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通貨膨脹是萬惡之源

[複製鏈接]

6483

主題

658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3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OWERDI 發表於 2015-5-11 10: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通貨膨脹是現代經濟面臨的最大威脅。

  相比徵稅、管制、罰沒等手段,通脹的破壞性隱蔽得多。其首要危害是,新得到貨幣的人佔盡便宜,既有存款被攤薄,儲蓄被稀釋。通脹的掠奪本質,會在惡性通脹時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為籌措軍費,填補虧空,很多政府經常開動印鈔機,通過投放新貨幣源源不斷從市場攫取財富。民眾手中鈔票快速貶值,直至購買食物要扛著一整袋鈔票。

  1920年代的德國、1940年代的國民政府,以及辛巴威都經歷過惡性通脹的噩夢。通脹不那麼厲害的時候,公開無恥的掠奪變成偷偷摸摸的偷竊。最近幾十年來,民眾存款逐年變薄,人人都抱怨「錢不花就變毛」,這就是通脹的罪惡之一。

  經濟危機常被認為是市場經濟「不可克服的弊病」,真實原因正是通貨膨脹。出於各種原因,往市場「注水」是政府難抑止的衝動。新增廉價貨幣流入市場,利率普降,大量企業獲得廉價貸款,本該破產的企業被救活,原本無利可圖的項目變得划算,表現在市面上,就是經濟被「刺激」起來,到處是熱火朝天的繁榮景象。企業拿新發鈔票在市場競逐商品,物價被一級一級地推高,等老百姓抱怨迭起,這一波通脹效果大抵才結束。

  通脹不會永無限制,物價壓力會迫使政府停止發鈔。依賴廉價資金的企業,受誤導而鋪排建設的企業,他們這時會陷入困境。市面普遍資金短缺、投資錯誤、企業破產,民眾失業,這就是蕭條。經濟周期性地起落,其間破產、浪費、失業無數,物價普漲。現今中國經濟面臨困難,很大程度是2008年以來連續通脹的惡果。越猛烈的經濟刺激,只能帶來越糟糕的後果。

  通脹的第三個重大惡果,是政府權力擴張。一方面,新印鈔票通常首先流向和政府關係密切的企業。銀行、國企、政府扶持的行業都是通脹受益者。另一方面,當大蕭條來臨時,政府往往採用管制手段,轉嫁或者掩蓋惡果。比如1929年美國大蕭條,政府提高關稅,凍結工資,物價管制,並對工人和農產品[6.23% 資金 研報]大量補貼。這些措施強化了政府對經濟的控制,阻礙了市場修復,使危機演變成大蕭條。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延綿多年,正是胡佛和羅斯福政府不斷強化經濟控制的結果。

  通貨膨脹還對文化和倫理產生了破壞。整個社會瀰漫著焦慮不安的情緒,人們必須起早貪黑地工作,才能確保工資不被物價上漲侵蝕。勤儉儲蓄本是傳統美德,在通脹時代卻受到嘲笑,因為揮霍和負債更加划算。同樣地,財務獨立的高貴讓位於借債度日,因為政府會通過印鈔票,幫他把帳一點一點賴掉。人們必須把大量精力放在繁瑣的理財事務,因為通脹之手無須撬開他的保險櫃,就能把錢偷走。這些理財事務的一大訣竅,是從上游獲得新發鈔票,而不是考慮真正的生產。股票市場因此變得更加詭譎多變。

  老年人就更慘了,他們對眼花繚亂的理財產品茫然無措,也沒有精力研究投資知識。在金銀貨幣時代,老人只需要窖藏一點銀子就能確保無虞,甚至可以傳之子孫。現在這招不靈了,只需要幾年時間,他們的銀行存款就會縮水到令人心痛的地步。很多老人嘗試進入股市,參與地下金融活動,甚至還要和騙子打交道。他們中很多人以傾家蕩產而告終,伴隨的是爭吵、家庭矛盾、情感破裂,無數老人陷入到灰暗絕望的晚年。

  通貨膨脹是政府的好友,民眾的大敵,當代經濟生活的頑疾。解決(哪怕僅僅是短暫克服)通脹,都會對經濟發展產生難以估量的積極影響。正視通脹危害的經濟學家們提了很多方案,最溫和的當屬弗里德曼的貨幣主義。

  弗里德曼主張,貨幣供應數量應維持較低的增長率,這種觀點在政局動蕩的惡性通脹時代還有其意義,如今卻成了政府努力印鈔的依據。各國政府都聲稱本國通脹溫和可控,甚至是「良性的」。貨幣數量的規模一旦巨大,則需要越印越多,才能起到「刺激」作用。這也是為何2008年中國政府出台4萬億刺激,輿論一片大嘩;到2015年下調1%準備金,釋放出1萬多億資金,市場反應卻很平淡。反對通貨膨脹,應當走出「溫和通脹」老路,實行嚴格可信的貨幣緊縮政策。

  將貨幣和黃金掛鉤,甚至實行金本位,恆量貨幣制度,這些都是更優選項。廢除中央銀行,實行自由貨幣競爭,由市場競爭出商品本位的貨幣,這也非天方夜譚,哈耶克《貨幣的非國家化》就指出這條道路的可行性。

  所有這些方案,最終都會出現一個局面:貨幣數量穩定,物價隨著經濟發展持續下跌。也就是很多人談論的「通縮」。現今很多人崇拜通脹,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對通縮的無知恐懼之上。下篇文章說通縮。

0

主題

546

帖子

298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89
沙發
growingfox 發表於 2015-5-14 03:57 | 只看該作者
"廢除中央銀行"恐怕不是好藥方. 美國就沒有央行. 美國的私有銀行掌控著貨幣發行權. 三輪QE發行了多少美元, 全世界都受影響. "自由貨幣競爭"只存在於理想中, 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3: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