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邪見與佛法 蕭平實 謹識

[複製鏈接]

290

主題

548

帖子

220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PZ 發表於 2013-7-19 10: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a202.idv.tw/a202-gb/BOOK1012/book1012.htm


邪見與佛法


自        序

世尊住世之時,弟子普証大乘了義正法;若有宣說了義法者,普被信受。法末之季,去聖日遙,人根益劣,魔強法弱;真悟者寡,錯悟者眾;眾口鑠金,凌駕於少數証悟者之上,令証悟者獨木難支,寡口難辯。學人復迷於表相,不具慧根,不信了義正法,少所聞故;唯信末法通俗之說,而不知通俗之說違於聖諦,背聖道門,故此時節欲弘了義甚深微妙正法者,極難!極難!

當知佛法背俗,末法時期通俗之說必非佛法;佛法之難修難証者亦在於此。尤以大乘別教了義正法,甚深微妙,難可思議,唯証乃知,二乘無學尚不能臆測,豈真諸方道場法師居士於此法末之季悉能証之?審如是者則大乘了義宗門正法即非甚深微妙之法也。是故末法之季,了義正法必定迥異諸方通俗之說,不隨流俗,孤芳自賞。

然菩薩証悟已,憫諸學人廣受誤導、隨於假善知識墮於未悟言悟大妄語業中,心不自安,不忍獨善其身,遂棄孤芳自賞之心,投入邪說洪流之中,自任中流砥柱,欲救諸方學人,乃有種種摧邪顯正之舉。

然諸學人無始以來,隨於無明邪見,熏習已久,根深柢固,難可動搖,見善知識破邪顯正之說異於其所崇拜名師之通俗說法,情執所障故,反於善知識生瞋,拒不信受;令善知識救拔彼等之努力,功敗垂成;乃至辱罵誹謗善知識及正法,為誤導彼之名師百般辯解。

善知識見此事已,不唯無瞋,反生憐憫,誓欲救拔此諸學人;觀諸因緣,知非輕易能救,必須出以金剛作略,作獅子吼,才能震聾發瞶,警醒迷人;乃奮力而出,為人所不願為,作人所不敢作,欲令了義正法垂之久遠,以慈憫故。

《邪見與佛法》一書,即於如是心境下所述,亦於如是心境下決定出版,普願諸方學人速捨表相崇拜,疾棄末法通俗之說,當於聞所未聞、微妙甚深、不共凡愚大乘妙義,依經據論,慎思明辨,進求大乘真實証道,速離末法通俗之「開悟」,永捨大妄語業,則佛教幸甚!學人幸甚!茲以出版時至,乃造此文,以之為序,伏願諸方學人知我至誠!

              
大乘末法孤子 蕭平實 謹識

                               公元二000年中秋 序於喧囂居

290

主題

548

帖子

220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07
沙發
 樓主| SPZ 發表於 2013-7-19 10:10 | 只看該作者
***第一章 概說佛法與邪見

==>第一節 佛法二主要道---解脫道與大菩提道--1
==>第二節 邪見略說-------------------------6
==>第三節 評論邪見原則---------------------9

***第二章 解脫道及其邪見

==>第一節 二乘解脫道之二種涅盤------------13
==>第二節 大乘解脫道之四種涅盤------------16
==>第三節 大乘解脫之二種無我--------------18
==>第四節 二乘無學不證涅盤----------------25
==>第五節 解脫道之邪見--------------------31

***第三章 大菩提道及其邪見

==>第一節 大菩提道---般若-----------------38
==>第二節 般若慧之三種層次----------------39
==>第三節 略述總相智、別相智之關係--------43
==>第四節 般若慧之圓滿---一切種智---------46
==>第五節 關於般若之邪見------------------48

***第四章 誤會解脫道與般若之實例

==>第一節 聲論外道實例---------------------58
==>第二節 附佛法外道實例-------------------60
==>第三節 密宗之邪見舉例-------------------65
==>第四節 凈土宗之邪見舉例-----------------73
==>第五節 顯宗之邪見舉例-------------------77

