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寇研:我們都在反季節生長

[複製鏈接]

551

主題

681

帖子

33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泰山不倒松

Rank: 4

積分
33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泰山北斗 發表於 2015-6-1 14: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兒童節已至,隨著《虎媽貓爸》的熱播,孩子的教育問題再度掀起討論熱潮。即使不看該電視劇,但聽「虎媽」一詞,已知來者不善,讓人想起幾年前美籍華人蔡美兒的《虎媽戰歌》中許多讓人看了頭髮都要炸起來的故事。事關孩子教育,不管是現實版的虎媽還是電視劇版的虎媽,熱議重點無非都集中在兩個方面:是嚴加管教逼成學霸呢?還是散養式任其自我發展呢?

  其實,對於焦慮中的中國父母,所謂散養,就像許多聽上去很美的辭彙,「田園牧歌」、「藍天白雲」等,說說而已,過一下嘴癮。散養只是個傳說,從來就不在考慮之中,中國父母在討論和著力尋求的,不過是「嚴加管教」與「散養」的臨界點。

  所謂臨界點,簡言之,便是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潛力,保證其成學霸,又不能學傻,還得小心地不引爆孩子的叛逆情緒,防止造成諸如離家出走的惡果。蔡美兒二女兒路易莎,門門功課都得「A」,12歲即坐上耶魯青年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手的交椅,但路易莎「以一種平淡、麻木不仁的語氣對母親講話,對母親冷漠、厲聲呵斥母親,說自己不愛她,認為母親每一秒鐘都讓她的自我感覺一落千丈,說母親毀了她的生活」——這種局面無疑也會讓家長背脊發涼。

  想起前不久發生的兩個悲慘故事。廣西兩歲男孩被其二伯灌了二兩米酒,導致酒精中毒,腦損傷。米酒已然如此,白酒對孩子的傷害可想而知。所以,另一個2歲的四川男孩被所謂父親的朋友灌下二兩白酒後中毒而亡。六一兒童節將至,再提這兩件事情,似乎有些掃了大家過節的興緻。

  但仔細思量,無論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還是酒桌上也許僅僅為了好玩而哄孩子喝酒致死,都有一個共同點:大人們見不得孩子像個孩子的樣子,見不得他們無憂無慮、無所事事,非要他們當學霸,非要看看他們喝了酒的樣子。馬克斯•韋伯在考查中國古代讀書人小時候的家庭教育后寫道:「家庭教育主要是在灌輸一種大大超乎西方人所能想象的禮儀;那是一種特彆強調對父母、對所有的長輩及一般長者恭順與尊敬的禮儀。」又豈止是禮儀?被灌輸的當然還有大人的那一整套價值觀。

  在我們讚美早熟、輕視童真的儒家傳統中,孩子以及孩子本應有的天性,是沒有地位可言的。流傳下來的故事,如孔融讓梨、曹沖稱象、岳母刺字等等表明,孩子要像大人那般表現,才能得到大人的讚賞。迄今,「小大人」不還是對孩子所謂懂事的最隆重讚美嗎?

  作家阿城曾經寫道:「兒童時代便真實地做一個兒童,不要充大;青年時便熱情地做一個青年,狂一些也沒關係;中年時便認認真真地做一個中年人,為家庭為國家負起應有的責任,自有中年的色彩與自豪。非要擠進青年行列,鬍子颳得再乾淨也仍有一片青,很尷尬。」阿城主張每個年齡段與其該有的做派,應該像四季一樣自然、明朗,歷歷在目,這聽起來很美好,卻又像是烏托邦的願景。因為實際上我們都在反季節生長。

  當孩子們胼手砥足,在起跑線掙扎,成年人的行為則逐漸像個孩子。老早就有學者指出,城市文明的一個顯著特徵即對年輕的崇拜,城市中起碼有一半的產業,都和「你看起來好年輕」相關,而科技無疑強化了這一特徵,直抵幼稚化。借兒童節的名義,成人開始過起了自己的六一。微博上,大家聚在一起,回顧自己童年生活那些令人賞心悅目的故事,滾鐵環、賣啤酒瓶、吃冰棍、吃棒棒糖……不獨在微博撒嬌,現實生活中也有各種慶祝方式,傳遞俏皮簡訊,開派對,互贈小禮物等等。這些形式本身也許不值得小題大做,但是以此輻射開來的網路世界中的普遍賣萌現象,似乎又不止是每年六一小小放縱一把那麼簡單。

  單看許多戲仿兒童口齒不清的網路流行語便知,孩紙、腫么了、醬紫、么么噠、親、親親……另一方面,「親」也已經從網友間的無聊寒暄,登堂入室,最終在網店安營紮寨,成為導購專用語,就像實體店門迎的「歡迎光臨」。現如今,你若網上購物,收到這樣的煽情簡訊,也實屬正常了:「親愛的主人,萌噠噠的××已經快馬加鞭的朝著您所在地狂奔而去。主人稍候喲。」你固然可說這只是一種商業策略,它卻在另一方面反映了受眾的受用。

  但意味深長的是,網路時代,語言的嗲化、幼稚化和語言暴力是共生的。我們孩子般撒嬌賣萌地兜售著自己的可愛、呆萌,同時,我們也孩子般毫不剋制、控制自己情緒,用盡所有惡毒的語言去攻擊一個無辜的陌生人,只因為心情不爽。

  於是,六一也許是這樣的情形:當我們悠哉樂哉,自由穿越在「親」、「么么噠」中時,孩子們可能只希望多出半天假期,擁有安安靜靜地吃完一盒冰淇淋的權利。
頻繁回頭的人,走不了多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7: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