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失意的中國教授 為何被美國誘捕了?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5-22 09: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個失意的中國教授 為何被美國誘捕了?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美國司法部網站5月19日公布了張浩在洛杉磯被捕的消息,包括他本人在內的6名中國公民都因涉嫌經濟間諜罪及盜竊商業機密罪被聯邦地區法院起訴。
  被指控的3名中國男子張浩、龐慰、陳津平都是天津大學的在職教授,他們同時也是諾思(天津)微系統有限公司(下簡稱諾思公司)的核心成員。
  20日至21日間,《僑報》記者對這家公司及天津大學採訪時發現,作為案件主角的張浩及龐慰二人在中國國內的創業並不順利,上述涉案公司自2012年起處於蟄伏狀態。他們至今未發布任何一款產品,中國的行業內人士因此感到疑惑:何以一家毫無作為的公司會值得美國如此大費周章?
  探訪:消失的公司
  20日,張浩在美國被抓捕和審訊的消息在中國網際網路上開始傳播以後,《僑報》記者試圖尋找這家位於天津的中國公司,可是無論在網際網路上還是天津開發區的物理地址上,公司皆已人去樓空。
  20日,域名為www.rofsmicro.com的網站顯示為諾思官方網站。但是這家網站上除了公司簡介外已無任何文字信息。網站上所留的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而客服QQ號碼則轉到一家負責網站建設的外包公司。其所預留的兩個被認證的微博賬號也空空如也,既沒有博文也沒有粉絲和關注者。
  21日,這家網站已經被完全關閉。
  根據網站所公布的公司辦公地址,《僑報》記者來到位於天津市南開區的信誠大廈。其辦公室早在一年前已被一家房地產公司承租。城信大廈的物業管理人員證實,諾思公司一年前已經搬走,但具體搬往何處他們並不清楚。
  2012年,這家公司曾經發布招聘廣告,但是當時負責招聘的唐斌在2012年就已經離職。問起公司地址一事,他對《僑報》記者說,「這樣的公司搬家很正常」 。
  根據公司的註冊信息,記者又來到位於天津新區天大科技園內的辦公室。這個辦公室位於另一家名為天津微納製造技術有限公司的辦公區域內,大門緊鎖,且沒有懸掛任何與諾思有關的門牌。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這家天津微納製造技術有限公司正是諾思的法人股東。該公司一位職員對《僑報》記者說,諾思公司只是使用了其辦公區域內的一間辦公室作為註冊地址,包括龐慰和張浩在內的諾思員工在過去兩年內很少在這裡露面。
    擱淺的項目
  上述已經關閉的諾思公司網站之前在僅有的公司介紹中稱,諾思(天津)微系統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由歸國留學人員創辦的高科技企業。公司總註冊資本人民幣1.5億元,廠房和研發中心總佔地面積2.7萬平方米。
  天津技術開發區環保局2012年公布的一份環境評估報告顯示,諾思公司曾於2012年之前申報了一個工廠項目。項目總投資2億4500萬元,採購生產設備共計84台(套)組建MEMS射頻濾波晶元晶圓生產線。建築面積共計2萬1595.57平方米,主要建設2座生產廠房、1座研發樓、1座綜合樓、2座門衛室、廢水處理站等。
  但是實際上這個早在2012年就已經通過環評的項目一直沒有正式開工建設。《僑報》記者看到,這塊位於天津技術開發區西區的數十畝土地至今仍處於荒蕪狀態,沒有任何動工痕迹。
  麥姆斯諮詢公司是中國微納(MEMS)領域的一家諮詢公司。2012年,這一項目提交環評之初,該公司負責人劉銘(化名)還曾經在微博上幫該項目做過推薦。
  「但是這個項目很快就擱淺了,一直沒有動工建設」劉銘對《僑報》記者說,擱淺的原因可能是投資人信心不足。
  「這個項目的主導者是張浩和龐慰,兩人雖然都有美國的工作經驗和高學歷,但是他們畢竟太年輕,」他說,「而恰恰他們要從事的又是最尖端的技術領域,一款產品從研發到市場化需要5到8年的時間,幾個億的資金投給兩個年輕人需要勇氣。」
  他透露,2012年前,諾思曾經聚集了一大批中國MEMS領域的高級人才,但是由於那時投資出現了問題,核心團隊逐步離開。
  上述天津微納的員工也向《僑報》記者證實,前不久還聽說龐慰在尋找風投,但是一直不順利。
  失意的學者
  諾思公司曾經是中國微納領域的一個希望。在龐慰等人回國之前,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核心科技研究方面處於空白狀態。民用方面中國手機製造商完全依靠美國AVAGO和SKYWORKS的晶元。
  中國市場統計部門對這項技術的價值潛力做了估算:從2014年初酷派推出的千元級4G手機來看,每部手機中包含濾波器晶元約30顆,若按每部手機的濾波器價值40元計算,市場容量在400億元以上。