***第五章 佛弟子應有之認識

==>第一節 邪見是佛教之大危機---------------88
==>第二節 應掃除外道法於佛教之外-----------90
==>第三節 摧邪顯正異於諍勝-----------------91
==>第四節 應印行正確之顯教經典-------------92
==>第五節 不可擅改佛道次第-----------------98
==>第六節 大乘不應分宗派-------------------99
==>第七節 應維繫了義正法命脈--------------100
==>第八節 應修初迥向位菩薩行---------------101
==>第九節 不應聚集資財於外道法之弘傳上-----103
==>第十節 邪見與正法不可能俱存-------------105

==>長 跋-----------------------------------111

==>敬陳全國各佛學院院長及教授師之公開信----124

==>法義辨正聲明----------------------------135

==>佛教正覺同修會修學佛道次第表------------137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138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0

主題

548

帖子

220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07
3
 樓主| SPZ 發表於 2013-7-19 10:12 | 只看該作者
第一章 概說佛法與邪見
            

            第一節 佛法二主要道--解脫道與大菩提道


各位同修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首先要謝謝許老師,為這一場演說,讓他忙了很久;也謝謝他在正法的弘傳和護持上的付出。再來要謝謝我們道場主人湯師兄、吳師姐,這樣無私無我的奉獻,使得這個地方能夠成就很多人。最後還要謝謝諸位對正法的護持信受,再加上用功的修行。這些都值得我們感謝,所以,預先在這裡跟大家道謝。阿彌陀佛!


今天要講的是「邪見與佛法」。許老師提供了好多個題目給我,後來我就選了這個題目;因為邪見是修學佛法最大的障礙,所以講「邪見與佛法」來做一個辨正。今天要講的「邪見與佛法」,它的子題是「當今台灣之邪說外道及佛弟子應有之認識」,我們先來談佛法,然後再來談邪見。


什麼是佛法?有人說:「佛法就是講四聖諦、十二因緣、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等等。」然而佛法不只是這樣,因為佛法要分成兩個大部分來說,一個部份是「解脫道」,另外一個部分就是「菩提道」。什麼是解脫道?解脫道就是講如何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方法與行門,這叫解脫道;那什麼叫做菩提道?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實相…法界根源的證知;法界的實相講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與佛性。


有些人也許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嗎?為什麼他們不屬於菩提道呢?」這就是說,菩提有三乘的差別: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聲聞菩提以及緣覺菩提完全是講解脫道,也就是說,它告訴我們如何把三界的貪著修除掉,可是這些煩惱要修除之前,必須要「見道」,「見道」就是斷我見。聲聞、緣覺的菩提道是三乘共法。


很多人誤會佛法,以為修學禪定、不停地打坐,如此就可以出離三界,就可以解脫;但是實際上,聲聞菩提和緣覺菩提的解脫道都是由於聲聞的菩提慧、緣覺的菩提慧而出三界,並不是由於禪定而出三界;這就是說,聲聞佛法、緣覺佛法也是要靠智慧才能出離三界的生死輪迴;可是他們出了三界的生死輪迴,仍然不曉得佛菩提是什麼?仍然不知道大乘菩薩所證的法界實相,也就是不知道真如與佛性是什麼?但菩薩一樣可以證得聲聞緣覺菩提而出三界,所以解脫道是三乘與共。


但是在大乘法中,菩薩修學佛菩提,要圓滿成就佛地的大菩提果,這個卻不共二乘,因為菩提果的圓滿是究竟佛地;而佛菩提果之所修證的,全部都屬於有情自身的八識心王、五十一個心所有法、以及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法、六個無為法。在這些法裡面,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第八識阿賴耶,這個阿賴耶識又稱為如來藏,因為祂含藏著讓我們將來成就究竟佛道的功能,也就是種子,所以祂叫做「如來藏」。藏就是含藏的意思,所以有的祖師說:「如來藏中藏如來。」因為祂含藏著未來讓我們成佛的種子,所以叫「如來藏」。


但是現在到了末法的時候,有好多的善知識--大善知識、小善知識--說第八識阿賴耶識是妄心。因為他們不了解第八識實際上的功能體性,也不了解祂就是未來成佛時的真如;他們不了解菩薩證得阿賴耶以後,經過修行,把貪瞋痴慢疑等隨眠種子修除掉,證得解脫道,能出三界,而發起受生願繼續再輪迴生死,自度度他,一直到無生法忍究竟圓滿,成就一切種智,然後成佛。那個時候還是這個第八識,只是改名為「無垢識」,改名為「真如」。


