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哈佛的「土豪」校友國內高校有幾個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7-2 09: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王可

    為了追求當下的成功,更為了學校長久的利益,了解校友會在學校和校友間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這應當成為所有高校的目標。

  6月3日,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收到哈佛校友約翰·保爾森一筆高達4億美元的捐贈,這也是哈佛校史上最大的一筆捐款。哈佛大學表示,為紀念他慷慨的捐贈,將把該學院更名為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

  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的紐約億萬富豪約翰·保爾森,是總部位於紐約的對沖基金Paulson & Co公司總裁,他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沒有什麼比改善人類的教育更重要的。今天的捐贈將為哈佛大學在師資培養、科研以及學生的獎學金和助學金等方面提供堅實基礎。

  在艷羨哈佛擁有如此慷慨的「土豪」校友的同時,讓我們來看看來自哈佛校友會的一組數字:在世的哈佛校友323000人,哈佛校友所分佈的國家201個,哈佛校友會在全球管理的俱樂部超過180個,哈佛校友組織的歷史有175年,哈佛校友會的全職員工44人,哈佛校友會下屬的校友活動項目21個,由校友選舉產生的代表校友會的理事18位……

  我列舉這組數字,是想通過數量的視角來展示哈佛校友組織的規模與複雜度。現在的哈佛校友會事實上是 1965年由當時的哈佛校友會(成立於1840年)和哈佛社團聯合會(成立於1897年)合併的,考慮到哈佛早在1636年就建校,是美國最老的大學,它在校友會建設方面已經相對滯后了。「北美最老的高校校友組織」是威廉姆斯學院(成立於1793年)的校友會,創建於1821年。

  相對而言,中國的很多大學歷史較短、經驗不足,要怎樣滿足日益增長的聯絡校友的需求,有必要向美國高校校友組織學習。

  那麼,校友組織的使命是什麼?面對高校與校友,它發揮著怎樣的基礎作用?譬如哈佛校友會,如章程中所述,它旨在提升哈佛大學所帶來的福利,建立一種學校與其校友間的互惠關係。而斯坦福大學的校友會力求觸及、服務斯坦福大學所有的校友和學生,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培養學校與畢業生之間伴隨一生的學識與情感上的聯繫;為學校提供支持。

  校友會常常被認為扮演著促使學校和校友雙方互惠互利、相互溝通的角色。然而,有一項職能校友會幾乎從不沾邊,那就是募款。校友會培養校友們對學校的好感與熱愛,但並不直接表明對回報的期待。要錢大概是學校向校友提出的最突兀的請求,在這點上,校友會不應該玷污其「純潔」的角色。觸碰校友心靈的手和向校友索要錢財的手,必須是分開的兩隻手。

  美國高校的校友會大都會通過提供以下方式來完成它的使命:校友俱樂部、繼續教育、網上服務、在美國及全球舉辦校友活動。這些項目可以滿足校友對拓展職場網路、社交網路,爭取職業發展與志願者機會的需求。校友會為校友的一生提供多樣的以學校為主導的服務,讓他/她在許多場合想起母校:思考要去哪裡度假(哈佛大學會組織校友、老師、專家一起參加主題旅行);思考從銀行業轉到電影業應該要問哪位前輩;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除了古怪的房東之外誰都不認識,而且房東很可能還多收了房租(別擔心,一般來說附近一定能找到一個哈佛校友);因為自己的愛好想要找到一本稀缺的關於十七世紀佛蘭德郵票的書(許多學校為校友提供獲得學校圖書館資源的許可權)。

  在智能手機時代,很多院校的校友會所提供的網上服務和電子服務也越來越完善。然而,為了滿足年長校友的需求,考慮到他們對那些象徵感情紐帶的實物的普遍留戀,學校還是會保留印刷出版物,比如校友季刊雜誌、在校學生給校友的慰問電話等。哈佛大學每年仍然會給我寄四本雜誌,我也會常常收到紙質的關於校友活動的信件。可以手握一些實實在在的物件,這種感受是網路無法替代的。

  校友會各種精彩活動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動機——讓校友對母校保持好感,在某時某刻他們或許會回饋學校。

  有一個讓校友熱愛母校的辦法很管用,就是在學生一入學時就開始行動。那些在上學時遭遇過負面經歷,或者個人經歷平淡無奇的學生,不易被轉化成熱情洋溢的校友。學校要把它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前期——當他們還是學生的時候,而不是等他們畢業后,在後期投入加倍的精力。如果學生在上學時沒有感到被重視,日後要重塑他們作為校友的忠誠度是非常困難的事。創建與校友的關係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

  我的前僱主、美國最大的募款諮詢公司CCS與上百所高校在募款和發展校友關係上開展合作,它的客戶德銳大學(DeVry University)在重新調動遊離於母校外、對母校感情較為冷漠的校友時,遇到了不小的挑戰。該校在CCS的幫助下嘗試這樣做:在新生錄取通知書里夾帶校友的歡迎信;在新生入學培訓時邀請校友參加,組織校友活動;在學校的推介視頻中加入校友的元素;舉辦校園活動;開展各種校友指導項目;為在讀學生提供由校友贊助的獎學金;校友會準備禮物與賀卡歡迎新校友;給新校友發送電子郵件,介紹校友會使命、可以提供的服務、校友可以享受到的福利;在各地舉辦活動歡迎新校友。

  為了追求當下的成功,更為了學校長久的利益,了解校友會在學校和校友間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這應當成為所有高校的目標,不論其規模大小、歷史長短。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8: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