  劉銘說,2009年前後,天津招商局的官員曾經到美國招商,遇到了張浩和龐慰這一波華人,知道他們會這項技術便邀請他們回國創業。當時還說天津大學正好希望開設這方面的課程,同時也可以聘請他們回國當教授。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張浩、龐慰帶著夢想回到了中國,也成為當時中國MEMS領域的新星。為了這一批技術新星,新華社在2010年還刊登了文章,讚揚這兩位剛滿30歲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實際上,張浩等人辦公司一事一直進展不順利,直到今日,該公司沒有一款民用產品面世。
  然而他們的夢想並沒有破滅。2014年,張浩曾經接受中國媒體採訪。他表示,2013年中國手機出貨量超過15億隻,所有手機的濾波晶元全部從國外進口,無國產手機射頻濾波晶元廠商能夠大規模提供這種產品。諾思有多種無線通信射頻前端MEMS晶元、模塊、應用方案,核心產品技術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比如諾思研發的FBAR諧振器,工作頻率在400MHz~10GHz頻段,覆蓋了包括無線通訊手持設備、導航、測繪設備等在內的主要通訊波段。此外,諾思還研發出高性能3G WCDMA雙工器RS2901A、WiFi濾波器RSFP2402D、GPS導航濾波器RS1501D等,」張浩在上述採訪中說。
    起訴之後
  過去兩年中,張浩與龐慰一直在天津大學校內進行試驗和研發。讓劉銘感到不解的是,為何這樣一個研發機構會被美國聯邦以間諜罪起訴。
  「一般的侵權認定程序是,如果一款產品面世,美國調查機構有可能以商業途徑購買這款商品,並對相似性做出鑒定,但是他們並沒有產品,那麼侵權的證據從何而來呢?」他說,「而且,就算侵權也應該是知識產權案件,起訴的主體應該是AVAGO或者SKYWORK這些公司,即使罪名成立,最多也是公司破產。」
  劉銘認為,美國的這項指控肯定沒有充足的證據。以間諜罪起訴,可能是美國調查人員認為張浩等人曾經在美國國防部的項目下工作過,認為他們把涉及軍事領域的技術帶回中國,有可能涉及國家安全問題。
  劉銘稱,諾思公司目前正在從事MEMS研發,應用半導體設備、光刻和腐蝕工藝。他們在天津大學有10多台設備。這些技術可以運用於民用領域,即手機天線濾波。這項技術在軍事領域也可用於雷達接受電磁波和信號的調製解調。
  公開的資料顯示,張浩、龐慰、陳津平皆是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教師。該學院在中國精密機械儀器專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項目下建有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光機電系統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納製造與測量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醫學檢測技術與儀器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天津市微納製造技術工程中心等研發機構。
  種種跡象表明,天津大學在過去兩年中是張浩等人的唯一支持者。《騰訊新聞》21日引述一位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學院的匿名人士表態稱,當時張浩並未提出要和天津大學合辦企業。但是天津大學在這方面非常自由,允許學術在產業方面的發展。
  該匿名人士稱,2009年張浩到天津大學入職時,其曾仔細詢問過他和美方的這項專利技術有沒有聯繫,會不會有專利重疊,當時張浩對他的回復是「沒有什麼問題」,「我每次對他評估都要問他這個事情」。
  北京時間21日上午,《僑報》記者來到位於天津大學的微光機電系統技術實驗室門口,一位實驗室的工作人員稱,陳津平當日在正常上班。但《僑報》記者撥打其辦公室電話並沒有聯繫到他本人,接電話的人員稱他今天早上來上班,但是人不在辦公室。
  騰訊的上述報道稱,除了被捕的張浩之外,涉及的其餘天津大學相關人員仍在正常工作,並未受到此事影響。
  目前,天津大學方面仍然拒絕對此事做出官方評論,張浩所在的學院和研究室都拒絕接受採訪。該校宣傳部的宋雪峰老師稱,該案已經進入美司法程序,由於他們沒有看到全部的起訴書,且也正在研究美國起訴的事實,所以現在不方便讓當事者接收採訪,晚些時候會發布公告。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015/05/22/363947.html#ixzz3apQGD3bA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09: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