這些善知識們不懂這個道理,就說第八識是虛妄的,第九識才是真實的;有的說第九識是虛要的,第十識才是真實的,眾說紛紜。但其實第十識就是第九識,第九識就是第八識,只是因為修證階段的不同而別立名稱,其實是同一個啊!譬如你小的時候,人家說你是某甲的女兒;等到你年長出嫁了,人家說你是某某人的太太;後來媳婦熬成婆,變成婆婆了,人家說你是某某人的婆婆,但其實還是你啊!


同一個人啊!只是你的身份不同、地位改變,你的人生歷練改變了,然後說你現在是婆婆,但不能說少女時代的那個你是假的啊!如果說少女時代的那個你是假的,你把他殺掉、自殺了,你還有未來婆婆的身分嗎?這些善知識們不懂,誤會了,教門不通,所以就說第八識是虛妄心。那麼,有什麼人說第八識是虛妄的呢?月溪法師說第八識是妄識,法鼓山聖嚴法師也說第八識是妄心,自在居士(後來出家了,叫做法禪法師)他也說第八識是妄識。你們看這些人到底是懂不懂經典呢?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錯誤、這麼大的笑話鬧出來呢?這就是根源於沒有破參明心…悟錯了,然後就把妄心--見聞覺知的心--當作是真心,所以就說阿賴耶是妄心。可是你證得阿賴耶之後還有許多法要學,這個我們稍後再來講。


所以佛法可以概納為二大類:第一類是解脫道的智慧;第二類是大乘的無生忍、無生法忍,也就是真如與佛性的智慧。而這個真如與佛性的智慧又把它分成二部分來說:一、在總相與別相上說二轉法輪的般若空,般若空是講「真心空性」,不是講「蘊處界空相」;二、到了三轉法輪的時候,再從別相上來說明一切種智,也就是唯識的百法、千法、萬億法明門,就是如來藏系的經典,這是三轉法輪所說的法。修學三轉法輪的法,能使你從破參明心七住位進入到初地,在一生當中完成;這個是函蓋二乘法的解脫道在裡頭,而這個大乘菩提不是二乘人所能知道的,它唯大乘所有,不共二乘,故名別教。


綜而言之,解脫道和佛菩提道就是全部的佛法。解脫道如果有因緣,一生到四生很精進的用功修行,可以圓證;可是佛菩提道呢?要歷經三大無量數劫才能圓成,所以菩提道甚深極甚深,一般眾生可以說很少有機會可以聽聞,更別說修證了。這是略說佛法。

------------------------------------------------------------
 

第二節 邪見略說


接下來我們講「邪見」。「邪見」就是不正確的見解,什麼是不正確的見解?在這裡我們專講在佛法知見上面錯誤的見解,違背世間義理的邪見我們不去談它。邪見是佛教界的大危機,因為邪見會導致佛法的斷滅;如果不能把邪見從佛法上根除,而讓邪見滲入於佛教之中,於佛教中繼續弘傳,讓佛子們誤以為那些錯誤的見解就是佛法,那麼佛教就會變成和外面的一神教及民間信仰一樣,會變得和常見外道、斷見外道沒有差別,若到了這個地步,佛教就名存實亡,只剩下寺院、經典以及一些出家人的表相,而本質也就消失掉了。


邪見對於佛法的破壞非常嚴重,所謂邪見就是不正確的見解;不正確的見解中,最主要的是我見所生的「邊見」,它落到兩邊去,不是中道正法;落到兩邊是說或者落到常見的法裡面、或者落到斷見的法裡面。


在佛法的修證過程中,最大也是最可怕的問題就是我見所生的「邊見」。現在的孩子們一出生升三、四歲就去當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學。學生是學什麼?學著在世間如何生活,所以叫學生。如果你告訴他「來到學校是學死」,他一定說「我不要」,可是佛法卻告訴我們怎麼樣能夠善於死亡,所以佛法要學的是學「死」,不是學「生」;因為生是本能,在佛法中不需學它。


