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讀書分享<神的傑作>-細胞-肢體(1)

[複製鏈接]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3-6-21 16: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神的傑作——身體奧秘的發現之旅作者:(美)班德,(美)楊腓力 著


我曾試著把地球想成是某種有機體,但這種揣摩總是行不通……一天晚上,開車經過美國新英格蘭區南邊多樹的丘陵地帶時,我又在想:假如不能把它比作一個有機體,它像什麼呢?它會最像什麼呢?就在那一刻,我想出來了:它最像一個單細胞。

    ——路易-湯姆士

    我還記得第一次在顯微鏡下觀察一個活生生的細胞的情景。那時我年方二十一歲,正在英國李文斯頓大學參加熱帶衛生學的短期講習班。我們在課堂上研究寄生蟲,所用的標本都是死的,而我卻巴望能看到一個活生生的阿米巴!一天清晨,在實驗室尚未擠滿學生之前,我偷偷溜進那座紅磚的舊科學館,手裡捧著一杯才從科學館旁邊池塘里舀出來的池水。腐爛的葉子漂浮在混濁的水面上,一路散發著腐朽與死亡的氣味。

    等到我把一滴池水放上顯微鏡片時,整個宇宙在剎那間活轉了過來——顯微鏡下出現了成千成百的微生物——這些纖細的單細胞晶球體,受到顯微鏡燈光熱力的刺激,正在那兒不停地呼吸、伸展、左右游移著。我稍稍移動鏡片,匆匆瞥過那些快速活動著的有機體,繼續地尋找……啊哈!果然讓我找到了一個阿米巴。原先肉眼勉強能看到的,不過是一個半透明的藍色小片,顯微鏡卻進一步顯示出它內部的功能和作用。

    這個阿米巴似乎在喃喃地告訴我們,它是所有生物中最基本、也最原始的一個細胞。它不知用了什麼方法聚合成千上萬個旋轉的原子力量,產生了生命,使自己有別於其他任何最基本的無生物。它雖然只是一小撮膠液,卻也能完全表現的一切基本功能——呼吸、消化、排泄、分泌,以及繁殖。它甚至可以用一種很特殊的方式挪動自己——先把自己向前凸出一小塊,然後像油滴在桌面上散開一樣,毫不費力地朝前移動。這樣不斷地操作一兩個小時以後,這顆濕嗒嗒的小不點竟也能移動三分之一英寸呢!

    這個忙碌、悸動的小東西,使我第一次對生死的錯綜複雜留下了鮮明的印象。依我看,阿米巴正如一個全然自立的單元,帶有強烈的求生欲與繁殖欲,這種體認引發了我日後探索生命細胞的興趣。

    許多年後的今天,我仍在從事研究細胞的工作。唯一不同的,我是站在一個醫生的立場,專門探討人體內細胞分工合作的情形。在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卡維爾城外,密西西比河畔的沼澤地,有我工作的麻風病院,這裡我有自己的實驗室。一個寒冷的早晨,我再次趁著無人攪擾之前,趕到實驗室去。整個房間里只有頭上日光燈所發出低微的營營聲打破滿室的寂靜。

    但那個早晨我不是來研究阿米巴的,而是要來查看一隻正在冬眠的白膚變色蝙蝠——它正在實驗室冰箱中的一個盒子里睡大覺呢!我要用它來模擬人體對受傷和感染的反應。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提起來,打開雙翼,讓它呈十字形地平躺著。它的臉極像人臉,好似博物館里陳列的枯乾人頭一樣。我一直擔心它會張開眼來對我尖叫,但它卻毫無動靜地繼續沉睡著。

    當我把它的翅膀放在顯微鏡下時,我好像找到一個鑰匙孔,透過它,一個嶄新的宇宙展現在我眼前。蝙蝠翅膀下變色的皮膚顯得蒼白而透明,我可以透過表皮直接看到輸送血液的微血管,它們都在不停地搏動著。我把顯微鏡對準一條青藍色的微血管,調整后我可以看見每一個血球在微血管里推擠、碰撞及衝刺的情形。其中數目最多的是紅血球,它們個個都像平滑光亮的圓盤,中間凹進去好像油煎甜圈餅似的。每個紅血球的大小和形狀都一樣,彷彿都是從一個模子里壓出來的。

    但更有趣的是白血球,它們是生物體內抵擋外來侵略者的武裝部隊。它們的形狀與阿米巴完全一樣,也是一團臃腫、不定形的液體,當中有一粒深暗色的核心。它們先把身體收縮成像手指般的一根長條,然後就奮力向前遊動。有時它們貼在靜脈的管壁上蠕動;有時則悠哉悠哉地順著血液漂浮;有時為了流過較細的微血管,白血球不得不拉長自己的體形擠過去,這時排在它後面的紅血球,就會不耐煩地你頂我撞個沒完。

    看看這些白血球懶散的樣子,你不禁會覺得,它們在巡察自己領土這件事上,實在顯得太遲緩而缺乏效率了,那還能談得上抵禦外侮呢?不過,這只是在大敵未臨之前。我試著不弄醒蝙蝠,同時用一支鋼針刺透它的翅膀。當我戳破一條微血管時,馬上好像警鈴大響似的,受傷的微血管壁周圍的肌肉細胞立刻全部緊縮,築成一道堤防,不讓寶貴的血液流失,同時血凝素也馬上起來工作,防止血液流出皮膚表面。再過一會兒,負責打掃的細胞來了,很快地清除了所有的渣滓。而成群的纖維細胞,也就是體內的編織細胞,也都集合在傷口的四周開始工作。但最具戲劇性變化的還是那些無精打採的白血球,它們彷彿生有某種嗅覺似的(至今我們仍不知道它們是如何「感覺」到危險的),突然之間,所有在傷口附近的白血球,立刻停止漫無目的的遊盪,好像獵犬看見兔子般,從各方全對準攻擊的目標沖了過來。這時它們個個顯出自己獨特的變形本領,從血管壁重疊的細胞中,選擇最直接的捷徑,穿過肌肉擠向傷口。等它們一到,戰爭立刻開始了!

