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讀明史:真正出了海瑞我又受不了(組圖)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5-28 14: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澤東


  本文摘自《人民政協報》 作者:胡長明 原標題:毛澤東:《明史》我看了最生氣

  酷愛歷史的毛澤東通讀過「二十四史」,對歷朝歷代的興衰治亂、文治武功皆有研究和體悟。其中《明史》是毛澤東圈點最多、體悟最深的史書之一。

   對朱元璋研究得比較仔細

  1964年5月,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

  朱元璋以一個落魄的和尚,十五載而成帝業,是繼劉邦之後又一個出身卑微、起自草莽的平民皇帝。毛澤東對這種現象深有感觸,他通過對比,得出了不要小看「大老粗」、「老粗出人物」的結論。朱元璋大字不識一個,卻善於從戰爭中學習,多謀而又善斷。毛澤東對朱元璋卓越的軍事才能給予過很高的評價,曾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1948年11月,明史專家吳晗輾轉來到河北省平山縣的西柏坡,將他在當年8月份寫完準備再版的《朱元璋傳》的修改稿送請毛澤東閱正。正在指揮解放戰爭的毛澤東擠出時間仔細閱讀了書稿,還約請吳晗深談了兩次。隔了幾天,毛澤東在退還《朱元璋傳》原稿時,還特地給吳晗寫了信。信中對吳晗苦心為朱元璋立傳稱道有加,但又指出吳晗「似尚未完全接受歷史唯物主義作為觀察歷史的方法論」。毛澤東和吳晗在對朱元璋的評價問題上存在一定差異。在毛澤東眼中,唯物史觀亦可稱做「奴隸史觀」,認為是底層人民在創造歷史,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都程度不同地推動了歷史的進步。朱元璋作為農民起義的首領,亦當做如是觀。而吳晗的《朱元璋傳》卻以朱元璋影射蔣介石,顯然沒有貫徹唯物史觀的階級觀點。

  新中國成立后,吳晗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從1954年開始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重新寫了《朱元璋傳》,並再次呈送毛澤東以博指教。毛澤東對吳晗的修改表示滿意。

  稱朱棣「搞得比較好」

  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位沒幾天的建文帝朱允 焚死,朱棣奪取了帝位。

  毛澤東在讀清人谷應泰所撰《明史紀事本末》時,仔細揣摩了朱棣造反奪取皇位的過程,並多有評論。朱棣在與南京對峙的過程中出生入死,打過許多漂亮的勝仗,特別是建文二年(1400年)的白溝河戰役(戰場在今河北雄縣),朱棣將李景隆等率領的勤王之師打得大敗。但在隨後的東昌戰役中,朱棣驕傲輕敵,結果被盛庸等擊敗,被擒斬萬餘人。當時朱棣身處重圍,奮力死戰才得以逃脫。毛澤東在對比了兩次戰役之後評論道:「白溝河大勝之後,宜有此敗。」這就是說,朱棣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註定會有閃失。毛澤東曾多次告誡軍事將領不要「犯大勝之後驕傲的錯誤」,想必是從中得到過啟發。

  朱棣後來重整旗鼓,千里奔襲,竟然兵臨南京城下。建文帝多次派人前往朱棣大營,許以割地求和。但朱棣不為所動,口口聲聲要捉拿「奸臣」,顯出咄咄逼人的架勢。毛澤東讀至此寫道:「始終以索戰犯為詞,使南京無法答允。」言下之意,朱棣是有意將矛盾尖銳化,以遂其奪取天下之志。朱棣兵臨南京城下,實際上是孤軍深入,帶有相當的冒險性。

  朱棣登上皇位后不久遷都北京,並屢次北征。在其治下,幅員之廣超越漢唐,受朝命而入貢者幾達三十國,可謂武功赫赫,威震殊俗。特別是他遷都北京更是明智之舉,奠定了明朝近300年的基業,其雄武之略不減其父,所以毛澤東稱讚朱元璋、朱棣父子在位「搞得比較好」,同屬於有作為的皇帝。

   對嘉靖皇帝很不以為然

  除了朱元璋父子,毛澤東提到較多的另一個明朝皇帝是嘉靖皇帝朱厚 。明朝由盛到衰,嘉靖當政是重大的轉折點。但人們談到明朝的歷史,大都以為萬曆皇帝對明朝走向滅亡負有重大責任,認為明朝「實亡於萬曆」。

  其實不然,《明史》在評價嘉靖皇帝時寫道:「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所以明朝真正走下坡路,是從嘉靖開始的。

  毛澤東對嘉靖皇帝很不以為然,說他「煉丹修道,昏庸老朽,坐了四十幾年天下,就是不辦事」。這個評價恰如其分。嘉靖初登大位時曾大刀闊斧地革弊圖新,裁汰特務機關,廣行寬恤之政,頗有明君氣象。但不久便玩弄權術,耽於享樂。他倚重嚴嵩等奸臣殘害忠良,經常廷杖大臣,又特別崇通道教,醉心於齋醮、方術、祥瑞等無聊之事。

