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香港政改夢碎 北京這回拿什麼遮羞?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6-21 04: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香港政改夢碎 北京這回拿什麼遮羞?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專題:香港政改方案遭否決 最新動態
  6月18日12時32分,香港立法會響起表決鐘聲, 以28票對8票否決了特區政府提交的政改方案。這意味著,香港政改方案的「五步曲」走在最為關鍵的「第三步」時戛然而止,而且沒人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重來。

  儘管,事前對政改方案遭否決的心理預期人人都有,但烏龍結果大大出人意料。香港《南華早報》說,鐘響起前最後一分鐘,大批建制派議員齊齊離席。隨後建制派給出的解釋是:原本希望造成人數不夠,從而延遲投票等因病遲來的劉皇發議員趕到,怎奈聯絡工作做的不夠好。滯留在立法會議事廳的建制派議員,和反對派的議員人數加在一起,居然達到了法定的投票人數。

  是因為聯絡工作上的技術失誤造成了這一次的潰不成軍?抑或是議員們出於對自身政治得失的考量,集體無意識或者集體有意識的另外一種選擇?正如丹•布朗曾在《達芬奇密碼》中寫道:「人人都熱衷陰謀論。」基於此,建制派集體跑票、故意放水的的聲音此起彼伏。對於上述兩種猜測,後者的擁護聲更高。但若揪住細節不放,無對哪種可能性的討論中,都繞不開一個問題,遲到的「發叔」是什麼人呢?為什麼如此德高望重,可以讓大家等他一個人?

  大陸媒體「扒皮」扒的含蓄:劉皇發,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中最年長的人,但還不止於此。他1980年起任新界鄉議局主席,領導新界原居民,有「新界土皇帝」的稱號。微博網民直言,建制派耍弄低級把戲,吃盡中央好處卻臨陣媾和泛民,統戰上層路線敗北。十八年時機雖失,重回群眾路線未晚。有朋友問為何建制派臨陣脫逃?建制派總體上代表了香港上層財閥、權貴的利益,如遲到的劉皇發。如果真的實現普選,那麼新特首很可能頂不住民意壓力觸犯財閥、權貴的利益格局。所以他們寧可得罪中央也要維持現狀。

  無論是深究還是淺談,輿論聲中普遍認為,種種跡象指向一點——建制派集體跳水。香港曾經的宗主國英國的BBC中文網發表題為《香港政改方案被否決之「蹊蹺」與「利益」》一文,在中央黨校台港澳與國際關係研究室副主任趙磊看來,「這不僅在中國的立法機構,在外國的立法機構也是很蹊蹺的,不要用這種不能說服自己的方式來說服別人。」

  非比尋常的情況背後,是利益的糾葛。在香港事務評論員劉銳紹看來,建制派「在關鍵時刻為自己的小團體利益違背了北京的大利益。而劉銳紹所指的小團體利益則是2016年的香港立法會選舉,因為如果在政改方案投了贊成票,就會在明年選舉過程中成為民主派發炮的目標。劉銳紹炮轟建制派這樣的決定「非常愚蠢」,令北京和香港政府都喪失了對他們的信任,「這樣做,能抵消他們過去很堅定支持香港政府政改方案的這個紀錄嗎?建制派在北京扶持下生存,這樣做讓北京大大丟臉,反映北京對建制派的駕馭出了問題。」

  此時再看一眾官媒的態度,自然是不會冒著「打臉」的風險,對建制派耳提面命的大談「家規」,而是集中火力討伐「始作俑者」反對派。在熱點事件中從不缺席的黨報子報《環球時報》氣勢洶洶來襲,6月19日,《香港反對派否決政改成普選兇手 被批「千古罪人」》、《香港政改表決結果塵埃落定 港媒聚焦「日後出路」》、《專家:政改被否決沒有贏家 反對派需要學會妥協》,三篇報道在首頁最前排位置顯示,大有問罪之意。文章認為,在有70個席位的香港立法會,反對派佔了27席,他們經常利用這樣一種「結構性」優勢阻撓事實上多數人支持的議題。500萬香港人因此失去一人一票選舉下屆特首的機會。

  在劍拔弩張的政治氛圍下,《人民日報》再添一筆:「反對派的所作所為,說明他們是香港民主發展過程中的攪局者、破壞者。他們選擇否決普選方案,其目的是與中央爭奪香港管治權,圖謀把香港變成獨立的政治實體。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通篇社評貫穿一個主旨:反對派必須為阻礙香港民主發展負全部責任。言外之意:政改泡湯了,民主發展停滯,反對派是主要路障。喉舌駕輕就熟的揮舞著語言暴力大棒,咋看是痛心疾首,背後的推責之舉也是不言而喻。

