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結婚成本暴漲數千倍 中國人生活現狀竟這麼差?

[複製鏈接]

9098

主題

92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4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沈三白 發表於 2015-5-6 04: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結婚成本暴漲數千倍 中國人生活現狀竟這麼差?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結婚,原本是喜慶的,然而,相當一部分中國人已經無法承擔得起這份喜慶。有數據顯示,中國人結婚成本30年增數千倍,「婚不起」,已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共同感受。在如此高昂的婚戀成本之下,年輕人結婚方式選擇的兩極分化日趨明顯,一部分人選擇啃老,另一部分則直接選擇裸婚。




  中國新人的難言之隱(圖片來源:ELLE中國)

  結婚錢父母出,已經成為很多新婚夫婦應對巨額花銷時的首要選擇。近年有關統計數據顯示,近一半新人結婚費用的20%至60%來源於父母支持;其中更有14%的新婚青年,其結婚消費的80%至100%靠父母資助。

  有人不禁感嘆,爺爺娶奶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媽媽只用了「半頭豬」,而我結婚卻要了爹娘「半條命」。

  29歲的孫靜和老公都是北京人,2013年結婚。孫靜說,不包括結婚用房在內,他們結婚總共花費20多萬元(1人民幣約合0.16美元)。其中,在一家三星級酒店辦酒席花費7萬多元,給婚慶公司3萬多元,首飾鑽戒等3萬餘元,婚紗照6,000元,婚服婚鞋大概5,000元。蜜月旅行去的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花費2萬多元。孫靜說,其實她個人不太在意結婚一定要辦酒席,「但是父母還是更希望他們舉行婚禮,覺得這是傳統。辦酒席為了滿足父母的心愿。」

  在杭州某高校當老師的高琳玲,談起她在2012年的「馬拉松」式婚禮。「累」是琳玲總結的第一個關鍵詞,因為兩人老家與工作地分屬三省,3個月里,小兩口分別跑了山東日照、陝西咸陽、浙江杭州三個地方,光單程就4,000公里。而且在山東老家和杭州各走了一趟婚慶常規程序,在陝西則按當地風俗在村裡熱鬧了幾天,都不是省心的活。

  第二個關鍵詞自然就是「貴」。光杭州擺的15桌婚宴就花了6萬多元,再加上5萬元的煙酒、近2萬元首飾、親戚來杭州參加婚禮加遊玩的近3萬元接待費,最後跑完這場婚禮「馬拉松」,小兩口整整花了21萬多元錢。

  結婚時如果將婚房算在內,成本就會更高。在北京一家傳媒公司上班的王爽今年27歲,來自河北邢台農村,已在北京生活了11年,老公也是河北人。王爽2010年在河北農村老家結婚時,包括在農村自建的房子在內,總共花費35萬左右。在農村自己家辦酒席6萬多元,「三金」1萬元,彩禮3萬元。談到當年蜜月旅行去了哪兒時,王爽嘆了口氣:「沒有蜜月,因為要掙錢。」

  中國各時期結婚成本

  20世紀70年代的故事:劉老先生說起70年代,總結就是生活平淡,雖然沒有如今的豪宅、私家飛機、豪華汽車,但70年代的生活卻毫無壓力,70年代初大米國家供應價憑糧票在0.15元左右,市場黑市價約0.5元。一月工資可買國家供應糧266斤,買黑市糧80斤。結婚的成本就更低了。不過雖然從結婚到婚後生活,並不像現如今睜眼閉眼都是房租、貸款,那時娶一個媳婦基本也就是老三樣兒,而房子基本就是和家裡人一起住。

  20世紀80年代的故事:張女士說起80年代的事總是帶有憶苦思甜的味道,那時結婚很簡單,電器大三件兒,擺上10桌的婚宴,送上幾床被褥,打上幾套傢具就過門兒了,整個婚禮不過幾千元,雖然和丈夫的父母住在一起偶爾會有摩擦,但是80年代多數人都是這麼過來的。

  3,000元搞掂終身大事。80年代的談婚論嫁不再講究洗衣機、縫紉機,告別的70年代的老物件兒,取而代之的則是彩電、單缸洗衣機,未改變的依舊是房子,延續70年代的作風,一家人仍住在一起,不過有少數人脫離了父母而單過。

  20世紀90年代:開始為房子發愁。90年代已經進入了商品房時代,那時人們已經有了買房的意識,不過由於人均工資並不高,多數人依舊只是有心無力,不過在90年代初期有不少的單位已經有了分房的待遇,部分幹部還可以分到位置較好的房子。

  90年代的婚禮明顯地更提高了一個檔次,講究傢具電器、婚車、首飾,連婚宴也不似從前的僅僅幾桌,排場也要講究氣勢。對於90年代的人們來說,買房結婚的想法在潛意識裡形成,而90年代的商品房價格也相比現在低不少,以北京為例,90年代郊區住宅價格僅為千元每平米。

  21世紀的結婚成本有了天差地別的變化:現在在北京購一套80平米的房子,以均價20,000元計,需要160萬。加上裝修、家電傢具、轎車、婚禮花費、蜜月花費及戀愛期花費,花費共202.8萬元。以男方家庭30萬資產、年薪6萬計算,討一個北京中等條件的老婆的成本=男方傾家蕩產,男人不吃不喝工作28.8年。

  之所以裸婚,正是因為「房太貴命太薄」,無數人感嘆房子已經不是普通人能住得了,房價也不是為了中國人而定的了,加上物價飛速上漲,養車、養房的成本加在一起,一般人很難承受。



閱讀詳情: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 ... .html#ixzz3ZIYpKfA9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0: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