可是死不容易,要能夠洒脫自在--乃至疾病纏身、在臨命終時受很多痛苦,他的心還是自在的。既然無量劫以來,有情不斷地在熏習怎麼樣生活,當然就是執著「我」,所以一天到晚說:「我要怎麼怎麼、我不要怎麼怎麼,我喜歡、我不喜歡」,都是「我」;因此就有一種外道主張說:「色身是會壞掉、死亡的,可是能知能覺的我、見聞覺知的我,這個心是不會壞掉的,死只是色身死了,這個見聞覺知的我,會再重新去入胎,再出生為人。」他們以為這個見聞覺知的心是常而不壞的,也就是以為「我能知、我能覺、我能想、能夠做主的這個我是不壤的、是恆常不斷滅的」,所以我們叫它做「常見」。他們執著這個心是常而不斷的,所以佛教裡面說這種人是「常見外道」,落在常一邊去了。
 

可是另外有一種人,他觀察說:「你們講『常見』,說這個靈知心是常而不壤的;你們錯了!因為我每天在觀察,到晚上,一睡覺它就不見了,怎麼可以說祂是常呢?那你昏迷時祂也不見了,當你死時祂也不見了。」人家說:「你怎麼知道死了以後它就不見了?」他說:「很簡單呀!人死了以後,你再怎麼打他,他都沒有知覺呀!所以表示祂已經不見了。」這種人的知見固然勝過常見外道一籌,但他也有盲點,他找來找去,始終找不到這個見聞覺知心壞了以後還有什麼不滅的、可以去到未來世的?他找不到,就說:「由此可以證明人死了以後是沒有未來世的」,這就是「斷滅見」;既然死了沒有未來世,當然就不可能有過去世;因為這一世既不能去到未來世,當然過去世也不能來到今世,所以人完全是由於物質的關係,由於父母生我、所以有我,色身壞了就沒了。這是斷滅,又落到斷一邊去了。所以世間人不是落到「常見」,就是落到「斷見」,各落一邊。
 

佛法是中道,它不落於斷見以及常見。諸位也許說:「那我們跟著佛教中的善知識學佛法,就一定不會落到常見、不會落到斷見了。」對不起!我說你錯了,因為現在佛教界自從廣欽老和尚過世以後,所有的法師、居士不是落在常見就是落在斷見,你找不到真正的佛法,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先賣個關子,到最後再來告訴大家,並舉例來為大家說分明。


邪見的破除是最困難的,如果不能把邪見從佛教裡面根除掉,那它就會破壞佛教,所以邪見是佛教中最大的危機。佛教能不能永續流傳,就要看邪見能不能滅除,要看我們能不能讓廣大的佛弟子們了解什麼是錯誤的「所以對邪見的了知非常重要。


第三節 評論邪見之原則接下來我們先要聲明:有一些邪見不予評論,哪一些呢?外教的邪見我們今晚不評論它,譬如一神教、道教、民間信仰,我們不去評論,因為他們沒有自稱是佛教佛法。我們為的是要鞏固佛教的根基,他們既然與佛教無關,我們就不去管它;他們也沒有自稱他所說的是佛法,所以我們也就不評論它;因為大家知道那是一神教的法、那是道教的法、那是民間信仰的法,不是我們佛教的法;學佛的人不會去學它,那我們就不去評論它。我們之所以要說明什麼是邪見,目的只是想保持佛法的純凈而已。另外,對於佛法中的善知識,如果他沒有自稱已經開悟的話,那我們也不評論他,因為他並沒有大妄語,他也不會害眾生犯大妄語的過失,所以我們不評論他;可是如果他沒有自稱為悟,卻處處用暗示的方法,暗示他已經開悟了,而其實是悟錯了,那我們就要加以評論,因為他所說的知見會誤導眾生的緣故。