    瑞士攝影家藍納-尼爾遜(LennartNilsson),一向以善於拍攝體內各種活動的放大照片聞名。他曾通過電子顯微鏡,拍攝白血球的防禦戰。遠遠望去,一個無定形的白血球很像科學怪譚里的主角「小不點」,它們朝著一群發光的綠霉球菌蹣跚衝去,順著菌體的形狀,用自己的身體把綠黴菌密密地蓋了起來,彷彿用毯子罩住一具屍首一樣。起初,這些菌體在白血球的包裹下,還能閃出慘淡的綠光,但因白血球含有帶化學性炸藥的顆粒,一旦罩住那些綠黴菌后,這些顆粒就炸裂開來,摧毀了所有的侵略者。只需三十秒到一分鐘的時間,餘下的就只是一個個發漲的白血球了。通常,白血球的任務都是帶有自殺性的,戰爭的結果往往是自己也跟著捐軀。

    就整個身體來說,損失一個白血球算不得什麼。多數的白血球只能活幾天到幾個星期,而且人體內,除了五百億現役的白血球在每天來回做偵查工作外,骨髓中還貯藏了一百倍於此數的後備生力軍。在細胞層內,大規模的戰事更是體內每天在進行的例行公事。因為我們平日所用的玻璃杯,杯口上就可能潛伏著五萬個侵略者;而在半茶匙的唾沫里更含有十億以上的細菌。細菌隱藏在我們身體的各個地方——每洗一次手,我就可以從皮膚的褶縫裡衝掉五百萬個細菌①。

    ①當第一架顯微鏡顯示出細菌的眾多時,科學家從此就對「細菌」非常留心。許多機靈的商人開始大力推售消毒劑,卻不知這些殺菌劑不過是殺細胞劑,對好、壞細菌都一視同仁格殺勿論。其實我們也需要多宣傳一下人體的防禦系統,不必對細胞抱著「觸菌驚心」的態度。今天的美國社會受化學殺菌劑之害,遠比受細菌之害為甚,我個人倒是寧可靠自己的細胞來打這戰仗的。

    為了抵擋這種種威脅,血液里就產生一些專門對付某種特別菌體的專職白血球。身體一旦遭受像天花疫苗一類的嚴重危機,這些白血球就負有特別的使命,抱著必死的決心,專門對抗某種特別菌體的危險分子。這類白血球一輩子就在血液中巡獵、偵候。通常它們是不蒙徵召的。但一旦面對那種會摧毀人體內所有細胞的侵略者時,它們身上所帶的能力足以瓦解一切的敵人。

    我常常想到阿米巴和酷似它的白血球,兩者間所呈現的一種矛盾現象。阿米巴是個完全自立的有機體,獨自可以發展生命中一切的基本功能,它只有在攝取其他細胞作為它的食物時,才需要用上其他細胞,而白血球雖有同樣的造型和結構,卻遠不及阿米巴來得自由,因為它的責任是由另一個更大的有機體來決定,有時它甚至必須為了那個有機體而犧牲自己的生命。固然它自我表現的機會受到限制,但白血球卻比阿米巴擔負有更重要的功能。阿米巴一味躲避危險,白血球卻總是勇敢地朝著危險迎去。一個白血球能保護一個像貝多芬、牛頓、愛因斯坦……或如你我一樣的人平安地活下去!

    我有時把人體設想為社區,社區中的個人則有如白血球一樣的單細胞。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中最基本的單元,它可以只為自己活,也可以與其他細胞協力組成並維繫一個較大的有機體。這使我想起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2章中所用的比喻,他把基督的教會比作人體。因著顯微鏡的發明,帶給我較廣的視界,保羅的比喻也對我變得更有意義。保羅的比喻啟示出上帝創造時所用的一個基本原則,我也許可以根據保羅的話,另加一些補充:

    身子是一個,卻由許多細胞所組成。細胞雖多,卻仍是一個身子……設若白血球說,我不是腦細胞,所以不屬於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平身子。設若肌肉細胞對視神經細胞說,我不是視神經細胞,所以不屬於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屬於身子。若全身都是視神經細胞,人怎能走路呢?若全身都是聽覺神經,人又怎能看呢?但如今神隨自己的意思把細胞安排在人身上。若都是一樣的細胞,身子在那裡呢,但如今細胞有許多,身子卻是一個。

    這個比方對我來說,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因為一隻手、一隻腳、或一個耳朵,一旦離開了身體,並不能單獨活著,但一個細胞卻能。細胞可以忠心地成為身體的一部分,也可以固守一己的生命為自己活。有些細胞的確選擇了在人體內發展自己獨立的生命,它們享受住在身體內的各種好處,卻又同時堅持自己完全的獨立性——但這樣的細胞不是成了腫瘤細胞就是演變成了癌細胞!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42
沙發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3-6-21 16:55 | 只看該作者
對身體的了解越多, 越驚嘆於神的創造之奇妙. 這本書<神的傑作>使我了解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願意和感興趣的朋友一起分享. 如果有問題和感想,也希望我們有所討論,一起了解我們未知的領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3-6-27 10:09 | 只看該作者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3-6-21 16:55
對身體的了解越多, 越驚嘆於神的創造之奇妙. 這本書使我了解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願意和感興趣的朋友一 ...

謝謝弟兄的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3: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