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媒追問中日間只剩討厭?多數日本人對華無偏見(圖)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5-14 09: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遊客成為拉動日本經濟的動力之一。

  追問:中日交往難道只剩」討厭「?

  「93%的日本人討厭中國」。在網際網路這個眾聲喧嘩的輿論場,關於中日關係的消息常能抓人眼球,刺激神經。這樣一則社會新聞,引來數萬跟帖,其中不乏情緒化宣洩。

  再比如,日本政府力推「明治申遺」,企圖歪曲歷史、美化侵略戰爭的時政新聞招致國人嚴厲抨擊。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歷史問題上倒行逆施,日本政府審定的歷史教科書歪曲歷史,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沉渣泛起,右翼勢力刻意美化日本二戰期間的反人類暴行,這些言論、現實和動向,值得中國和亞洲人民警覺,應當予以大力批判。

  然而,日本民眾對中國人的態度是否也像日本政府那樣充斥保守和民粹氣息,卻需深入調查方能得出結論。

  真相往往不如傳言那樣「扎眼」,卻更有價值和說服力。新華國際客戶端追本溯源,梳理「日本人討厭中國人」那條新聞所引用的「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發現文中的論證疏漏和邏輯不清。

  比如,調查結果中「印象不好」和「印象相對不好」這樣的客觀中性表述被替換成感情色彩濃烈的「討厭」。再比如,「大多數中日兩國民眾認為這種狀況應該改善」的重要結論被忽略。

  被情緒綁架,就無法客觀評價事實,容易陷入偏頗狹隘。

  深入日本社會和現實生活就會發現,大多數日本民眾對中國人並沒有偏見。據新華國際客戶端了解,不少赴日旅遊的中國公民以其文明有禮的形象改善了日本人的對華印象。絡繹而至的中國遊客則成為拉動日本經濟的動力之一。

  中日兩國國民對待彼此的態度、認知與情感,浸染太多複雜的歷史現實色澤,不能用「好感」和「反感」這樣簡單的二元對立思維考量。

  討論中日民眾對待彼此的態度,幾個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2014年1月,日本鹿兒島市建起一座紀念碑,致謝戰後收養日本遺孤的中國養父母。當年,中國民眾曾收養數千日本遺孤,在最艱辛的歲月,以真心溫暖被遺棄的日本孩子。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大部分遺孤回到日本尋親,但多與中國養父母保持密切聯繫。

  2012年起,日本早稻田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野中章弘多次帶領日本學生自費前往中國展開田野調查,尋找日本教科書里找不到的歷史真相。

  「中國研修之旅」中,野中帶領日本學生走訪抗戰遺址,探訪倖存慰安婦,參觀屠殺紀念館,聆聽親歷者講述侵華日軍的駭人暴行。有時講述未完,學生已從沉默轉為驚愕,繼而抽泣。一名女生寫道:「我們大多數日本國民並未意識到,其實不知情也是一種罪。」

  野中認為,如今中日關係的癥結在於缺乏互信。而信賴缺乏的主要原因在於,日本的歷史認知和歷史教育讓民眾無法消除對歷史的誤解乃至無知。如果不消除認知鴻溝,中日兩國民眾之間的真誠溝通和交流就無從談起。

  安倍上台後,日本反戰及和平的民間團體聲勢固然減弱,良知的聲音和和覺醒的力量卻從未徹底消失。

  當數萬東京日本民眾集會抗議安倍政權解禁集體自衛權,呼籲保護和平憲法,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痛斥安倍美國國會演說的「滿嘴謊言」,當作家村上春樹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一直以「受害者」自居,卻從未承擔侵略者的罪責,我們有理由相信,正義的力量最終能夠戰勝邪惡,推動日本社會對歷史的認知回歸正軌。

  那麼,中國人又該如何看待日本人?我們是否需要「一點就著」的煽動,是否還要繼續「恨屋及烏」?

  能夠理性區分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的罪行和日本人民,能夠客觀看待並評價一個曾經給中國帶來災難和浩劫的國家,對於眾多身心遭受重創、戰爭記憶刻骨的中國人來說,太過艱難。然而,正是因為這份不易,才愈發顯現中國人民的胸懷與視野,理智與思考。

  對歷史的省察,對現實的反照,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日本軍國主義投降70周年的關鍵節點,不論對中國民眾還是日本民眾,都顯得格外重要。

  願理性思考代替情感宣洩。願中日民眾真正認識彼此,真誠和平相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23: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