我舉個例子,大家聽聽看:如果我知道自己沒有悟,可是我又希望你們大家以為我有悟,這樣你們才會護持我,如果我要蓋個什麼山,一二百億的錢才會來;如果我承認我沒有悟,你們就不會護持我了,所以我怎麼說?我說:「開悟的人從來不會說他已經開悟,如果講他已經開悟的人,那個人就是沒有悟。」然後話鋒一轉,說到別的話題上去。等一下再回到這個題目,告訴諸位:「我從來沒有說我有開悟。」那這樣我有沒有悟?諸位一定會認為我有悟,因為我從來沒有說我有開悟,這樣就是變相暗示自己已經開悟;如果這種人他所講的佛法會誤導佛子的話,我們也要加以評論,因為如果你不說出來的話,眾生不可能知道這個人根本沒有悟,所以還是要加以評論。另外有一種人,他雖然沒有自稱為悟,可是他所說的及所寫的書對佛法有大害,對佛法產生非常嚴重、而且很深遠不良的影響,那我們也應該要加以評論。


當我們說完這些善知識們的錯誤,諸位也許會說:慈濟的證嚴法師、佛光山的星雲法師,你為什麼不說呢?那是因為他們從來都不曾自稱已經開悟,他們說法很誠懇實在,並不會用自己所想象的去描述第一義,所以他們不會誤導眾生;此外、他們接引很多人學佛,有大功德,我們應該要讚歎,為什麼反而去評論人家呢?至於現代禪,也不予評論,一則因為居士弘法本已不易,二則因為他們已經閉關自修,不再對外弘法,故也不予評論;除非他們將來妄評正法時,我們才會加以評論。至於一些小法師、小居士,名不見經傳,影響力輕微,雖然說錯了,但是對佛子影響層面不大,無關痛癢,而且他們在接引初機方面也有很大貢獻,所以我們也不加以評論。(第一章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4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7-29 15:11 | 只看該作者
環境不能改、為有改變自己的心態、、如果不是就很痛苦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0

主題

548

帖子

220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07
5
 樓主| SPZ 發表於 2013-8-21 13:14 | 只看該作者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7-29 15:11
環境不能改、為有改變自己的心態、、如果不是就很痛苦了

No pain, no gain.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0

主題

548

帖子

2207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207
6
 樓主| SPZ 發表於 2015-5-22 04:45 | 只看該作者
第二章 解脫道及其邪見
  
                         第一節 二乘解脫道之二種涅槃

這些前提說過了,我們回到剛才概略說過的佛法和邪見--解脫的智慧以及關於解脫道的邪見。首先來講二乘的解脫:二乘人的解脫道,說的就是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

我們先來講無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的修証主要是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上面來說。五蘊是色、受、想、行、識,十二處是六根與六塵,六根與六塵相觸就產生了六種的入,也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進入我們的心中,這六塵、六入就會產生六識出現。六根、六塵、六識合為十八界法。在《阿含經》四大部中,佛說這十八界法、十二處法、五蘊的法、六入的法都是虛妄性;在小乘法中,佛所說的是十八界空相(不是空性),為什麼講空相?因為這十八界法都是無常敗壞之法,它不是永恆不壞之法,所以叫做無常。無常所以是苦,無常所以是空,無常、 苦、空所以是無我,因為它只有一生就壞掉了。十八界當中只有一個意根是可以去到未來世的,其餘十七界都是虛妄幻滅之法,只有一生;而這個意根卻又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我們的第八識所生出的,所以在《阿含經》裡面,佛說這第八識叫阿賴耶識,佛說這是涅槃的本際。

聲聞人是怎麼修解脫道的呢?他就是從行、住、坐、卧當中去如實的觀察我們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是無常、空;他如實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無常、空;如實的了知我們這個見聞覺知的心--也就是識蘊…是無常、空,是變異法,所以他斷了我見,斷了我見之後再把這個自我的執著修除掉,然後他成為阿羅漢;成為阿羅漢后,我執斷了,三界的貪愛也斷了,捨報的時候就不再受生,不再投胎,蘊處界就全部消失不見了,這叫無餘依涅槃,簡稱無餘涅槃,這樣就是解脫果修証完成。

他的三界煩惱斷盡,捨報可以出離三界;但當他還沒到捨報時,他就要去度眾生--隨分隨緣去度眾生。他在入無餘依涅槃之前,雖然沒有煩惱,但仍要跟我們一樣受寒風、熱苦、飢餓、痛癢、色受想識蘊的行苦……等等,可是對他而言,這不是大苦,所以名為「微苦所依」,他還有這種輕微的苦為所依,所以叫有餘依涅槃;他捨報時把十八界捨了,這些苦也就捨了,就是無餘依涅槃,這就是二乘所証得的解脫。