  鑒此,御史楊爵沉痛進諫,期望嘉靖「念祖宗創業之艱難,思今日守成之不易,覽臣所奏,賜之施行」。可是嘉靖皇帝非但不聽,還將楊爵下獄論罪。毛澤東在讀《明史·楊爵傳》時旁批了四個字:「靡不有初。」下筆似有無限感慨。「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句話見諸《詩經》,意思是說人們大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很少有人能夠善始善終。

   對「海瑞精神」心存矛盾

  楊爵獲罪后,朝臣無敢言時政者,唯獨海瑞冒死進諫。毛澤東熟讀《明史·海瑞傳》,被海瑞等忠直之士在國難當頭之時表現出的氣概所打動。1959年4月,上海會議期間,他大力提倡「海瑞精神」,號召大家就「大躍進」、人民公社化以來的種種失誤大膽陳言,將「五不怕」精神與海瑞的直言進諫結合起來。

  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到他曾建議彭德懷讀《明史·海瑞傳》,又問周恩來看過沒有,周恩來說看過了。毛澤東這樣不厭其煩地向大家推薦海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期望黨內講真話,以便及時糾正政策失誤的急迫心情。

  但在另一方面,毛澤東對黨內出「海瑞」尚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早在1958年3月的成都會議上,毛澤東在提倡講真話的同時,就提醒大家講話要善於選擇說話的時機,不講策略也不行。他舉例說:「明朝反魏忠賢的那些人,不講策略,自己被消滅,當時落得皇帝不喜歡。」即使在上海會議大力提倡「海瑞精神」期間,毛澤東還私下對人說:「講海瑞,我很後悔。可能真正出了海瑞,我又受不了。」因此,當時胡喬木分析說,毛澤東號召大家學海瑞,實際上還是要求不要出「海瑞」 式尖銳的人物。

  毛澤東在對「海瑞精神」上的矛盾心理,說明從歷史中吸取教益也並非一件易事,它受到主客觀各種條件的制約。1959年廬山會議上,彭德懷披肝瀝膽上陳「萬言書」,結果被冠以「右傾機會主義」的帽子。毛澤東對此事件的解釋是:「海瑞搬了家了,海瑞是明朝的左派,代表市民階級和經營商業中的大官僚。現在搬到右傾司令部去了,向著馬克思主義作鬥爭。這樣的海瑞,是右派海瑞。」「海瑞歷來是左派,左派海瑞我喜歡。現在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批評缺點,是對的,我支持左派海瑞。」

  1960年,明史專家吳晗應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之約,創作了以「左派海瑞」與「右派官僚集團」做鬥爭為主線的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然而這齣戲在「文革」前夕卻被視作為彭德懷翻案的「大毒草」。

   細品明詩、筆記小說

  毛澤東在研究明史的過程中除關注其興衰治亂外,還特別留意明朝的文學源流及其成就。

  在一般文人乃至文學大家心目中,明朝的詩詞創作乏善可陳。毛澤東開始也是這麼認為的,但通過閱讀《明詩綜》等史料,他改變了看法。1957年1月,他同詩人袁水拍、臧克家等人談話時曾說:「我過去以為明朝的詩沒有好的,《明詩綜》沒有看頭,但其中有李攀龍、高啟等人的好詩。」

  毛澤東對作為「初明四傑」之一的高啟推崇有加,尤其喜愛他創作的一首詠梅詩。1961年11月6日,為查找這首詩的全文,毛澤東一天內給秘書田家英連寫了三封信。早晨6時,毛澤東請田家英替他找宋人林逋的詩文集。8時半,又寫道:「有一首七言律詩,其中兩句是『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是詠梅的,請找出全詩八句給我,能於今日下午交來則最好。何時何人寫的,記不起來,似是林逋寫的,但查林集沒有,請你再查一下。」不久,再寫信說:「又記起來了,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瓊枝(原詩為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下四句忘了,請問一下文史館老先生便知。」田家英很快查明該詩為明朝高啟寫的《梅花》九首之一,后四句是:「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隨後,毛澤東用草體書寫了全詩,並在右起處大大地寫上「高啟」二字,還註明:「字季迪,明朝最偉大的詩人。」

  在中國文學史上,明朝是一個以小說見長的王朝。明代近300年間,小說的題材之廣、種類之多、成就之高均令人嘆為觀止。鴻篇巨製便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毛澤東對這幾部小說均有大量的點評,本文不再贅述。這裡只就毛澤東評點明代筆記小說的情況做些介紹。

  在毛澤東的書房中,保存了大量的明代筆記小說。在閱讀過程中,毛澤東留下不少即興評點的文字,可以幫助我們體察他的內心世界。明末大才子馮夢龍所編的《智囊》一書,是毛澤東評點最多的一部筆記小說。其中《兵智部·制勝》講了田忌賽馬的故事。馮夢龍接著又引唐太宗說自己「自少經略四方,頗知用兵之要,每觀敵戰,則知其強弱」的話,說這是用孫子之法也。毛澤東發揮道:「所謂以弱當強,就是以少數兵力佯攻敵諸路大軍。所謂以強當弱,就是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以五六倍於敵人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圍,聚而殲之。」接下來在談圍魏救趙的故事後又感嘆:「攻魏救趙,因敗魏軍,千古高手。」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1: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