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歷者說:珠峰嚮導的日記講述地震和雪崩后的故事/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5-5-1 22: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kate發布時間:2015.04.30

  

  本文作者向雪山上望去,整個營地損毀很嚴重。他寫道:「一切都毀了。所有帳篷都倒塌了。帳篷破碎了,撐桿折斷了,登山裝備和炊具在冰天雪地之中四處散落。」攝影:MIKE HAMILL 本文的文字和照片均由Mike Hamill提供   尼泊爾地震引發了珠峰雪崩,珠峰大本營損毀殆盡。美國登山者Mike Hamill被困其中。在接下來的48個小時內,這名美國嚮導一邊與其他倖存者救援傷者,一邊用智能手機記錄下了他的經歷。以下就是他所記錄的內容:

  

  攝影:STEFEN CHOW4月25日下午1點:地震及雪崩發生之後1個小時

  這個地方變得陌生起來。營地里那些原本能讓我確定方位的地標已經不復存在。一面挪威國旗、一家探險公司藍白相間的橫幅,還有我們曾帶穿越到「鐵鉤點」的小道,全都沒了,上面蓋滿了碎石和冰渣。營地上方濃霧瀰漫,天空下起了雪。

  一個小時之前,一片烏雲籠罩著我們;翻滾的雪浪、空氣和岩石震顫著我們的帳篷;整個營地都蓋上了幾公分厚的白雪。我跟PhuNuru一起爬進了一個儲物帳篷,用力頂著結實的金屬撐桿,使其挺立不倒。恐怖極了,像是一場颶風。無處可逃,而我們也不知道能否走出去。

  我們腳下的冰川劇烈地搖晃、搖擺、爆裂,聽到石塊裹挾著冰雪從世界最高峰的兩側傾瀉而下。雪崩經過之後,我們終於舒了口氣,盤點了我們登山隊的存貨。有那麼一刻,我們以為我們贏了。像我們這種以前經歷過這類事件的人更加清楚這一點。我和AngJangbu艱苦跋涉,來到了一對夏爾巴人駐紮的大本營,查看了那裡的情形。

  僅僅一年零七天之前,16名夏爾巴人在昆布冰瀑上喪生,成了登山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那次災難就已經算是一生難遇一次的事件了,怎麼可能在兩年之內就接連發生兩次呢?兩年半之前,12名登山者喪生於附近的馬納斯魯峰。去年秋季,孟加拉灣吹過來的季風傾瀉下了幾十公分深的大雪,70名在尼泊爾登山的徒步者們失蹤不見,在那不久之前,3名登山者在攀登阿瑪達布拉姆峰時殞命。我了解悲劇,上面那些事件我全都知道,但是,我從未目睹過如此規模的災難。

  

  一個從冰雪當中臨時修起來的停機坪成為了大家活動的中心。似乎全世界都在注視著我們。當我們準備運送病人的時候,一名醫生記下了每個病人及其探險隊的名字。亟需轉運的危重病人有45名。攝影:MIKE HAMILL

  距離我們營地往上不到200米的敵方,損毀十分徹底。一切都毀了。所有帳篷都倒塌了。帳篷破碎,撐桿折斷,登山裝備和炊具在冰天雪地之中四處散落。幾名夏爾巴人急匆匆地收集著裝備,而其他人則在傷者平躺的地方圍成了一群。

  這個地方應該安全吧。大部分人都考慮要爬過危險區,進入到大本營上方的昆布冰瀑去。儘管由周圍山峰上傾瀉而下的雪崩太過頻繁而形成了令人心煩的雜訊,處在U形昆布山谷中的我們依然感到很安全,兩側約兩公里半的冰磧石和冰壟環繞著我們。

  當我感到地面開始晃動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上方1號、2號營地里我們隊員的安危。2005年,我曾與一場雪崩擦肩而過,因此我知道西庫姆冰斗(昆布冰瀑上方的一個狹窄冰川穀地)的危險性。真是難以想象,我們對安全與風險的預料竟然謬誤到如此地步。

  

  直升機每次只能搭載三名病人:兩名被擔架包裹著、不能動彈的病人以及一名能走動的傷員。已故的人要等到明天才能運走。攝影:MIKE HAMILL

  我和AngJangbu在大本營里遊盪著,給傷員分組,幫助傷者,試圖搶救生命。傷員多得數不過來,救不過來。有些人在我們到達的時候就已經死去了,而另外一些人的生命也正在消逝。我們只能將精力集中在有希望存活下來的那些人身上。

