月半的盆節中元節(中國人俗稱鬼生日)還是按照陰曆來辦的,想想也對,活人節只要一個行政命令大家都必須服從,而死人卻無法被統一在行政命令之下,上海人攀談,叫死人不管,哈哈。

  盆節在日本非常被重視,而中國似乎記得七月半的不多。日本的盆節和正月元旦的休息相提並論,過新年可以不回老家去,但是盆節祭祖,卻再遠也要回到老屋去,祭祖順帶看望家裡的老人。多年在日本,對其他什麼節日都不怎麼放在心上,獨有中秋節,倒也不是為了幾塊月餅,而是這一天被叫名月之夜(沒有筆誤,是名月而不是明月),在傳統的日本庭園(名古屋的白鳥庭院)有茶道兼古琴演奏,大多在池畔,也就是江南園林的水榭之上,吃甜果,喝抹茶,聽琴聲,賞明月,這才是真正符合自己愛好的享受,一年明月十二回,中秋的明月被稱之為名月,是為水清氣爽最宜人吧?



2015/07/3改寫
寂寞,和朋友們晝夜顛倒的,哈哈。

2503

主題

3368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6481
沙發
法道濟 發表於 2015-7-3 23:11 | 只看該作者
寫的好,日本文化源於中土,但青出於藍,在中華文明本土日益凋謝的今天,大放異彩
那個虎山寨主多管閑事,嫌我罵趙婷了。你終於跳出來了!你標榜小人物,自稱不過問政治,可是一有人罵貪官,你就不高興!我罵趙玉吉,我樂意,礙你蛋疼了?她是你乾媽?還是你干爺爺?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你沒事做你的窩窩頭,管這麼多幹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主題

772

帖子

656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565
3
 樓主| 葉毅 發表於 2015-7-4 08:15 | 只看該作者
法道濟 發表於 2015-7-3 23:11
寫的好,日本文化源於中土,但青出於藍,在中華文明本土日益凋謝的今天,大放異彩 ...

謝謝七月斑竹的鼓勵
寂寞,和朋友們晝夜顛倒的,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23: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