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爾班通古特 樹枝狀的沙漠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5-5-1 22: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章出自:中國國家地理 2007年第10期 作者: 陳廣庭

  標籤: 新疆   沙地   盆地   文化地理   地質地理   土壤地理   氣候地理   呈樹枝狀沙丘的古爾班通古特是眾沙漠中最能表達上蒼的神來之筆,那些刻錄在大地上的巨大樹榦,向我們講述著這片領地上的歷史和自然。

  

  這些只能在空中才能看出來的巨大圖案,很像是與南美洲大地上的那些神秘、巨大圖案出於同一匠工之手。這是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東部奇台縣境內上空,下面的一條條樹枝狀的沙漠圖案,如大漠里的血脈,有主幹也有支脈,它們是由一些植被、地衣和礫石在溝壑處形成的。

  每次到烏魯木齊,我都有繼續向北,去看看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強烈願望,想親自去感受照片上那些神秘的樹枝狀沙丘是怎麼回事。多年後,我終於有了這樣的一次機會,深入到古爾班通古特腹地約40公里的「引額濟烏」工地,圓了多年的夙願。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位於北疆準噶爾盆地腹地,四周高山環抱,地形閉塞。主要由霍景涅里辛、德佐索騰艾里松、索布古爾布格萊、闊北布和阿克庫姆等幾個沙漠組成,面積4.88萬平方公里,僅次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列我國沙漠的第三位。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從外圍向盆地中央呈現有規律的地帶變化:山地、丘陵、沖積礫質戈壁、下陷盆地沙質荒漠。由四周山地產生的河流向盆地中心匯流,形成向心水系。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位置示意圖

  當飛機從烏魯木齊到阿勒泰,從空中看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如大地上的一幅巨大的圖畫,道道黃色斑塊組成或寬或窄的條帶,鑲嵌在褐色的大地上,像自由伸展的樹枝,更像是大漠的血脈,有主幹也有支脈。

  其實那一條條黃色的條帶是長達數十公里的沙壟,壟間的褐色是被結皮、地衣和一些低矮植物固定的沙面。這些沙壟高度一般在10—40米不等,高大寬闊的主沙壟組成了大地上的「樹榦」或「主動脈」,主沙壟兩側的次級沙壟組成「樹枝」或「支脈」。除半固定沙丘的頂部有擺動沙脊的特徵外,丘體很少移動。

  沙壟的排列因地區不同而受風向的影響也顯著不同。西部受西北風影響,沙壟多作西北—東南走向,壟體較平直,呈線狀延伸,並有倒向的新月形沙丘;在中部和北部因受北西北風和北東北風作用,沙壟沿著其合力的方向,大致作南北走向,分佈密集;在西南部除受西北風作用外,也受東北風和鄰近山前地帶性風向的影響。因此除沙壟外,丘間地上還有次一級沙壟的分佈,有沙壟蜂窩狀沙丘的特徵。

  

  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面、靠近吉木薩爾縣的一處沙地上,這裡不久前下的一場雪,使紅柳、梭梭這類灌木叢上掛滿了白色的雪花。每到秋季,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就開始下雪。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屬於中亞西風環流影響下的溫帶沙漠的一部分,也是我國乾旱區唯一以固定和半固定沙壟為主的沙漠。相對於其他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種群豐富,荒漠植物生長良好,生物結皮廣泛,原始沙面較為穩定。除上述突出的樹枝狀沙壟外,固定的丘間低地和沙丘下部面積在80%以上,它們正是我從空中看到的那幅圖畫里的褐色部分。

  是什麼原因在這樣一個近於荒蕪的沙漠里造就了這片充滿生機的褐色大地呢?

  雖然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年降水量與巴丹吉林沙漠相當,都在l00毫米左右,但多為冬天的降水,降雪會有300毫米厚。在風的吹刮下,在沙丘窪地形成的20毫米以上的積雪可長達3個月之久。同時,冬季西北寒流入侵加之盆地的「冷湖效應」,使沙區的季節性凍土最大深度可達170厘米以上。積雪和凍土能夠對地表形成有效的保護。當春季積雪融化時,又正逢雨季(4—6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40%左右),因此沙丘有著較多的水分,對植物的生長非常有利,植被覆蓋度可達20%以上,這對沙丘的固定起著很大的作用。

  那年我們是5月初進入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雖還在多風季節,卻沒有風沙撲面而來的感覺。這緣於積雪與凍土的消融加之較多的春雨,較高的地表土層含水量一方面能有效抑制沙面活動,同時會對沙漠區植物的存活起到重要作用。在古爾班通古特風沙活動的盛行期4月,這時沙面卻會有良好的植被覆蓋,特別是早春短命植物形成明顯的層片,85%左右的沙壟表面在4、5、6月平均覆蓋度分別為13.9%、40.2%和14.1%,而喬灌木和長營養期草本植物不足10%,因此短命植物是這裡穩定沙面的重要貢獻者。

  

  一條筆直的、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沙漠公路從新疆石河子起,穿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西部通往沙漠腹地的彩南油田。攝影師說他在這裡航拍時,經常可以看到下面沙漠里的黃羊、野驢等野生動物群落。相對於塔克拉瑪干,除了沙漠里都會有的廣漠、蒼涼之感外,古爾班通古特是一個相對雨水較多的沙漠。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廣泛存在的生物結皮,這對穩定大部分沙漠地表起著決定作用。苔蘚結皮、地衣結皮、藻類結皮和藻類-地衣結皮依次分佈於壟間低地、沙壟中下部、西坡上部和東坡中部。風洞實驗結果表明,在風速每秒25—30米的條件下,未經擾動的4類生物結皮均未發現沙粒起動和地表風蝕現象;而對應的裸露沙面在風速每秒8.42米的作用下即可起動。

  古爾班通古特沙丘形態主要為沙壟,占固定、半固定沙丘總面積的80%,且以瑪納斯河東岸和馬橋河東岸最為典型。在沙漠東南部奇台以北地區,風向逐漸轉為西西北,沙壟也作西西北—東東南走向,那裡較寬的丘間地呈現著樹枝狀特徵。

  顯然由於氣流的影響,古爾班通古特沙壟的排列由北至東南有著明顯的弧形轉折。而流動的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鏈僅分佈在東北部的阿克庫姆和東南部霍景涅里辛沙帶的最東端,在丘間地也生長有梭梭等植物,在沙壟的上部,由於風速的加大和粗糙度的減小,使得沙壟中上部成為沙子活動較強的區域。所以沙壟的運動表現為壟頂部的沙物質在兩側來風的交替作用下左右擺動並順脊線方向延伸。於是造就了大片沙漠為灰黑色結皮固定,只有沙脊線為流動和半固定沙漠的總體景觀。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03: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