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齊岳:槓桿時代 如何自處

[複製鏈接]

1092

主題

1519

帖子

644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七界殺星

Rank: 5Rank: 5

積分
64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日前,一名長沙男子在網上留下遺言之後從高樓躍下,就此離開人世。遺言稱自己將家底的170萬元全數投入股市,並配資4倍,全倉買入一隻股票,結果經歷了股價的暴跌之後血本無歸,不堪壓力,最終自殺。股市一路漲來我們聽膩了造富的神話,如今折戟沉沙者的慘痛終於開始見諸報端。可惜的是,陽光底下無新事,這樣的悲劇歷史上不知上演過多少回;更可惜的是,我們總是反覆踏入同一條河流,類似的故事未來還會不斷重現。人性難以改變,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應當換來理性的增長。當給予我們更多的投資自由時,合格投資者的門檻也在提高。
  股市「殺器」時代的到來
  長沙股民賠錢跳樓的新聞讓人很是震驚,可見股市的劇烈波動帶來的影響有多大。居民購買銀行理財,出現5%以上的年收益時往往就要開始搶,而一隻股票一日內的漲跌輕鬆就能達到10%以上,這中間的財富暴漲機會似乎永遠近在咫尺,最輕微的差異也可能導致天壤之別的投資結果。個人投資者大多是業餘的,其狀態如同搶灘登陸的戰場上沖在最前面的新兵,命運基本取決於對面的火力分佈,幾乎所有個人行動都屬徒勞。好在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不是真的戰爭,最多是充當一下群眾演員,沒有太多實質危險。然而隨著金融技術的發展,同等的安全需要更高的閃避技巧。
  2014年年中至今這段牛市有別於2006到2007年大漲行情的一個關鍵點,就在於槓桿的使用。「槓桿」簡言之就是借錢炒股,用少量的錢做老本撬動更多的錢,就像用槓桿撬動大石頭。借錢的方式有很多。拿房子作抵押或者通過信用卡來辦消費信貸都是走銀行的路子,來錢有限。還可以去證券公司做「融資融券」業務,把手裡持有的股票抵押給證券公司得來錢再投進去。此外就是各式各樣的配資機構。商業銀行、信託、配資公司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中遊離於監管體系之外的配資公司尤其火爆,甚至可以直接借你十倍的本金,並號稱迅速到賬。長沙男子就是利用這種方式,但利息往往不菲。
  槓桿投資方式最大的特徵就是放大波動。長沙男子配了四倍的資金,連同本金一共是八百五十萬。該只股票跌停一次,就意味著賬面虧損八十五萬,相當於本金的一半。而6月9日和10日兩次接近跌停,立刻就不剩任何本錢了,原本只有20%的虧損,現在放大到了100%。反之,兩個漲停板,就意味著本金的翻番。去除掉些許借款利息后,仍然大賺。這就是槓桿的凶煞與嫵媚。
  有人計算過,在上一輪牛市當中,差不多六分之一的居民儲蓄流入了股市,差不多有三萬億元,屬於自有資金,賠了不至於欠賬。而通過種種渠道借來的錢只有七八千億,只佔自有資金的一小半,其中還包括不少從銀行體系裡漏出來的資金。此輪牛市行情中,居民和企業通過銀行轉到證券公司用來交易的資金量在三萬五千億,與之前相仿,這部分錢姑且全算是自己的。借來的錢有多少呢?也差不多有三萬三千億,也就是說,大家每拿一塊錢去炒股或者買基金,就同時又借了差不多一塊錢投進去,裡外里進去兩塊,是自己老本的一倍。
  這樣的股市,意氣風發,同時殺氣縱橫。
  非兵之罪,戰之罪
  對於絕大多數小股民來說,槓桿投資都屬於域外之地,和自己關係不大。事實上,這的確需要一定的資質。以券商融資融券業務舉例,開戶門檻為50萬元,這超過絕大多數個人投資者的資金投入量。然而,正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大戶,容易被股市凌厲的殺氣所傷。這些人往往在股市浸淫已久,操盤有了一定感覺,同時熟悉各種融資門路。一旦遇到當前的大行情,就容易蠢蠢欲動。善泳者溺於水,股市也是如此。
  如果沒把風險管理好就貿然動用槓桿,那麼出了事只能說「非兵之罪,戰之罪也」。畢竟,借錢炒股的決策都是每個人自願的。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首先要放在家庭裡面去衡量。長沙男子據說暴跌之後遭受家庭巨大壓力,內外交加而走向不歸路。作為旁觀者,我們也許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地指責家庭沒有在他人生危機時刻給予最為寶貴的支持,但從當事人的角度考慮這種槓桿操作顯然突破了家庭的風險承受下限。夫妻雙方應該充分溝通好,對於家裡能承擔起多少虧損達成共識,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去操作。
  槓桿會放大股市整體的波動,必須加以合理規制。去年11月以來,我們屢次見到大盤指數以超過5%的幅度上躥下跳,背後就是有槓桿投資推波助瀾。過於波動的市場不利於公司價值的發現和健康交易風氣的形成。誠然,槓桿投資有明顯的好處,能夠適應投資者整體專業素養的成長,同時促進市場整體的有效性。但這對於股市來說屬於「高級玩具」。就好像用慣長劍的人突然操起了虎頭雙鉤,刀刃是變多了,但也更容易傷到自己。如果監管不到位而造成了弊大於利的後果,那麼政府本身也要承擔「非兵之罪」的責難。
  我們應當更積極地去看待槓桿投資這樣的事情。就好像人的成長一樣,成年人所要去處理的日常問題,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異常難辦的。但這恰構成奮鬥的理由,而不應該成為逃避的借口。我國金融體系仍在不斷市場化,其方向就是越來越放開限制,讓投資者和機構在其中按照高難度的、國際化的標準來決策。槓桿投資如果說會造成一定問題,那麼要承認這是「富貴病」—必須要治療,但不能以倒退為代價。
  規則放鬆釋放出來的自由需要更高層次的理性去駕馭。對於投資者來說,當前股指暫時失去了高昂的上衝動能,降低倉位、少借點錢是理性選擇。珍愛生命,小心槓桿,不要被反噬。個人如此,市場如此,社會也應當如此。
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2: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