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教聖物舍利子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5-21 1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以勝金剛定,自碎金剛身,不舍於大悲,舍利猶分佈。
何為舍利?「舍利」,梵語sarira,民間多稱為舍利子,華譯靈骨,堅固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結晶而成的。佛、菩薩、羅漢、高僧等,寂后火化,每凝結有舍利,或如珠,如花,白色為骨舍利,赤色為血肉舍利,黑色為發舍利,亦有雜色者,則系綜合所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無量功德所成。若是佛舍利,世間無物能損壞,菩薩以次,則堅度遞減。
金剛,俗名金剛石,是一種稀有的珍奇礦物,以質地堅利著稱,佛家多用「金剛」作喻,或喻佛之「法身」,或謂「金剛不壞身」。金剛舍利是舍利中的極品,不但質地堅硬,而且色澤艷麗,是金剛中最珍貴,最罕見,最殊勝的。
舍利分哪些種類:舍利是梵文,意為骨身,或靈骨,或謂堅固子。在佛教中,舍利通常指佛陀,高增圓寂后遺留下來的身骨,頭髮或遺體,火化時結成的結晶體,它作為佛教的聖物而受到尊崇。舍利有身骨舍利和法身舍利之兩種。佛的遺骨叫作身骨舍利,法門寺佛指舍利,是迄今世界唯一僅存的佛指舍利。佛經叫作法身舍利,表示佛的教法不滅。舍利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之分。舍利為釋迦圓寂荼毗后,當時印度境內有八國國王分得了佛陀的舍利,並建塔供養。一百六十年之後,統一印度的阿育王,又將舍利分藏於眾多的佛塔內分佈各地。廣東南華寺保存完好的六祖慧能禪師的真身,稱為全身舍利。復有生身舍利和感生舍利之別。拜佛見舍利,眉間取捨利,雕佛銹像得舍利,花端剃髮得舍利等等,這種舍利非有關生理現象,亦非任何藥品凝結或人工製造。而是長期修鍊戒定慧,持誠心感得,稱為感生合利。生身舍利即佛陀和祖師們的全身舍利和碎身合利。舍利的顏色常見的有三種,白色的是骨舍利;黑色的是發舍利;赤色的是肉舍利。唯佛舍利有五色,神通變化不為一切物所壞故。
佛教舍利子令科學無解
金秋十月,深圳鑫寶源藝術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喜迎一對藏地金剛舍利。此對金剛舍利寶光內斂,通體潔白,不著一絲塵暇。一顆重372克,另一顆重340克。硬度極高,摔不破、砸不爛。具有超強磁場,兩手各拿一顆,互相繞圈,會感受到強烈的相斥相吸感。(磁鐵對其無任何作用,即非現代產物。)
為寶主於西藏潛心禮佛期間,藏地喇嘛感念其修佛之心赤誠,以之相贈。傳承千餘載,千百年來除佛家特定法日可供常人觀瞻,余時密不外傳,為佛家珍貴無比之聖物,尤其具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因此,結緣此金剛舍利者,可保全家平安,福佑子孫。必是歷百劫千劫后所積福報,佛家受感應顯示的法華妙象,亦是虔誠禮佛者獲諸佛加持的結果。
舍利
佛教徒對於佛之舍利,存有難逢難遇之想,故願意恭敬供養。且往往信仰舍利所在,即如法身所在。因此供養舍利,即如同禮拜佛成道的菩提樹、金剛寶座、佛經行之足跡等,欲結下值佛聞法之因緣而速成菩提。《大智度論》卷五十九:「供養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許,其福報無邊。
佛指骨舍利出現,世界為之震動。著名學者季羨林認為這佛指骨舍利在13層寶塔下埋藏了千年,唐朝『迎佛骨於鳳翔』的佛骨竟然還存在於宇宙間,它的重現讓人肅然起敬。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景富先生。作為長期研究佛教的學者,他參加了陝西省政府當年組織的法門寺文物評審會,並撰有專著《法門寺史略》。在這部寫於近20年前的論著中,陳景富留下一個持續多年的疑問:「法門寺真身佛指骨舍利究竟從何處來?由誰瘞藏於此?是什麼時候開始瘞藏的?這個千古謎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舍利子如今富有極高的宗教價值和文物價值。從早期不為人知,到現在的一物難求。世間任一物種,也完成了它的轉型,大膽踏入藝術殿堂,搖身變為投資熱品,近年來舍利在市場交易、拍賣會等屢創新高,收藏之熱勢如破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11: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