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為二戰做了多大貢獻?(組圖)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5-31 15: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軍在中國關內戰死40餘萬人,逾百萬日軍向中國戰區投降

  判斷一個戰場對整個戰局做了多少貢獻,消滅敵對武裝力量,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數據。日本侵華部隊主要是陸軍,其海軍的主戰場在太平洋,日本聯合艦隊有410 艘軍艦被擊沉,包括幾乎全部主力戰艦:21艘航母、11艘戰列艦和39艘巡洋艦;戰爭結束時,能出海的軍艦僅剩下43艘。另有合計40.9萬名聯合艦隊官兵戰死在太平洋。①

  陸軍方面,讓我們來看一下戰爭期間日本陸軍的分佈情況②:

  

  二戰期間,日軍不同年份在各地駐紮情況。

  從表中可以看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后不斷擴軍,至戰爭結束時,師團總數增加了6倍以上,中國關內的師團數量長期維持在23—26個之間。

  空軍方面,日本有著強大的空中力量,設有陸軍航空兵與海軍航空兵。在中國戰場,日本投入的大量戰機,被中國飛行員與蘇聯、美國援華飛行員擊落不少。如僅海軍航空隊就有554架飛機被擊落,615架飛機受傷。③

  1945 年8月,約有737萬日軍向盟軍投降,其中屬於中國戰區的有中國派遣軍105萬人、日本海軍4萬人、駐台日軍16萬人。另據日本厚生省戰後統計,日軍戰時戰死185萬人,其中在中國關內戰死40.46萬人(投降后又死亡5.11萬人),在東北戰死2.65萬人(投降后又死亡2.02萬人),在台灣戰死 3.74萬人,在緬甸、印度戰死16.19萬人,剩下的約120萬日軍,則死於太平洋戰場。④

  

  1937年9月10日,在中國平漢線戰場的日軍士兵。 

  中國對日軍的牽製作用相當之大,足以影響整個二戰全局

  消滅敵對武裝力量的數據,其實還遠遠不是判斷對戰局貢獻的唯一標準。二戰中,如果沒有中國戰場的存在,整個戰局發展可能都會不一樣。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中國的長期抵抗,延滯了日本的「北進」與「南進」。1938年張鼓峰事件、1939年諾門坎戰役,日蘇兩次衝突,都因為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關內,而被蘇軍擊敗。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日本國內有人提議「北進」,與德國夾擊蘇聯,但最終未能通過。如當時的日軍參謀總長杉山元所說: 「日本現在中國使用兵力很大,(對蘇開戰) 實際上辦不到」。——進攻蘇聯的話,需抽調大量陸軍,海軍是沒有用武之地的。也是由於中國的牽製作用,使蘇聯敢於從遠東抽出一部分兵力投入對德作戰,德國主力被牢牢吸引,無力在北非、中東對英美展開大規模攻勢。⑤日本遲遲沒能征服中國,更讓其在「南進」問題上一度搖擺不定。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基於自身利益,採取「先德後日」的戰略。這個戰略得以實施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中國必須能在遠東牽制住相當數量的日軍。日本輕易攻佔東南亞大部分地區后,計劃進攻澳大利亞,一面截斷美國與西南太平洋的聯繫,一面憑藉太平洋上的資源繼續擴張。日本判斷,要實現這一目標,至少需要12個師團的兵力。當時的情況是,「要撥出這麼巨大的兵力,需要大幅度削減滿洲方面的對蘇戰備和中國方面的戰場,這就將使整個戰略態勢陷於極大不利。」⑥日軍沒有西進印度,除了同樣的兵源問題外,也是由於中國局勢不定,無法建立一個穩定後方。

  對於中國在此期間發揮的作用,美國非常清楚。羅斯福曾對兒子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們並且可以一直衝向中東」,同盟友「德國配合起來,舉行一個大規模的夾攻,在近東會師,把俄國完全隔離起來,吞併埃及,切斷通過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⑦那樣的話,盟國將面臨被各個擊破的危險。

  因此,美國援華不僅僅是同情中國,更多的是為了世界反法西斯大局。1942年,美國總統特使居里對蔣介石說:「余屢聞中國對美國援助表示感謝之意,實則中國並無向美致謝之必要。總統曾言,美國以租借法案器材往赴盟國,盟國之自衛,亦即助美國,換言之,美國所供給之物資,實即為美國之安全而用。」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的這些作用,不該被忽視。

  

  第二次菲律賓戰役期間,麥克阿瑟將軍及其助手登陸萊特島。

  註釋:

  ①③(日)伊藤正德:《聯合艦隊的覆滅》,海洋出版社1991年,第303、308、305頁;②李惠等:《侵華日軍序列沿革》,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第271 頁,轉引自馬軍:《對「中國戰場決定性地位」的再思考》,《史林》1999年第2期;④《日本陸海軍事典》引用厚生省1956年3月的調查數據,轉引自張明金、劉立勤:《侵華日軍歷史上的105個師團》,解放軍出版社2010年,第426—427頁;⑤侯成德:《二戰期間大國關係中的中國戰場》,《世界歷史》1996年第4期;⑥韓永利:《戰時美國戰略與「保持中國於戰爭之中」》,《中國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學術研討會文集》;⑦(美)小羅斯福:《羅斯福見聞秘錄》,新群出版社1949年,第49頁。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