  我當時恰好碰到一名夏爾巴人。他身上蓋著睡袋和鮮血,坐在地上前後搖擺。他的左眼腫脹得睜不開了,且由於明顯的頭部創傷而無法集中注意力。我們用一架損毀的梯子做成了一個擔架,用地上散落的繩子把他固定住。幾名夏爾巴人跑過來把他送去治療。 4月25日下午5點:地震及雪崩發生之後5個小時

  最後,我蹣跚著找到了Everest ER,這是一個在大本營里做志願醫療服務的團體。他們的帳篷損毀了,帶隊的醫生明顯跛著腳。我在南極洲時就認識了她。我問她怎麼了,她說:「哦,我被石塊砸中了,我想應該是膝蓋骨裂開了吧。」  

 環顧四周,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生,還有沒有經過多少訓練的野外急救專家及野生動物急救人員也都在瘋狂地救人。Everest ER營地前躺著十名病人,情況各異。夏爾巴人將死者用亮黃色的帳篷布包裹起來,運到一旁。兩位朋友和隨行的嚮導們不知疲倦地為一名他們素未謀面的日本人固定骨盆。這樣的場景持續了幾個小時之久。

  無線電發出吱吱啦啦的聲響。我們探險隊的隊長Greg成為了事故現場的總指揮。Greg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一名冷靜、高效的領導者。由於我們的營地是未受損毀的最大一個營地,因此,他們決定把醫療手術都搬到我們的帳篷里。大家煞費苦心地穿越鋪滿冰雪、亂石的溜滑雪地,把病人們從Everest ER的營地轉移到了我們的牆式帳篷里。我領頭將一名雙腿受傷的日本人背到了營地。

  不到一個小時,我們的用餐和消閑帳篷就完成了改造。有了Greg的領導,有了醫生精湛的技術,我突然就感覺有了希望。約10名醫生和一群志願者們在照顧35名病人。大用餐帳篷現在成了重症監護室,小用餐帳篷成了安置病情穩定病人的病房,另外一個帳篷則安置了能走路的傷者。附近,Asian Trekking的帳篷收治了多出來的病人,而Himex的帳篷則住下了那些並未受傷卻失去帳篷的人們。

  整個組織井井有條,效率就是在救人性命。 4月26日上午7點:地震及雪崩發生之後19個小時

  瑞士飛行員駕駛著紅白相間的AS350 B3型直升機起飛離開。飛機先向東,然後轉而向南(Pheriche),然後加速飛往佩里澤山。這是當天15次撤離航行的第4次,撤離目的地是佩里澤山醫療中心。人們希望在雲層允許的條件下,將病人運抵加德滿都。直升機每次只能搭載三名病人:兩名被擔架包裹著、不能動彈的病人以及一名能走動的傷員。已故的人要等到明天才能運走。

  今天我們很幸運。天氣預報稱當天是多雲有小雨,但是早上6點左右,太空放晴了,而且一直如此,足以把病人運走去接受更好的治療。如果我們今天飛不了,大本營稀薄的空氣條件下肯定會有更多人死去。   一個從冰雪當中臨時修起來的停機坪成為了大家活動的中心。似乎全世界都在注視著我們。當我們準備運送病人的時候,一名醫生記下了每個病人及其探險隊的名字。亟需轉運的危重病人有45名。烏雲填滿了下面的山谷,但是勇敢的飛行員卻穿越烏雲之下的通道繼續飛行著。從普莫里山(Pumori)上緣到西面,從高聳的努子峰到東面都還清晰可見,但是能持續多久呢?夠我們拯救這些生命嗎?

 
世人皆醉我獨醒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沙發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5-5-1 22:34 | 只看該作者
 

  林格特倫峰(Mount Lintgren)上的冰塔被地震所顫動,引發了雪崩。大本營地方應該是安全的。處在U形昆布山谷中的我們感到很安全,兩側約兩公里半的冰磧石和冰壟環繞著我們。攝影:MIKE HAMILL

  當筋疲力盡的救援人員癱坐在停機坪旁邊的石頭牆下面時,一位夏爾巴廚師終於帶來了一鍋熱湯。我們做到了。從地震到現在的25個小時里,50多名病人得到了照顧,經過整個珠峰社區付出的巨大努力,將他們送下山谷。

  一個小時之後,我們經歷了第一次餘震,震級為6.9級,又有一些碎屑落入了營地。 本文作者Mike Hamill是國際登山嚮導組織中的一名美國嚮導,也是《攀登七大峰:大陸最高峰的綜合指南》一書的作者。其日記內容有刪減。 (譯者:mikegao)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8: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