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澤華:常春藤盟校充滿「特權堡壘」?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5-5-27 10: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對於私立大學而言,金錢是乳母。你只能讓這些學校在吸納捐贈時盡量公正行事,卻沒辦法徹底斷絕他們以名額換捐款的衝動。

  最近,一篇發表在新媒體Vice上的名為「去常春藤上學很差勁」的文章,再次把上大學是不是應該追逐名校的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文中對這些學校的描述幾乎觸目驚心:難以想象的財富、特權、殘酷、虛偽和壓力。

  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私立大學聯盟,常春藤盟校對青年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對本地人都難以企及的「上流」名校,對於移民學生和外國學生而言,更是肩背難望。

  與享受聯邦政府撥款的公立大學相比,這些靠社會捐贈生存的私立大學,對金錢又有著更強烈的偏好。據統計,盟校的學費額度大約是普通公立大學學費的兩倍。一個學生每年的學費也幾近一個普通中產家庭的年收入。高昂的學費讓很多人望而卻步,然而,「的確也有一些人克服瘋狂環境、貧窮和歧視來到這裡,但他們不是大多數。」

  有了錢,可以造就一些更「財大氣粗」的科學研究優勢和人才培養模式,讓學校更加出眾、牌頭更加響亮。但為了錢,又不得不開一些口子,讓一些願意捐錢的金主有更多的機會把子女送進來,甚至是讓一些知名校友實現與學校感情紐帶的「家族傳承」。對於私立大學而言,金錢是乳母。就像政治獻金被視作一種不可扼殺的「權利」一樣,你只能讓這些學校在吸納捐贈時盡量公正行事,卻沒辦法徹底斷絕他們以名額換捐款的衝動。

  入門階段的這些「不平等」競爭,盟校這等「特權的堡壘」漸漸形成。在盟校讀書的學生,可以享受全程辛苦但有前景的精英教育。譬如,有志於從政的,可以由同是校友的父輩的推薦,直接進入政治上層。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是盟校中哈佛大學畢業的高材生,這一經歷讓他在當政后與美國東部權勢集團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而肯尼迪遇刺后,畢業於西部得克薩斯州一所師範學院的繼任者林登·約翰遜,到下台前也始終沒找到一種與東部同僚「平起平坐」所需的心理平衡。渾身上下的牛仔氣,碰到文質彬彬的書齋氣,總有一點點的自卑。

  這就是美國「精英統治」的奇特生態,廣受社會大眾批評,卻又無可奈何。

  對於外國學生而言,盟校精英式的教育,可以讓你有更開闊的視野、更強大的競爭力。但更關鍵的問題是,你是不是一個有志向的人。以金錢作為人生唯一目標的人,終會為金錢問題所困,無論多少都不會滿足。課堂教育上,亞洲學生的成績更可能一路飄A,以更優異的成績畢業。社會關係上,他們卻經常難以像本地人那樣有可以延展的政商圈子。這是高分「低能」的又一種變異。

  更要命的是,在盟校這樣的精英圈子中,外來者更容易雙重沾染土豪的「傲慢」和窮人的「偏見」。為什麼我比他(她)更優秀,卻沒有更好的就業前景?沒有金錢和物慾之外的追求,也就沒有辦法在精英教育的缺陷面前站穩陣腳,一旦特權優越感的泡沫破裂,就會更快地掉下隊來。教育是一種投資,但如果以金錢的短線回報作為得失衡量標準,選常春藤盟校絕對是一種錯誤。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5: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