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安倍,187名國際學者向你喊話!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5-18 11: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歷史不單是過去的事情,乃是光芒四射的路標,照亮人的現在和未來,教導我們生存的方式。」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的這句名言不應被遺忘。


  5月6日,187名國際學者向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出聯名公開信,要求安倍正視「慰安婦」歷史,並進行正式道歉。

  從安倍晉三第二次組閣上台以來,要求安倍正視歷史、反省歷史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特別是進入2015年以來,不論是日本民間,還是國際社會,都不停敦促作為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在「終戰70周年」之際,能夠繼承和發揚「村山談話」與「河野談話」的精神。然而,安倍政權不斷地否定「慰安婦」等歷史問題的行為,不僅使國際社會無法接受,同時也引發了不同領域有識之士的不滿。因此這次187名國際學者聯名要求安倍晉三正視「慰安婦」歷史,雖不是第一次譴責安倍的歷史觀,但肯定是最具分量的一次。

  回顧過往,在日本執政黨、日本政府、政客以及媒體中一直不乏否定「慰安婦」的聲音,但卻收效甚微。而日本國內近年來試圖否定「慰安婦」的聲音反覆出現,其實表現出了兩點本質:第一,濃厚的民族優越感作祟;第二,並未將「慰安婦」當做是歷史問題對待,而是歸結成中韓兩國打壓日本的國際宣傳工具。

  1868年的明治維新,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資本主義工業化國家,躋身世界強國行列,這極大地提升了大和民族的民族優越感。雖然在地理位置上屬於亞洲,但日本卻一直以歐美國家自居,並蔑視處於同一文化圈的近鄰中國與韓國。與此同時,儘管明治維新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儘管二戰後日本成為了戰敗國,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其自視甚高的民族優越感。正是基於這樣的優越感作祟,使得日本無法正視其曾經對中韓兩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更無法像德國那樣真誠的為過去所犯下的惡行反省道歉。

  如果說濃厚的民族優越感作祟是基於歷史、文化原因而形成的話,那麼日本將「慰安婦」問題當做是中韓兩國打壓日本的宣傳工具則是基於扭曲的歷史認知而形成的。而正是基於這樣的扭曲認知,近年來日本社會中出現了很多由右翼勢力組織發起的社團組織,這些右翼社團組織分別有計劃有步驟地向國際社會宣傳他們所謂的歷史「真相」。

  比如,1996年,由保守派政客組織成立於「書寫新歷史教科書會」,該組織一直堅持「大東亞戰爭肯定史觀」。

  2010 年2月,由日本航空自衛隊前航母幕僚長田母神俊雄發起的「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該組織否定日本侵略史,主張參拜靖國神社等。近年來該組織頗為活躍,多次舉行紀念二戰戰犯的集會活動。有報道指出2012年田母神俊雄及其領導的「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曾竭力希望安倍晉三再次參選首相,並在安倍第二次組閣后,稱其為「安倍救國內閣」。

  2014年秋季,朝日新聞事件后出現了「糾正朝日新聞歷史問題國民會議」,發起人是日本上智大學名譽教授渡部升一和右翼電視台「櫻花台」社長水島總。

  2014年,針對韓裔組織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設置「慰安婦」銅像,由日本外交評論家加瀨英明、國際政治學者藤井嚴喜、元加州大學教授目良浩一等人發起並成立了「追求歷史真實世界聯合會(簡稱GAHT)」。

  以上的4個具有代表性的右翼組織不僅在日本國內積極宣傳其歷史修正主義觀念,在國際上也頻頻發力。根據《周刊金曜日》的報道,今年3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的第59屆婦女地位委員會議期間,「糾正朝日新聞歷史問題國民會議」和「追求歷史真實世界聯合會」分別前往紐約進行集會,並組織記者會宣傳其理念。根據產經新聞的報道,在2015年3月10日,「追求歷史真實世界聯合會」創始人之一的目良浩一在美國出版了《慰安婦不是性奴隸》一書,該書以英文表達方式向歐美國家進行「慰安婦」問題的宣傳。

