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揭秘:董文華早年一舉成名真相(組圖)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6-9 04: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揭秘:董文華早年一舉成名真相(組圖)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近日,因工作關係,採訪了著名詞作家、《十五的月亮》詞作者石祥老師,就當年他為什麼要創作這首歌曲,以及董文華是怎樣一舉成名的等話題,對石祥老師進行了訪問。
   請您談談當初為什麼要創作《十五的月亮》這首歌曲。
  石祥(以下簡稱石):1984年4月,我隨《解放軍歌曲》編輯部組織的全軍歌曲創作學習班到河北省高碑店駐軍深入生活。那是一支英雄的部隊,我們到連隊想聽聽基層官兵的意見,看他們到底喜歡什麼樣的歌。
  那時候,我的創作心態正處於一種「困惑」之中。文革以前,我們戰友歌舞團音樂創作集體的聲譽和地位在軍內外名列前茅。優秀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馬兒啊你慢些走》及大型聲樂套曲《長征組歌》,都出自「戰友」這個創作集體,一些後來被稱為「紅太陽」歌曲的作品不少也是由我們創作的。文革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些具有新時代特徵的歌曲應運而生,而我們一直拿不出好的新歌來,也很著急。此次到部隊深入生活,搞些調查研究,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反思機會。
  這次深入生活,先舉辦了一次「連隊官兵到底喜愛什麼樣的歌」開卷調查會。一位指導員說:「給軍人妻子寫首歌吧!她們太辛苦了!」部隊官兵對歌曲創作的呼聲撞擊著我,我決定寫一首「軍人唱給妻子的歌」。題目寫在紙上,提起筆來卻又寫不下去了:「人稱」不好辦。稱軍嫂為「妻子」,太老氣;稱「親愛的」、「心上的人」,又覺著有點酸。晚上快熄燈了,我打開窗子想開闊一下思路,恰巧望見掛在夜空的一輪明月,驀然吟起蘇軾的著名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輪明月在天,夫妻兩地相望,你也思念,我也思念。好,用「你、我」解決了「人稱」難題。歌詞意境確定之後,《十五的月亮》這首歌詞很快就寫好了。
  


  博:怎麼想到找不是你們軍區的鐵源老師作曲呢?
  石:第二天早晨我去散步,碰上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的作曲家鐵源同志。我把《十五的月亮》歌詞給他朗誦了一遍,立即觸動了他的樂思。他說:「這首詞太好了!」說著嘴裡就哼出了曲調。後來鐵源和他住同屋的總政歌舞團的作曲家徐錫宜合作,完成了這首歌曲的音樂創作。
  博:《十五的月亮》是怎樣流傳開的?
  石:1984年5月,鐵源同志回到瀋陽軍區后又去黑龍江省軍區邊防部隊深入生活,在連隊順便教唱了這首《十五的月亮》。此時,解放軍報社文化處編輯曾凡華同志也在這裡採訪,他聽到這首歌后認為很好,專門提前回到北京發稿,《解放軍報》於6月初發表了這首歌曲,部隊很快就有人傳唱了。
  博:《十五的月亮》有三種「版本」,後來是誰唱圓的呢?
  石:最先唱這首歌的是蔣大為。一位部隊的劇作家找我,他寫了一部電視劇叫《僑鄉月豐盈》,需要一首主題歌。背景是一位軍嫂到僑鄉駐軍探望當連長的丈夫,因一些家庭小事與連長鬧彆扭,一氣之下,妻子提前回家了。八月十五過中秋節,連隊會餐時,連長百感交集,在這裡需要唱一首抒發夫妻之情的歌。這首歌正好適合劇情的需要。電視劇組請蔣大為錄了音,《僑鄉月豐盈》電視劇沒打響,主題歌也就無聲無息了。
  第二個唱這首歌的是總政歌舞團的男通俗唱法歌手柳培德。柳培德參加了1984年中秋節中央電視台組織的文藝晚會《千里共嬋娟》,他手抱著吉他,唱得深情、纏綿,很投入,給觀眾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第三個人是董文華。1984年7月的一天,還是瀋陽軍區前進歌舞團合唱隊員的董文華去鐵源家玩,一進門見鋼琴上放著一張歌片,伸手拿過來就要唱。鐵源說:「這是剛寫的,軍人唱給妻子的歌。你還沒結婚呢,不適合你唱。」後來人們聽到從練歌房裡傳出優美動聽的歌聲,是誰在唱歌?就是董文華。有一次合唱隊去助民勞動,休息時群眾歡迎文工團的演員唱歌,有人把董文華推出來演唱了《十五的月亮》,這是她第一次公開唱獨唱,受到熱烈歡迎。
  



  不久,南疆英模代表團到瀋陽軍區部隊作巡迴報告。傷殘軍人史光柱邀董文華和他一起演唱了《十五的月亮》,這一次在現場引起了強烈反響。1984年底中央電視台青年歌手大獎賽上,董文華登台演唱了《十五的月亮》。因為是第一次在中央電視台亮相,她有些緊張,發揮得不好,僅得了第三名。接著,董文華隨總政治部組織的赴前線慰問團,深入到貓耳洞里為戍邊戰士演唱《十五的月亮》。前線通訊設備較差,只能用臨時串連起來的電話傳遞。唱的、聽的,聲淚俱下,匯成了一股強大的感情洪流。董文華終於把《十五的月亮》唱圓了。
  


  博:當時有多大的反響?
  石:當時,聽眾提出意見,要我為《十五的月亮》創作一首姊妹篇,這可把我難住了。難也要干。《望星空》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構思、創作的。我設計歌詞中的主人公是個姑娘,比《十五的月亮》中的軍人妻子年輕、痴情,這樣更容易寫得時尚、空靈、優美、動聽。《望星空》還是由董文華演唱的,後來有人還採用男女聲二重唱,也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歌曲《十五的月亮》在「全國青年最喜愛的歌」評選中得票240多萬張,居一等獎榜首。全國、全軍掀起了「月亮熱」,幾乎是無處不飛「月亮」歌。「軍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成為家喻戶曉論功謙讓的「口頭禪」。
  


  一位天津郊區的軍嫂給作者寫信說:「我本來要與在邊防部隊當營長的丈夫離婚。因為我身體有病,又帶孩子又種田,實在是頂不住了。聽了歌曲《十五的月亮》,覺得好像是他唱給我聽的。我羞愧,我委屈了他,我不和他離婚了,我們要白頭偕老。」西安的一位姑娘來信說:「我和一個上前線的兵『吹了』。聽了《十五的月亮》和《望星空》,後悔極了!我又主動和他聯繫上了,不久就準備結婚。」
  當年「全國青年最喜愛的歌」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頒獎時,我在致辭中說:「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的,它的光來自太陽。」這太陽就是偉大的祖國和可愛的人民及母親、姐妹、軍嫂等這些偉大的女性,陽光就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清風朗月伴歌聲……
  作者簡介:石祥,1939年出生,河北清河人。1958年應徵入伍,現為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專業創作員、政治部文藝創作室主任。著有詩集《兵之歌》、《新的長征》、《駱駝草》,長篇報告文學《幕後珍聞》(合作),詞論集《月下詞話》等。歌詞《十五的月亮》獲解放軍第二屆文藝大獎、第一屆當代青年喜愛的歌一等獎,《八一軍旗高高飄揚》獲解放軍第二屆文藝大獎,《高舉亞運火炬》被選為第十一屆亞運會會歌並獲全國傳播獎。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015/06/09/367007.html#ixzz3cVNU0FMw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4: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