因為時間所限,在這裡講的涅槃,我們只講現般涅槃,不講中般涅槃、生般涅槃、上流處處般涅槃,只講捨報時就入涅槃。以上所說是無餘涅槃和有餘涅槃,是二乘人所証的解脫果。二乘人所証的解脫叫做「人無我」,因為這個解脫果全部都在五蘊我、十二處我、十八界我的空相、無常空上來修。

而緣覺的解脫果不同於聲聞乘,他也是有餘依涅槃和無餘依涅槃。但他是經由緣起性空的現觀而証解脫果。什麼叫緣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緣起,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就是講此有故彼有,這正是眾生輪迴生死的原因啊!因為這個無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會有名色--必定會去投胎;因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識;因為有六識、名色,就會有六入(色聲香味觸法),然後就有觸,一直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因為有這個所以有那個,此有故彼有。當他們這樣現觀之後,最後說:此滅故彼滅,我把無明滅了,心的行就不再出現;心的行滅了就不會去投胎,不投胎名色就滅了,當然也就不會有來世的色身及六識;此滅故彼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這叫做緣起性空。

這十二有支通通是因緣而有,並不是本來就有,都是由眾緣所成,才會有這十二有支,所以眾生輪迴生死;當他這樣如實現觀以後,知道緣起性空的真實道理,知道此滅故彼滅的道理;如實現觀以後,捨報也一樣入無餘涅槃,不再輪轉生死,這是緣覺的解脫道。

聲聞乘與緣覺乘這兩種修法都是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上面去修無我觀,這無我是人的無我,人無我叫做有情的無我,因此說二乘人所証的解脫果是人我空。

--------------------------------------------------------------------------------------
第二節 大乘解脫道之四種涅槃

接下來講大乘的解脫。大乘的解脫有四種涅槃:本來自性清凈涅槃、共二乘的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加上只有佛地才有的無住處涅槃。這是大乘所修証的四種涅槃解脫。從初地開始能夠証得慧解脫的有餘涅槃而不証,因為菩薩七住明心破初參,破初參明心時如果能安忍而不退轉,這就是別教的七住菩薩。這個七住菩薩証得真如時,他就懂得什麼是本來自性清凈涅槃,因為他親眼看見自己的真如…他的自性是本來清凈的,不是修行以後才清凈的,祂的自性心本來就是涅槃性。

什麼叫涅槃?涅者不生、槃者不滅;涅者不常、槃者不斷;涅者不垢、槃者不凈;涅者不來、槃者不去;涅者不取、槃者不捨;涅者不增、槃者不減;涅者不一、槃者不異,這就是涅槃。當他悟了以後,他看見不但自己的真如是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取不捨,而螞蟻娛蚣的真如也和自己一樣,都是本來自性清凈涅槃。這個涅槃性不是修行以後才有,而是本來就這樣;當他明瞭后,好歡喜而安住下來,他現前看見本來自性清凈涅槃不是從修行而得,是本來就有,可是又不是不修而得,因為必須修禪參禪,悟了以後才能証得;所以他就說這個本來自性清凈涅槃非修得、非不修得,這就是不落兩邊的中道,這是不共二乘的本來自性清凈涅槃;他也親眼看見這些阿羅漢們--他們也有本來自性清凈涅槃,可是他們竟然無法証得。什麼是大乘法的第四種涅槃呢?那就是佛地的無住處涅槃。
-----------------------------------------------------------------------------
第三節 大乘解脫之二種無我--無住處涅槃之修證