  事實上,早在投票表決的前一天,環時就發表社評,警告「一旦錯過了本次政改窗口,將不僅僅是機會的失去,它的連帶損失、包括社會信心的損失將難以估量。」這篇標題為《香港站在嚴峻的十字路口上》的社評還說,「政治往往是不能重來的單程票,明顯是重大進步的一人一票因為香港反對派覺得『不過癮』就隨手扔掉了,就是為了讓中央『尷尬』一下,這樣的遊戲實在是玩大了。

  海外媒體則悲觀態度居多。德國全球新聞網稱,「東方明珠上空籠罩陰雲」,政改方案被否決,意味著香港政制發展將停滯不前。「德國之聲」則認為,香港面臨的是一個分裂的社會和政治僵局。這一說法不無道理,反對派拉倒政改,示威者將會變本加厲,激進抗爭將成為新常態,社會撕裂、經濟空耗、民生受阻,香港將步入困境,難以趕超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甚至被中國內地的一些城市追上……此時再看烏龍票數,如此重要的事如同兒戲,香港若真步入困境,尋根溯源,這應當屬於經濟上的退步,還是人性上的退步?

  值得注意的是,官媒雖步步小心,嚴防「打臉」事件出現,但難防美國之音拆台,中國宣傳系統再次出糗。「雖然各方都早已料到港府的政改方案無法獲得通過,但僅8票贊成仍讓北京感到顏面掃地,以至於在中國官方媒體的報道中對這一表決結果隻字不提,僅說70名議員中有28名議員投反對票。」此事有證可查,在投票結果公布之初,各方媒體紛紛轉載建制派集體離席的相關報道,但不久后,新浪網、網易新聞、等各大門戶網站紛紛將該報道從頭條位置撤銷,一律替換新華社發布的通稿,且相關帖子一度禁止評論。如環時在6月18日《政改被否是香港反對派歷史之恥》的社評中說, 「一人一票因泛民議員的集體反對而成了泡影」。這篇社評或許因披露了僅8票贊成的表決結果而已被環球時報從其網站上刪除。

  在中國,這類情況並不少見,如稍早前的廣州區伯「嫖娼」事件的相關報道便遭刪除,隨著事件熱度的逐漸降低,區伯自述「權力構陷不等於政府構陷,希望政府要給我好好解決問題,洗刷冤屈」的採訪稿也在幾日內被集體撤換,中文網路原始鏈接幾乎都無法打開。再如此前常遭消息封鎖、延遲數日發布消息的新疆暴恐事件;深陷郭美美案的紅十字會醜聞被刪;習近平打車假新聞全網禁止搜索;國家高層領導人或敏感人士名字均為禁止搜索的關鍵詞等等。

  中國政府已經形成三管齊下的宣傳模式:控制+輿論引導+網路水。此舉備受詬病,卻有著愈挫愈勇之勢。陸媒6月5日的報道稱,中國首批50個省市公安機關統一標識為「網警巡查執法」的微博、微信和百度貼吧賬號近日集中上線。也就是說,中國網警也就此「從幕後走向前台」。實際上,這種輿論控制模式已如江心漏舟,水正從破洞里湧進,堵不勝堵。使信譽本來就極差的中共政府陷入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危機。更大的困惑是:人們已經無從知曉,中共操縱下的新聞,究竟哪些才是真實的。

  這一層面上,環時總編胡錫進倒是說了句實話,語境之內雖有回嗆一眾瞧熱鬧的西媒之意,但亦適用於提點中共當局,「國家丟臉了?我沒覺得。香港反對派阻止了政改通過,國家沒勸住他們,就是這樣。那就繼續按現行辦法過。過些年再按8•31原則搞一遍,反對派再不同意就繼續等。這樣的曲折算不上大意外。實事求是,有什麼問題就解決,解決不了就掛著。無論主動還是被逼,這個國家都會越來越有承受力。」

  發動群眾,攻於宣傳,是中共能夠最終贏得支持,在大陸建政的不二法寶。但也正是這樣一個被中共視為「看家」的法寶,卻在新世紀受到了嚴重的考驗。香港政改、以及南口水戰導致中美開戰傳聞四起,恰好是中宣系統面臨的最有代表性的兩個問題,一個是在於管理手法上的粗暴,平日不出事則罷,一旦有重大問題,就往往「刪」、「封」了事,陳舊閉塞盡顯人前。一個是手法粗暴,宣傳手段單一,不懂時事、不解民意,「筆杆子」時常冠以「槍杆子」的「職能」,依然在原地死守著傳統「意識形態」與宣傳手法。

  要知道,權力、資源和思想的壟斷,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封閉系統下的信息壟斷。信息壟斷被網際網路打破之後,謊言會隨時穿幫,灌輸式洗腦的優勢不復存在。希臘神話中的人物西西弗斯,因欺騙而被判罰永遠的苦役: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而每次到達山頂后巨石又滾回山下,如此反覆,這是他的報應。如今,這塊巨石變得越來越沉重了……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ddX5pHEv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4: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