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非常之舉 習近平遵義謀略北戴河

[複製鏈接]

5950

主題

8072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290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仲國民 發表於 2015-6-18 10: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多維/日期: 2015-06-17


  

  




  北京時間6月16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執政以來首訪貴州,特意前往具有特定歷史意義和政治意義的遵義,參觀遵義會議舊址。習近平此行令觀者頗感突然。2015年是遵義會議80周年,但更具體的時間是在1月,不是6月。因此,考慮到周永康案新近審判,打虎進入更深更高層級,而北戴河會議行將召開,習近平選擇在此時間點去往遵義,用意或許是在於即將舉行的北戴河會議。



  北戴河會議是一場在每年夏天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舉行的中共黨內高層的閉門會議,通常將聚集中共現任和已退休領導人群體,對一些重大政治議題進行匯合、交流、決策,不排除一定的碰撞交鋒狀況。在目前的情勢下,習近平將遵義會議拋出檯面,或許正是有著特殊的用意和效果。

  一般情況下,北戴河會議的召開時間是夏季的7月到8月之間,沒有確定的時間。在2014年7月底,中共在任領導人集體性「消失」,8月15日,習近平出現在南京看望青奧會看望中國體育代表團。外界據此推測,當年的北戴河正是在這兩個時間點之間召開。

  多處消息源和分析指出,當年北戴河會議較為平靜,可用「波瀾不驚」來形容。當時的主要背景是,中共反腐高歌猛進,新執政團隊因之贏得認可和聲譽,而政治老人們因「老人干政」的忌諱亦不便多言,因此很容易達成共識。不過,這種情況在2015年似乎開始出現一些變化。

  當外界著眼於省部級以上「老虎」久未落馬的表象而懷疑中共反腐受挫膠著之時,真實的情況或許正與之相反,而是在周永康之後其反腐舊案(如徐才厚案,令計劃案,或許還有郭伯雄等等案件)未去,新的大案要案(比如近日所傳對戴相龍、李鵬家族等等的調查,附以金融和軍隊整頓)已經全面鋪展開來。也就是說,中共新執政團隊的反腐打「虎」已經到了新的更高更深更難的層級。在此情況下,難免遭遇來自中共內部的不合作式消極抵抗、改革者決心信心的不足、元老們對黨內團結的擔憂和懷疑。而對於習近平等領導者可言,最後這一點或許是當下最為緊要的。而這也正是習近平此番遵義行的用意所在。

  在中共的歷史觀中,遵義會議上具有扭轉乾坤的決定性意義,被認為「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在遵義會議之前,中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西部潰逃蒙受重大損失,面臨全黨全軍覆沒的危急形勢。遵義會議的召開就是為應對這種危局,並且在此之後逐漸扭轉了中共軍事形勢不利局面。其關鍵因素就在於,重構了當時中共領導層的人事安排和權力配置關係。

  遵義會議之前的中共領導權由「三人團」博古、李德和周恩來掌握,蘇聯和共產國際遙相控制,會議之後的新領導架構實質上是確立了毛澤東對軍隊的領導權。按中共黨史權威胡喬木的說法,是「在實際上奠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而事後中共逐步走出困境,不斷發展壯大,經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以致最終取得國家政權,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當時遵義會議的影響。如果從人事的視角來看,遵義會議「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正是毛澤東掌握了中共的「槍杆子」。被習近平稱「用兵如神」的毛澤東通過硬碰硬式的軍事力量角逐為中共開闢了執政道路。

  也有爭議性觀點認為,遵義會議是「一次沒有硝煙的軍事政變」,毛澤東在其中使用了一些人事聯合和鬥爭的手段,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軍方驅逐了博古、李德所代表的黨政和蘇聯力量。然而考慮到當時中共所面臨的生死繫於一線的形勢,這也是一種非常之人在非常時刻的非常之舉。實現當時領導層的緊急換血以為中共找到一條出路,是壓倒一切的必要需求。也只有像毛澤東這樣的紮根於中國實際、知曉軍事又異常強勢的人物才能夠起到扭轉時局的作用。

  在80多年後如今,中共似乎又面臨著與當時情況類似的危難關頭,其因腐敗所導致的危險雖然沒有當時那樣顯而易見,卻同樣不容樂觀。戰爭失敗能夠讓中共倒下,腐敗也能夠讓中共倒下。其大力反腐之舉能否滌盪已深入內部和高層的陳腐生態,會否導致某種不可控狀況,中共元老們是否還會默契一致地支持?這些可能都是北戴河會議上新舊領導人在考慮的問題。

  在觀察者看來,習近平此番重回遵義會議地址,所釋放的其中一個信號就是警示目前中共所處的嚴峻形勢,與當年遵義會議之時可堪一比。而其用意則主要是以此對內外提出要求,務必在此刻團結一致,保持當前的反腐形勢,共渡難關。經此之後,或許還會有較長時間的陣痛,但對於中共的長遠發展卻是善莫大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4: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