菩薩依這本來自性清凈涅槃次第而修,開始修學法無我。菩薩所証的明心開悟的智慧是人無我,可是這個人無我不同於二乘的人無我,因為他有本來自性清凈涅槃,他證得法界的實相:我是這個心,佛是這個心,三界九地通通是這個心。可是菩薩不是去觀察蘊處界空,不是從蘊處界的無常空或者緣起性空現觀而得,他是從証得真如,由真如再來反觀蘊處界空,所以《楞伽經》告訴我們:「云何菩薩人無我?」佛說:「善知機發像起、咒力起屍,是名菩薩証得人無我智。」什麼是機發像起?就好像一個木人,裡面安了機關,這個機關上了發條,一放就開始會走路;又譬如古時的山西、陝西、湖南那裡有趕屍隊--趕屍隊是怎麼來的諸位知道嗎?因為出遠門經商而在外病死,要裝棺材運回故鄉是很貴的,所以就請趕屍的人把屍體趕回家來,再裝上棺木埋葬…趕屍的人多是晚上走路白天睡覺,每到要經過市鎮,就會敲鑼喊著「生人迴避!生人迴避!」大家一聽就知道要趕快躲起來,家家戶戶把門窗全部關起來,因為見了就倒大霉;他是如何趕呢?他就打起一個手印、唸了一個咒語,就叫:「起!」這屍體就站起來,然後說:「走!」屍體就開始一步一步,走到他要到的地方去,這就叫咒力起屍。菩薩就是對這個木人機發像起,對這個咒力起屍的道理能夠如實的現觀、如實的瞭解,這樣叫做菩薩証得人無我智。

諸位還沒破參的人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樣講呢?怎麼佛法跟機關、殭屍有關係呢?可是等你悟了,你就知道佛已經將實相告訴我們了;這是菩薩所証的人無我和二乘人所証的人無我不同的地方,所以菩薩知道法界的實相,原因就在這裡。菩薩是從本來自性清凈涅槃所証的人無我來現觀,因此他已証得本來自性清凈涅槃;由這個本來自性清凈涅槃再去修斷煩惱,可去修學一切種智,就是唯識、如來藏的增上慧學;然後這樣次第轉進;當他有一天到達初地--初地是法無我,什麼是法無我?佛告訴我們說:「証得人無我的菩薩現觀蘊處界空、無我、無我所,這叫
法無我」;換句話說,法無我就是你從七住所証得的真如,反觀得比二乘人所觀的還要詳細,你觀察八識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也觀察我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統統沒有真實的我,也沒有我所…這樣如實的現觀以後,於真如法性的人無我具足了知,也能於蘊處界一切法中觀察其虛妄,了知皆由自心真如所生--諸法無我,這就是《楞伽經》開示的佛法。《楞伽經》所說的就是五法、三自住、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人無我及法無我。那你會問:「要如何學習法無我呢?」我們有《楞伽經詳解》出版,裡面就專門在講初地所應當知道的法無我,如果你破參后不讀我的《楞伽經詳解》,那就是傻瓜了。

我們的《楞伽經詳解》,自古以來沒有人這樣講,藏經裡面有好多祖師註解楞伽經,但是我不去看它,因為我發現他們所講的都不是我要的,而且他們根本不知道佛講的是什麼道理,解釋錯了。這就是說菩薩的法無我,要以人無我做基礎才能修証上來,這樣依人無我的本來自性清凈涅槃修到初地時,有能力可以斷盡一念無明的四種住地煩惱,可以成為慧解脫的菩薩,捨報可以取無餘涅槃;可是初地菩薩的目的不在這裡,他的目的是要修學無生法忍,一直到究竟成佛。

初地菩薩能夠在初地專門去斷除自己的三界貪愛,而成為慧解脫的阿羅漢,可是他不在這上面用心,他反而努力在增上慧學--也就是無生法忍上面去修學,然後發起增上意樂,就是十無盡願,而這樣地地進修;所以初地菩薩能証慧解脫而不修証,繼續往上修學增上慧學。到了三地滿心后,他可以取証俱解脫果而不取証,因為凡是菩薩有四禪八定時,他只要見道,就可以成為俱解脫的阿羅漢,可是他不要;三地菩薩要修學四禪八定,加修四無量心、五神通,修學滿足,這時由於他在很早以前,一個無量數劫前(七住位)他就已經証得斷我見、斷見惑的功德了,他這時有能力可以取証無餘依涅槃,可以成為俱解脫的菩薩阿羅漢,可是他不要,因為志不在此;為什麼呢?因為他在初地時發起增上意樂--發了十無盡願,這個十無盡願發了之後是盡未來際受持的,永遠不 捨棄;由於這個十無盡願所持,所以他發起受生願,繼續再去投胎;他不害怕隔陰之迷,因為他知道即使未來世就算忘了這世的修証,只要能再接觸佛法繼續修行,終究還會再悟,還會再修回來。

