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與王岐山同樣娶姚依林之女 他太慘了(圖)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6-3 03: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與王岐山同樣娶姚依林之女 他太慘了(圖)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1949年8月生於山東蓬萊的孟學農,其妻姚明端是中共元老姚依林之女,但孟學農的官運與連襟王岐山相比,著實坎坷很多。2003年1月,孟學農當選北京市長,三個月後,因處理SARS(非典)事件不力,引咎辭職,由王岐山接班。2007年9月,孟出任山西省長;一年後,又因襄汾尾礦庫潰壩事故,再度引咎辭職。網友「舟自橫」於2009年3月31日,在個人博客發文《孟學農個人的悲劇,體制的悲劇?》指出,孟學農很可能是建國史上唯一不是因為政治鬥爭,而是因為重大公共事件兩次下台的省部級幹部。讓人欣慰的是,孟學農的兩次下台後伴隨而來的是中國政治文明的不斷發展和政治體制的逐步完善,哪怕步伐還是很小,但這也許就是孟學農個人悲劇的正面意義。全文如下。
    2010年3月6日,人民大會堂北京廳,北京代表團舉行集體會議,中央直屬機關工委副書記孟學農參加代表團團組討論

  新華網北京9月14日電2008年9月8日,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新塔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發生特別重大潰壩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根據國務院事故調查組初步調查,這是一起特別重大責任事故,在社會上造成了特別惡劣的影響。鑒於山西省省長孟學農同志、副省長張建民同志對上述事故負有領導責任,依據《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和其他有關規定,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同意接受孟學農同志引咎辭去山西省省長職務的請求,同意免去張建民同志的山西省副省長職務。

  引人關注的是,辭去省長職務的孟學農很可能是建國史上唯一不是因為政治鬥爭,而是因為重大公共事件兩次下台的省部級幹部。孟學農多舛的官運不由令人驚詫嘆息。

  兩次被迫辭職的孟學農

  早在2003年4月,當時任北京市市委副書記、北京市市長的孟學農因處理非典不力,隱瞞病情,在被免去北京市委副書記職務后辭去北京市市長職務。同時遭免職的還有衛生部黨組書記、衛生部部長張文康。

  和張文康比較,孟學農遭撤職令許多海外觀察家大感意外。孟學農出自共青團系統,即所謂的「團派」,一直被視為是胡總的愛將。孟學農可謂少年得志,30年出頭就擔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44歲官至北京市副市長,剛剛在2003年1月當選為北京市市長。據說中組部一位幹部曾評價:「學農在政界德藝雙馨,因為他從不謀私,他是一位難得的好乾部。」當時海外將他和李克強(時任河南省委書記)、李源潮(時任江蘇省委書記)、宋德福(時任福建省委書記,已故)等「團派」出身的人士一起視為中國政壇的「明日之星」。

  而且在中國,對於類似非典這類重大公共事件,政府標準的做法都是大事報小、小事報無。非典的發源地廣東在非典爆發之初就是這樣做的。作為地方首長的孟學農和管理部門首長的張文康以及他們的下屬也當然沿襲這個「傳統」。

  但是,中國再也不是以前封閉的中國,網際網路時代已阻止不了事實的傳播。他們對非典患者數字的隱瞞和宣布非典已遭到控制的謊言,造成了中國國際信譽前所未有的損失。外國元首拒絕來訪,也婉拒中國領導人到訪,廣交會的客商不敢出席訂貨,中國外交與經濟都蒙受影響。海外華人也一片罵聲。就在世界衛生組織證實北京市疫情遠比官方公布情況嚴重的四天後,張文康和孟學農同時下台。

  其實熟悉政治的都知道,在京畿重地發生這麼大的疫情,豈是一個剛上任才三個月的市長能夠隱瞞的?高層難道真的不知情?而且北京真正的一把手市委書記就沒有責任?他們的所作所為當然是出於高層一向強調的「穩定的需要」。只是「不幸」的是非典當時已難以控制,並已蔓延到國外,紙再也包不住火而已。

  值得玩味的是,當時受中央委派宣布決定的中組部部長賀國強說:「為確保首都大局的穩定,中央決定調整北京市政府主要領導。」按說這麼大一起轟動國際的事件,對主要責任人至少是撤職,但孟學農的市長職務連免職都不是,是按主動辭職處理的。

  張文康和孟學農的下台,給中國帶來標誌性的變化,那就是從此政府對於重大公共事件第一時間予以通報,並逐步建立了西方民主國家通行的問責制度。表明新一代領導人塑造執政新風氣和新形象的努力。

