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林書友:中俄升溫,美國臉色不好看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5-18 11: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媒體或許是比附,美國陰沉的面孔上則是實打實的。回溯這幾個月來的中美交往,「制衡中國」已經成為美國朝野上下避不開的話題。

  美國不高興!克里訪華前的幾天里,美國歇斯底里地挑動南海事端,將對華敵意的嗓門調到最高。

  13日,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一場聽證會上,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稱美國致力於南海地區的航行和飛越自由,要讓中國對此「毫無疑義」。稍後更爆出他大談中國填海造島破壞南海「風水」。在聽證會現場,美國國防部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部長施大偉顯得更強硬,「美國將在南海維持最強大的軍事存在」。

  就在前一天,《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透露五角大樓正在制定派軍機、軍艦直接闖中國南海島礁領海領空的計劃。美國防長卡特要求考慮的選項之一,是派艦機進入中國在南海擴建島礁的12海里以內——這等同於公然挑釁中國。

  好在這番疾風驟雨般地亮明立場不久就等來了克里的緊急救火,他在會見國家軍委副主席范長龍時澄清「近期有關媒體報道並不是美國政府的政治決定。」但假意或是真心已經不再重要,從觀望態度轉為「暴走模式」的美國究竟所為何事?下圖這一幕或許是最後一根稻草。

  中俄紅場秀恩愛

  5月9日,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在莫斯科舉行。在西方對俄制裁持續、國際油價低企的背景下,作為唯一抵達現場的大國政要,習近平與普京並肩而坐,在紅場列寧墓前檢閱俄羅斯三軍以及解放軍儀仗隊為首的多國儀仗隊方陣。美國《基督教箴言報》不無醋意地描述「當兩國領導人並肩閱兵時,兩人無疑將交換善意的微笑和兄弟般的握手。」

  這樣融融的氣氛在一天前已有眉目,8日,習普共同見證中俄簽署32項協議,價值250億美元。而在習近平12日返回北京的同時,俄中「海上聯合-2015」 軍事演習,在俄羅斯新羅西斯克開幕。演習將持續至21日,解放軍參演兵力由3艘水面艦艇、兩架艦載直升機以及特戰隊分隊等組成;俄方則有來自黑海艦隊的6 艘艦艇。

  這一連串連續動作,讓外界明顯感受到中俄關係測持續升溫。普京在勝利日現場演講中提到「過去幾十年裡有國家試圖創造單極化世界」,令西方媒體競相對號入座,認為是對美國主導世界事務的譴責。

  英國《每日電訊》稱,莫斯科勝利日的閱兵,攪動的是昔日反美聯盟的回憶。美國《大西洋月刊》同樣嗅出了火藥味,稱「當俄國與美歐聯盟逐漸式微的情況下,中俄關係正日益親密……中俄為一個主要的戰略利益團結在一起:擾亂美國。」聯合軍演被外媒解讀成「中俄對美說不」,德國《明鏡》周刊網站報道稱,雖然至少俄羅斯人強調中俄「軍演不針對第三方」,但目前在地中海發生的一切完全可以被理解為面向華盛頓的軍事實力證明。

  「制衡中國」成朝野話題

  媒體或許是比附,美國陰沉的面孔上則是實打實的。回溯這幾個月來的中美交往,「制衡中國」已經成為美國朝野上下避不開的話題。

  美新美國安全中心亞太安全項目資深主任克羅寧在13日的聽證會上稱,美國對亞太的外交政策也應該有強硬的軍事力量作為支撐,「我們不應該害怕強硬,即使是要一拳打在中國的鼻子上……我們可以和他們針鋒相對,因為我們有能力這麼做。」

  12日,美國參議院以奧巴馬政府沒有強硬對待人民幣匯率問題為由,否決了授權簽署TPP的貿易促進權法案。

  美國國防部最近發表的2015年度《中國軍事與安全發展態勢報告》,繼續渲染「中國軍事威脅」。在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戰略意圖、軍兵種發展、太空、網路、軍事透明度、台灣等問題上進行指責。上月,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公開聲稱中國利用「塊頭和肌肉」排擠菲律賓這樣的小國。

  這些密集出現的中美關係「硬傷」,加之美日修訂防衛指針、美國盟友亞投行「倒戈門」、「一帶一路」挑戰世界舊秩序這樣的「軟傷」,讓中美之間競爭成分顯山露水,另人產生中美關係是否逼近「臨界點」的疑慮。

  中美關係已到臨界點?

  對這一問題,著名「知華派」蘭普頓的傾向於肯定。身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研究系主任,他認為「自從2010年左右開始,情況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美中關係的臨界點正在接近。我們各自的恐懼比關係正常化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超越我們對雙邊關係寄予的希望。我們正在看到對以積極為主的美中關係的一些關鍵的根本性支持受到侵蝕。」

  這裡的「臨界點」是指什麼?是外交衝突的可能性恐怕不大,最可能發生驟變的是雙方心態微妙而顯著的變化。

  同樣是這幾天里,美國眾議院高官邵建隆上演了一段小插曲,他指責習近平主政以來中國與美國國會接觸減少,竟舉例「自他就任眾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亞太事務小組主席以來,所有亞太地區國家的駐美使館都和他聯繫要求進行會談,唯有中國例外。」一個官員覺得自己受了冷遇就要不顧外交禮節,大聲抱怨,而不是首先檢點自己的工作有無改進餘地。這在缺乏禮節的事情,在近年來的美國並不少見。他恐怕忘記了,2013年的習奧「莊園會晤」,也忽略了為人津津樂道的「瀛台夜話」。當巨頭在討論問題的時候,他也許該學習自己應如何安靜自處。從他這番拿腔拿調的言論中,不難讀出部分美國人俯視中國的「大國架子」——而這樣的心態,是否可以為美國近日的氣急敗壞提供註腳?是否為克里的行動增添了麻煩?

  不論如何,中美關係綿延至今幾十年,無法簡單地用「改善」或是「惡化」來描述。大國之間的真實關係,絕非這些雜音所能左右。就在昨日,克里明確向李克強總理表示,美中不是競爭關係,而應是共促發展。外長王毅在會見克里時也點到為止:「相信你這次是為合作而來,不是為吵架而來。」——在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全球戰略相繼鋪開,美國是綳著臉興師問罪,還是放下倨傲平等互信?答案將並不難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1: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