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勞動者滋生挫敗感的社會十分危險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個讓勞動者不斷滋生挫敗感的社會十分危險,它不僅無法穩定與和諧,而且一旦蔑視勞動和勞動者成為一種風氣,投機和浮躁的心理必然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

  2015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2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了講話。習近平表示,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都要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始終重視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主力軍作用。習近平強調,要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不斷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

  同樣是在勞動節前夕,人們一定記得去年習近平講話中曾經一連用了四個「最」向勞動者致敬。從倡導社會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開始,到今年強調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其中貫穿著一個重要的理念,即既要讓社會充分感受勞動和勞動者的價值所在,同時也要讓勞動者獲得穩固的尊榮。

  說到職業的尊榮,任何一個行業,其是否體面,能否贏得社會的尊重,恐怕都與該行業的收入水平有極為重要的關係。然而,正是因為無法擺脫這一問題,當人們不吝用最能讓人動容的言辭獻給勞動者的時候,在接受者那一面,卻難免會如去年勞動節期間媒體評論所言,感到「欣慰、感動、辛酸和期待」交織的複雜情緒。

  勞動者的這種複雜情緒緣於現實的激發。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20年裡,勞動力的價值增長了20倍,而資本的增值是2000倍。因此,當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開展一次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6.8%的受訪者認為現在很難通過勞動致富時,當人們耳聞目睹很多家長用「將來沒出息只能去種田或打工」來教育孩童時,又有什麼值得詫異?

  一個讓勞動者不斷滋生挫敗感的社會十分危險,它不僅無法穩定與和諧,而且一旦蔑視勞動和勞動者成為一種風氣,投機和浮躁的心理必然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因此,當人們確認,在新的歷史時期,重提「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具有重大意義的時候,就沒法迴避如何提高勞動報酬從而使勞動者受到社會尊重的問題。

  解決上述問題,中共十八大報告中已經指出了改革的方向,那就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當下社會的一個共識是初次分配中的公正缺失已經暴露了不少弊端。這一共識的出現,顯然由於對初次分配認識的深化。和以往流行的「初次分配重效率,二次分配重公正」的觀念不同,現在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作為基礎性的分配關係,如果初次分配中公正原則被拋在一邊,二次分配中雖然政府可以動用稅收調節等武器,但公民收入分配嚴重失衡的格局也已積重難返。正是目睹初次分配公平性缺失所導致的現實,經濟學家提出,「初次收入分配就應特別重視公平」。

  一言以蔽之,如何提高勞動報酬從而使勞動者受到社會尊重,從經濟的角度考察就是一個怎樣對收入分配製度進行改革的問題。相關改革其實早已成為議題,但眾所周知,卻一直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因為收入分配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知易行難,另一方面,則因為收入分配格局一經形成極易固化。

  改革現行收入分配格局,需要衝破利益固化藩籬,也需要法治。政府可以由易到難先做好兩點,一是對那些非依市場而形成的群體的過高收入進行嚴格限制,二是通過法治的手段強化中低收入群體的合法權益,有了這樣的權益保障,足可改變他們在資本面前的弱勢地位,也才能夠確保其在收入分配中的應有份額不會被剝奪。

  勞動力的價值一旦提升,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觀念必如風行水上,成為社會的主流意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9: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