  因此,從近年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斷否定「慰安婦」的言論,到民間右翼團體一直試圖修正歷史事實來看,這次187名國際學者聯名簽署公開信不僅意義非凡,同時也彰顯了學者們的良心與勇氣。

  筆者注意到該聯名信發出的時間是5月6日,即安倍首相結束訪美回國不久。如果說受到美方國賓級的接待和作為第一位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議員面前進行演講的日本首相,能讓安倍產生大國幻想的話,那麼此時的這封聯名信則像是一盆冷水,沖洗出了安倍政權「卸妝」后的虛偽。

  在安倍晉三訪美期間,不論是在哈佛大學的演講,還是在美國會參眾兩院議員面前的演講,安倍均未就「慰安婦」問題進行道歉。時值二戰結束70周年,國際社會和日本國內都高度關注安倍的此次訪美,查其言觀其行,相信學界也是一直緊盯安倍關於「慰安婦」等歷史問題的表態,然而安倍不斷浪費一個又一個重要機會,使得學界人士不得不站出來為歷史正名。

  縱觀這封由187名國際學者聯名簽署的公開信,在積極肯定日本戰後對國際社會作出的貢獻對同時,也批評了安倍政權關於「慰安婦」問題的錯誤立場。一分為二,筆者認為這封公開信體現了國際學界對日本在戰後70年發展歷程綜合評價的客觀與嚴謹。

  瀏覽簽名者名單,筆者首先注意到了幾個日本人學者的名字,如哈佛大學名譽教授入江昭,哈佛大學教授栗山茂久,蒙大拿州立大學山口智美等。這讓筆者不禁想起了一些不斷試圖否定南京大屠殺、否定慰安婦存在的日本歷史學者。同為日本人同為大學教師,面對同樣的歷史問題,前者與後者的表現卻是天壤之別:前者展示出了作為學者高尚的內心道德準則,這既是一種對待歷史的勇氣,也是一種對待學術的態度,而後者顛倒黑白、歪曲事實的做法則映射出了其道德的低劣和學術態度的隨便。

  同時,在這187人名單中以歐美學者居多,其次是日本學者,而韓國人僅一名,中國人則為零。作為二戰「慰安婦」主要受害國的中國與韓國的歷史學者沒能更多參與到這次聯名活動中,筆者認為倒不是中韓兩國關於該問題研究水平的不足,更多是考慮到該公開信的獨立與公正。歐美國家不是「慰安婦」問題的主要受害國,因此這封由歐美國家學者主導的聯名公開信則更具說服力,更容易讓不斷受到極端民族主義者和右翼分子言論蠱惑的日本國內民眾了解認識到「慰安婦」的真實存在,由此也提升了該公開信的客觀性以及慰安婦問題研究的獨立性。

  在翻閱中國媒體和日本媒體如何報道該新聞時,筆者注意到有幾個名字在兩國媒體間被不斷提起,這其中包括哈佛大學名譽教授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麻省理工歷史學院教授、普利策獎獲得者約翰・道爾(John W. Dower)等。上世紀70年代末傅高義的《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一度在日本成為暢銷書,該書在日本的知名度不亞於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的《菊與刀》,因為這本書也使傅高義成了日本的座上賓。而約翰・道爾在1979年出版的關於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生平的《帝國與未來》(Empire and Aftermath)日文版也曾是日本的熱門暢銷書。因此有傅高義、約翰・道爾這樣知名的日本問題專家參與,不僅提升了這封聯名公開信的影響力,同時也間接證明了「慰安婦」問題的客觀真實存在。

  再者,如上文提到的那樣,近年來日本執政黨、政客、媒體在「慰安婦」等歷史問題上一直混淆黑白,而這封由上百位國際知名日本研究專家聯名簽署的公開信,雖是要求首相安倍晉三正視歷史,但其實也是譴責了日本國內的極端民族主義者和歷史修正主義者。

  追昔撫今,和平顯得格外珍貴。「歷史不單是過去的事情,乃是光芒四射的路標,照亮人的現在和未來,教導我們生存的方式。」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的這句名言不應被遺忘

    作者:陳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2: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