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獨居十年:77歲空巢老人登報求「領養」(組圖)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5-5 10: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獨居十年:77歲空巢老人登報求「領養」(組圖)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空巢老人的日子,苦不堪言。」77歲的郇崎感嘆,自己每天起床,面對一個空空蕩蕩、沒有生氣的屋子,倍感凄涼孤寂。郇崎說,現在他要換一種活法,為自己一生中最後的時光,增添更多溫暖和亮色。經過慎重考慮,他決定通過常州晚報向社會發布「領養公告」,希望一個和和睦睦、其樂融融的家庭將自己「領」回家。作為回報,他將拿出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金和百年後的喪葬費贈予這個家庭,「總的原則和前提是:雙向選擇,互利共贏。」圖為2015年04月23日,江蘇常州,郇崎在窗口向外張望。 常州晚報/CFP
  


  郇崎的家在常州市戚墅堰西街一處老公房內。因為地方難找,老人下樓給記者帶路。合身的大衣、鋥亮的皮鞋、濃密的頭髮,初看起來,77歲的郇崎不過六十齣頭。「最近特別嗜睡,早晨起床后,又睡足了2個小時,不然真沒有力氣來接你。」老人住的兩室一廳,幾乎沒有裝修,傢具也沒有幾件。郇崎告訴記者,妻子1999年去世后,保姆小雲又陪了他6年,「她總歸是要嫁人的,不能一直陪我,2005年端午節前,我像嫁女兒一樣送走了她。從那時起,我就成了一個空巢老人。」這10年,郇崎用一個字來形容自己的感受:苦。「家裡沒別人,就我一個,時間長了悶得慌,只能自說自話,翻翻幾本老相冊。」老人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孫女,由於工作忙,都只能難得來看看他。「來了不久就要走。」這幾年,郇崎覺得,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他總結,判斷一個人老不老有5個標準:吃得快、走得快、睡得快、反應快以及排泄暢通,「我腦子還行,大小便順暢,對照下來,我只能得40分,力不從心啊。」圖為郇崎的身體檢查單。
  


  小雲離開郇家后,郇崎和另一位空巢老人任工程師成了知心老友,兩人住同一幢樓,隔壁單元。「任工很高傲,有什麼事只願意和我講。我們兩個走動其實不多,可即便在窗口打個招呼,也讓我感覺不是一個人。」郇崎說,他們還約定,只要兩人都活著,就都不找老伴。2011年夏天的一天,郇崎突然聽到有人「砰砰」地砸門。老人嚇壞了,心驚膽戰地跑過去開門。門一開,他愣住了,砸門的竟是小舅子和一個開鎖的。小舅子和開鎖的也愣住了,小舅子說,「姐夫,你怎麼沒……你沒事吧?」郇崎知道,小舅子原本想說,你怎麼沒死。「我手機壞了,他一天沒打通,以為我出事了。」郇崎說。2012年春節剛過,一天上午,郇崎突然發現,任工家來了很多警察。他跑下樓一打聽,任工出事了,過年在家中突發疾病去世,沒人知道。保姆過節回來,打不通任工的電話,報警救助,才發現老人已經在家中去世。去世后,通過查檔案,才發現他有一個養子。養子後來回來繼承遺產,把房子賣了。」圖為2015年04月23日,江蘇常州,郇崎坐在沙發上看手機。
  


  郇崎的老家在山東青島,1972年來到常州工作,1999年在戚墅堰區老齡辦退休。目前,郇崎的大哥已經去世,其他兄弟都在老家。郇崎說,41歲的兒子雖然也在常州,但住的是單位宿舍,不能把他接過去同住,再加上單位離戚墅堰較遠,也不能住回家,「他忙得自顧不暇,哪有時間天天陪我?」郇崎孫女已經出嫁,有了一個孩子,也不定期看看爺爺。在郇崎看來,兒子和孫女都不具備「居家養老」的條件。「我沒啥朋友,也不想去敬老院。」大哥去世后,郇崎一直在考慮,自己人生中最後的一段時光,應該怎樣度過。想得多了,他有時就覺得自己是個包袱,十分羨慕任工,「像他一樣,『嘎吱』一下走了也好,不連累任何人。」2015年04月23日,江蘇常州,郇崎在翻看老照片,郇崎小時候的照片幾乎都是在青島拍攝。
  


  「兒童福利院的孩子能被領養,空巢老人怎麼就不能被『領養』?」今年春節后,郇崎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念頭,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布「領養公告」,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家庭把自己接回家一起住。他認為,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段時光,應該活得開心踏實一點。「在不麻煩小輩的前提下,換一種生活方式。」如果找到一個合適的「領養家庭」,郇崎願意拿出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金。如果戚墅堰西街房屋能租出去,房租也可以給對方。百年後,對方家庭只需把他和老伴安葬到一起,就能獲得一筆不菲的喪葬補貼。如果有家庭有意願領養自己,又沒有房子,也可以住到西街做他的「終身保姆」。非但不收房租,收入和喪葬補貼也都歸對方。不管哪種模式,房子最後還是歸兒子。
  


  郇崎表示,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兒子和孫女,兩人都沒有意見。記者聯繫了老人的孫女郇小姐,她表示,只要爺爺開心,她就沒有意見,「如果有人家『領養』他,我也會經常去看他。」郇崎說,他經過慎重考慮,才聯繫了常州晚報記者,公布「領養公告」。「雙向選擇,互利共贏。」在郇崎看來,自己的這一想法,完全可能實現,並且做到互利互惠。圖為郇崎家裡的廚房一角。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郇崎曾任戚墅堰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后調到戚墅堰區老齡辦工作。退休前三年,郇崎沒用一分錢,倡導、組織、開展「為了孩子,請贈一本好書」、「為了孩子,請參加跨世紀贈書」等活動,創辦了全國第一個「關心下一代圖書館」(即現在的常州第四中學圖書館前身)。對此,當年的常州晚報也進行了報道。2015年04月23日,江蘇常州,郇崎出門活動。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015/05/05/360940.html#ixzz3ZEF4NSDC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沙發
laodai 發表於 2015-5-6 20:31 | 只看該作者
在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裡,存在著數以萬計的「空巢老人」。我觀察的結果是,海外遊子是「功」不可沒呀!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5: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