為什麼他這麼勇敢?阿羅漢、辟支佛都不敢,他們都怕,為什麼他敢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私的原因,一個是無我無私的原因。自私的原因是:如果入了涅槃,就不可能成佛。因為他要的是成佛,而不是二乘的小果,所以起受生願再來人間。另一個原因是由於大悲心的驅策,為什麼呢?因為他看見這麼多眾生都被那些大小善知識所誤導了,好可憐!如果入了涅槃,不再來受生度他們,他們將來不曉得要怎樣流轉,一不小心又墮入三惡道去了,好可憐呀!因為這個悲心,所以他就留惑潤生起受生願,發起十無盡願,這就是他的增上意樂。由於這兩個原因,他就重新去入胎。

所以三地滿心的菩薩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俱足,他可以修証滅盡定卻不要,因為進入滅盡定中無知無受無想,什麼都沒有,在那裡祇是虛耗光陰而已,不如來做一些對眾生有利的事;他認為入滅盡定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他不入;他有能力成為俱解脫的阿羅漢,他卻不要,他要繼續再去進修道種智;可以取証無餘涅槃他也不要,一直到六地証得俱解脫果,而這也不是他要修証的,因為六地的修証本來就是這個東西。在証得俱解脫果后,他再回頭把世俗法和佛法做一個圓融,他所証得的滅盡定是不得不証的,因為在這裡不証滅盡定就無法再往前走了,所以証滅盡定照樣不取涅槃,又入七地,修學無量無邊的方便與善巧。這個方便波羅蜜,他修學滿足后,無法再前進了,這時他就會認為佛法就到這裡終了,無生法忍到這裡就無可再修;而七地的念念滅盡定,心是非常寂靜的,就會被無餘涅槃的寂滅樂所吸引,不由自主在捨報時就會入無餘涅槃。可是諸佛世尊大慈大悲,不會讓他入無餘涅槃,所以在入涅槃前,就現身傳給他「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因為佛的加持,所以他就不入涅槃而進入八地,這樣次第的進修下去直至成佛。

這個意思是說大乘解脫的四種涅槃:本來自性清凈涅槃在七住開始就已證得,初地的慧解脫可以取証無餘涅槃而不取証,這叫做留惑潤生--留一點點的無色界惑,也就是這個一念不生的了知心不把它斷除,而潤未來的受生愛,這叫做留惑潤生。然後修到三地,可以証得滅盡定,成就俱解脫的有餘涅槃而不証,一直到六地才証有餘涅槃;可是照樣跟初地、三地一樣,不取証無餘涅槃而繼續進修,一直到佛地金剛喻定現前,圓滿道種智,名為一切種智,無生法忍圓滿具足,這時才現起無住處涅槃。証得無住處涅槃時也同時証得無餘涅槃,為什麼?因為連變易生死都斷盡了,所以名為無餘涅槃;而變易生死斷盡,沒有識種流注變易,本身也就是涅槃;從此以後,不住於生死,也不住於涅槃,所以叫無住處涅槃。這是大乘所講的四種解脫道。

這四種解脫道,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是共二乘,本來自性清凈涅槃和無住處涅槃是不共二乘,這是二乘人所不知道的。大乘的解脫果兼具人無我和法無我,所証得的人無我是本來自性清凈涅槃。無住處涅槃也是一樣,它非修得非不修得。那你們會問:「二乘的涅槃應該是修得的囉?」告訴諸位:它不是因修而得,但也不是不修就能得。為什麼涅槃不是由修而得?要說明這個之前,我們要先來說明什麼叫涅槃?二乘人是不懂涅槃…他能証得涅槃而不懂涅槃;可是大乘菩薩七住位開始,還沒証得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時,他就知道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他就知道涅槃是所顯得而不是所生得,它不是本來沒有、後來才生出來的,不是經由修道后才生出來的,它是本來就有。

(第二章未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