  正當人們開始淡忘孟學農時,當年9月29日,中組部宣布任命孟學農為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正部級)。而另一個當事人張文康不久后也就任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其實,在重大消極事件后,主要領導負有相關責任的,由一線主要領導調二線、由正職領導調副職、由重要部門領導調一般部門,在中國政壇屢見不鮮。陳希同案,北京市市長李其炎調任勞動部副部長;廈門遠華案,福建省委書記陳明義轉任省政協主席;雲南李嘉廷案,雲南省委書記令狐安調任審計署副審計長;海關走私案,海關總署署長錢冠林調任國家稅務局副局長等。但不同的是,孟學農是是在重大公共事件中被撤職(市委副書記)和辭職(市長)后被任命的。任命宣布后,在當時社會輿論中也引起一陣小的波瀾。

  按照中國政壇的傳統,主要官員調離后,再重返一線正職崗位是很難了。讓人們再次感到驚奇的是,2007年8月,孟學農又調任山西省委副書記,9月任山西省副省長、代省長。2008年1月當選為山西省省長。也許孟學農註定官途坎坷,任代省長同樣不到三個月,就發生了著名的山西洪洞縣百人礦難事件。孟學農不得不代表山西省政府向國務院作檢查。直到這次襄汾發生潰壩事件,死亡超過250人。孟學農再一次被撤銷省委副書記職務,並再次辭去省長職務。

  據說當初孟學農調任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後,孟從未在任何場合有所怨言,工作勤勤懇懇,好不容易等到了東山再起。孟學農想必躊躇滿志,希望一掃前恥。而中央把孟調至礦難頻發,重大公共事件不斷的山西,未嘗沒有希望他哪裡跌倒就在哪爬起、以便日後重用的意思。公正的說,孟學農在山西這一年還是做的不錯的,來到山西后孟一度都沒有配專職秘書,喜歡輕車簡從,走遍了山西的山山水水,在打擊非法煤礦窯的同時,也注重環保,一度有「環保省長」的稱號。

  但是山西的問題是積重難返的。頻發的礦難表面上礦主和窯主們為追求利潤不遵紀守法,實際上是各級官員腐敗所致。那些煤炭礦主和窯主們,要麼取得礦窯經營權的時候和工程層層轉包一樣,前面已經轉了好幾道手,大部分的利潤已給那些有權力有關係的拿走;要麼礦主和窯主們本身只是一個幾個甚至一批官員的代理人。前者為了及早拿回成本而不惜違法生產,而後者根本就是肆無忌憚。這根本不是孟學農一個外調官員短期內能解決的。出了大問題,卻只能由這個外來戶給大大小小的地頭蛇們買單。

  這次接替孟學農的是王君。王君是山西大同人,按照不成文的規定是不能在家鄉做省長的,但是看看王君曾擔任大同煤礦局局長、國家煤炭工業局副局長、國家安監總局局長的經歷,可看出中央已認識到問題癥結,下大力整治山西的決心。

  直到前不久都有傳聞說,在山西省委書記任上待了7年的張寶順即將調往中央,孟學農會順理成章成為省委書記。省長則由剛從華能國際調往山西的李小鵬或太原市委書記申維辰接任。但是這一切已成鏡花水月。對比同期的李克強即將成為下屆總理,李源潮不出意外將成為政治局常委,而當初接替他擔任北京市市長的王岐山也將成為第一副總理(王是前副總理姚依林的女婿,有傳聞孟也是,估計不大可信),基本已無東山再起希望的孟學農想必不勝唏噓!

  值得反思的是,孟學農個人的悲劇是整個現行體製造成的。如果非典發生在政治文明逐步發展的今天,孟學農絕對不會也不敢隱瞞,也就不會因秉承上意而做替罪羊,四川大地震就是明顯的例子。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中國要真正實行問責制度,就不會有孟學農的東山再起。問責制度的本意是對行政責任問責的對象行政過錯的處罰,如果受處罰后都能易地或易部門做官,問責制度存在的意義何在?孟也許是個能吏,但是制度本質上不是為好人、恰恰相反是基於人性本惡而建立的,而且制度建立后也應該無人能夠例外。

  如果能從制度上預防和懲治貪污腐敗,地方和部門的貪官污吏就不會層出不窮、盤根錯節。也就很可能不會有孟學農這個外來戶「有力殺賊,無力回天」的再次下台。

  讓人欣慰的是,孟學農的兩次下台後伴隨而來的是中國政治文明的不斷發展和政治體制的逐步完善,哪怕步伐還是很小,但這也許就是孟學農個人悲劇的正面意義。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bvunr6zc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6: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